呼吸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44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呼吸训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吸气筒,底板上表面远离吸气筒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呼气筒,底板的正面设有双向控制阀,双向控制阀靠近底板一侧靠近吸气筒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双向控制阀靠近底板一侧靠近呼气筒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靠近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止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向控制阀,在使用该呼吸训练装置时,双向控制阀内部的第一止气板和第二止气板会跟随人在呼气或者吸气的过程中,一开一合,从而可以实现人正常一呼一吸的呼吸模式,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训练
,更具体地涉及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及康复手段的多样化,临床护理医学越来越注重为手术后期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防止患者由于术中麻醉镇痛等因素影响肺功能,促进肺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同时,呼吸训练是锻炼呼吸量常用的运动方式,可用来增强自我呼吸系统功能。
[0003]现有的呼吸训练装置,都是只能完成单一的呼气或者是吸气训练,无法模拟人正常一呼一吸的呼吸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呼吸训练装置才能模拟正常人的呼吸模式,使用过程比较麻烦,从而导致呼吸训练的效果降低。
[0004]另外,由于空气中存在粉尘、微生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呼吸训练的潮气量与平静呼吸时相差悬殊,污染的空气被大量吸入肺部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而且大量吸入干燥的空气也会对肺泡及各级气管的纤毛黏液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降低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呼吸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底板上表面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吸气筒,所述底板上表面远离吸气筒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呼气筒,所述底板的正面设有双向控制阀,所述双向控制阀靠近底板一侧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双向控制阀靠近底板一侧靠近吸气筒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双向控制阀靠近底板一侧靠近呼气筒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止气板,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二止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靠近第二限位板的一端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双向控制阀的内壁上,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第二止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限位板靠近第二连接杆一侧的表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止气板,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止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靠近第一限位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双向控制阀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止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靠近第一连接杆一侧的表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筒内壁的两端以及中部的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吸气筒内壁底端的条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加湿器,所述吸气筒内壁中部的条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器,所述吸气筒内壁顶端的条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吸气筒内壁顶端的中部设有挡板,所述吸气筒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挡板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体内壁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盖体下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呼气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孔,所述第二盖体上表面中部的圆形孔内设有刻度尺,所述第二盖体上表面远离吸气筒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呼气筒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器,所述呼气筒内壁的中部设有浮漂,所述刻度尺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刻度尺侧面的底端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刻度尺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浮漂上表面的中部,所述浮漂下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锥形孔,所述浮漂下表面中部锥形孔的中部设有浮球,所述浮漂下表面中部锥形孔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控制阀远离底板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双向控制阀远离底板一侧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双向控制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呼吸罩,所述双向控制阀远离导气管的一侧靠近吸气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双向控制阀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吸气筒侧面的底端,所述双向控制阀远离导气管的一侧靠近呼气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双向控制阀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呼气筒侧面的底端。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有双向控制阀,在使用该呼吸训练装置时,双向控制阀内部的第一止气板和第二止气板会跟随人在呼气或者吸气时,一开一关可以实现人正常一呼一吸的呼吸模式,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4]2.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一过滤器,在使用该呼吸训练装置时,吸气筒内部的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一过滤器会将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全部过滤掉,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
[0015]3.本技术通过设有加湿器,在使用该呼吸训练装置时,吸气筒内部的加湿器产生一定的雾化,从而增加气体的湿润程度,防止使用人员长时间地吸入干燥的气体,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6为图3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底板;2、吸气筒;201、加湿器;202、第二过滤器;203、第一过滤器;204、第一盖体;2041、进气口;2042、挡板;2043、第一弹簧;3、呼气筒;301、第二盖体;302、出气口;303、第三过滤器;304、浮漂;3041、过滤板;3042、浮球;305、刻度尺;3051、排气孔;306、把手;4、双向控制阀;401、导气管;402、呼吸罩;403、进气管;404、出气管;5、第一连接
杆;501、第一止气板;502、第一限位板;503、第二弹簧;6、第二连接杆;601、第二止气板;602、第二限位板;60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呼吸训练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了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形槽,底板1上表面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吸气筒2,底板1上表面远离吸气筒2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呼气筒3,底板1的正面设有双向控制阀4,双向控制阀4靠近底板1一侧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形槽,双向控制阀4靠近底板1一侧靠近吸气筒2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5,双向控制阀4靠近底板1一侧靠近呼气筒3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吸气筒(2),所述底板(1)上表面远离吸气筒(2)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呼气筒(3),所述底板(1)的正面设有双向控制阀(4),所述双向控制阀(4)靠近底板(1)一侧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双向控制阀(4)靠近底板(1)一侧靠近吸气筒(2)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双向控制阀(4)靠近底板(1)一侧靠近呼气筒(3)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二连接杆(6)靠近底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止气板(601),所述第二连接杆(6)远离第二止气板(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602),所述第二连接杆(6)外侧靠近第二限位板(602)的一端设有第三弹簧(603),所述第三弹簧(603)远离第二限位板(6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双向控制阀(4)的内壁上,所述第三弹簧(603)远离第二止气板(6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限位板(602)靠近第二连接杆(6)一侧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靠近底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止气板(501),所述第一连接杆(5)远离第一止气板(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502),所述第一连接杆(5)外侧靠近第一限位板(502)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503),所述第二弹簧(503)远离第一限位板(5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双向控制阀(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503)远离第一止气板(5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502)靠近第一连接杆(5)一侧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筒(2)内壁的两端以及中部的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吸气筒(2)内壁底端的条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加湿器(201),所述吸气筒(2)内壁中部的条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器(202),所述吸气筒(2)内壁顶端的条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2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