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39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能量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由基本单元周期性排列构成,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蚀刻有图案的顶部金属层、介质层和底部金属层,基本单元之间通过金属线和贴片电感连接;所述顶部金属层包括矩形贴片以及设置在矩形贴片四个角上的金属臂,所述顶部金属层上开设有将金属臂两两连接的十字槽,十字槽的连接点位置通过金属块连接,十字槽的臂上设置有二极管;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现宽频能量收集,吸收效率较高。吸收效率较高。吸收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收集
,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

技术介绍

[0002]利用环境能量收集技术,设备能捕获环境中的微弱能量,例如电磁,太阳能,振动等,并将能量提供给低功耗的物联网传感器,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在射频能量收集系统中,一般使用传统的整流天线捕获电磁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直流能量,但由于引入了阻抗匹配网络和功率合成网络,会带来额外的损耗和增加结构复杂度。超表面由一些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的电磁单元组成,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设计原理灵活等优点,能够高效接收入射波中的能量。近年来,整流超表面被应用于电磁射频能量收集和无线能量传输,可取代传统的整流天线。目前所提出的整流超表面大都只在单一频点或多个窄带频点处接收电磁能量,由于民用通信中使用的微波频段多而零散,设计宽频能量收集表面应用范围更广,同时能避免制造时轻微的频率偏移造成的性能恶化。因此,研究宽频的整流超表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整流超表面提出已久。文献(Rectifying Metasurface With High Efficiency at Low Power for 2.45GHz Band,IEEE Antennas Wireless Propag.Lett.,vol.19,no.12,pp.2216

2220,Dec.2020.)采用了电感式

电容式谐振单元,通过在单元的一侧添加过孔,将射频能量引入额外放置整流电路的层,在2.45GHz频率处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但是其有两层介电基板,同时包含了阻抗匹配网络,直流能量需要被功率合成网络合并后才能加载到负载上,结构相对复杂。
[0004]文献(Compact Dual

Band,Wide

Angle,Polarization

Angle

Independent Rectifying Metasurface for Ambient Energy Harvesting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IEEE Trans.Microw.Theory Tech.,vol.69,no.3,pp.1518

1528,Mar.2021.)采用了单平面紧凑型光子带隙单元结构,在两个单元之间放置了整流二极管,简化了结构,同时将能量接收频率扩展到了2.4GHz和5.8GHz,但由于多频带阻抗匹配是设计的难点,其系统效率相对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结构简单,实现宽频能量收集,吸收效率较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包括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由基本单元周期性排列构成,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蚀刻有图案的顶部金属层、介质层和底部金属层,基本单元之间通过金属线和贴片电感连接;
[0007]所述顶部金属层包括矩形贴片以及设置在矩形贴片四个角上的金属臂,所述顶部金属层上开设有将金属臂两两连接的十字槽,十字槽的连接点位置通过金属块连接,十字
槽的臂上设置有二极管。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十字槽上设置有方形槽,二极管设置在方形槽内。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十字槽的处于对角的臂上。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线位于矩形贴片的侧边。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线为4个,分别位于矩形贴片的4个侧边。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片电感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矩形贴片的2个对称的侧边上。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上设置有过孔,过孔内安装有导线,用于连接所述顶部金属层与底部金属层。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孔的数量为2个。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片电感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矩形贴片的2个对称的侧边上;两个过孔位于2个贴片电感连线的两侧。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臂的末端呈尖型。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与已有整流超表面相比较,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用于消除功率合成网络的直流馈电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整流超表面结构复杂的问题和系统效率较低的问题。
[0019]2、与已有单频整流超表面相比较,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贴片加载金属臂的超表面谐振单元,通过十字槽和自身图案产生了两种谐振模式,同时使两个谐振点靠近并合并,实现了宽频能量收集。
[0020]3、与已有整流超表面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仅利用能产生高阻抗模式的超表面,让其与整流电路直接进行阻抗匹配,简化了结构,消除阻抗匹配网络的同时难以实现高效率的问题。
[0021]4、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整流超表面仅使用一种类型的双模超表面谐振器单元实现宽频特性,同时成本低廉,易于集成。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流超表面单元的反射系数和吸收率。
[002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流超表面整体系统效率。
[0027]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样品照片。
[002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宽频整流超表面的实验结果:反射系数和吸收率。
[0029]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宽频整流超表面的实验结果:整体系统效率。
[0030]在图中,1贴片电感、2金属臂、3矩形贴片、4过孔位置、5方形槽、6金属线、7二极管、8金属块、9十字槽、10底部金属层、11介质层、12过孔、13顶部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3、6所示,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由基本单元周期性排列构成,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蚀刻有图案的顶部金属层13、介质层11和底部金属层10,基本单元之间通过金属线6和贴片电感1连接;
[0033]基本单元的边长为16mm,矩形贴片位于基本单元的中心,所述顶部金属层13包括边长为10mm的矩形贴片3以及设置在矩形贴片3四个角上的金属臂2,其距离基本单元边缘0.8mm,所述顶部金属层13上开设有将金属臂2两两连接的间距为0.2mm的十字槽9,十字槽9的连接点位置通过金属块8连接,其宽度为0.8mm,十字槽9的臂上设置尺寸为1.2
×
1.3mm2的槽5,其中放置有二极管7。
[0034]如图1、6所示,基本单元的数量为6
×
6个,整流超表面的总尺寸为96
×
105
×
33mm3,顶部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其特征是,由基本单元周期性排列构成,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蚀刻有图案的顶部金属层(13)、介质层(11)和底部金属层(10),基本单元之间通过金属线(6)和贴片电感(1)连接;所述顶部金属层(13)包括矩形贴片(3)以及设置在矩形贴片(3)四个角上的金属臂(2),所述顶部金属层(13)上开设有将金属臂(2)两两连接的十字槽(9),十字槽(9)的连接点位置通过金属块(8)连接,十字槽(9)的臂上设置有二极管(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其特征是,所述十字槽(9)上设置有方形槽(5),二极管(7)设置在方形槽(5)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其特征是,所述二极管(7)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十字槽(9)的处于对角的臂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集整流超表面,其特征是,金属线(6)位于矩形贴片(3)的侧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宽频能量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联文何哲嘉邱雷雷黄生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