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05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包括进油管、滤芯管、密封圈、泄压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上方安装有滤芯管,且进油管和滤芯管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进油管的左端安装有泄压管,且泄压管的左端安装有回油管。该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设置有进油管、导流块、螺纹孔、滤芯管、滤芯、螺纹和密封圈,便于进油管与滤芯管的紧密连接,且导流块可有效阻挡进油直流,使进油从滤芯的右侧流入滤芯的左侧再进入到进油管,起到进入机油过滤的同时,也便于滤芯的更换拆卸。于滤芯的更换拆卸。于滤芯的更换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是一种发动机进油压力过大时可自行泄压回油的结构设置,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意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汽车中一般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是以汽油为燃料的发动机,由于汽油粘性小,蒸发快,可以用汽油喷射系统将汽油喷入气缸,经过压缩达到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后,用活塞点燃,使气体膨胀做功,为了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作,发动机泄压回油装置必不可少,现有的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0003]1、进油管内未设置过滤装置,导致机油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磨屑、胶质,杂质等进入到发动机中,长此以往,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或者过滤装置安装在进油管内部导致定期更换滤芯时过程比较繁琐,操作不便;
[0004]2、当进油压力过大通过回油管进行回油时,回油管内可能存在逆流的情况,导致管内压力无法及时降低。
[000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进油管内未设置过滤装置,导致机油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磨屑、胶质,杂质等进入到发动机中,长此以往,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或者过滤装置安装在进油管内部导致定期更换滤芯时过程比较繁琐,操作不便,当进油压力过大通过回油管进行回油时,回油管内可能存在逆流的情况,导致管内压力无法及时降低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包括进油管、滤芯管、密封圈、泄压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上方安装有滤芯管,且进油管和滤芯管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进油管的左端安装有泄压管,且泄压管的左端安装有回油管。
[0008]优选的,所述进油管包括导流块和螺纹孔,且导流块的长度大于进油管的管径,而且螺纹孔位于进油管的上部。
[0009]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便于进油管与滤芯管的紧密连接,且导流块可有效阻挡进油直流。
[0010]优选的,所述滤芯管包括滤芯和螺纹,且滤芯呈倒U形结构设计,而且滤芯管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0011]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便于导流块对滤芯的支撑作用,使进油从滤芯的右侧流入滤
芯的左侧再进入到进油管,起到进油过滤的同时,也便于滤芯的更换拆卸。
[0012]优选的,所述泄压管包括第一弹簧和活塞,且泄压管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弹簧,而且第一弹簧的上端安装有活塞。
[0013]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泄压管内油压达到设定的压力时,下压第一弹簧,带动活塞向下移动,从而使回油管打开进行泄压回油。
[0014]优选的,所述回油管包括第二弹簧和限位块,且回油管的内部上端安装有第二弹簧,而且第二弹簧的下端安装有限位块。
[0015]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回油管内有机油流入时,油压向上挤压第二弹簧,而后第二弹簧带动限位块向上移动,而后机油流入回油管左侧,当左侧回油管内的机油发生逆流时,由于第二弹簧和限位块的阻挡,限制了回油管的逆流。
[0016]优选的,所述回油管的数量设置有2个。
[0017]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泄压管内可根据油压大小在活塞的移动下开启1个或者2个回油管通道,当油压过大了可通过双回油管通道进行泄压回油,提高了该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工作效率。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
[0019]1、设置有进油管、导流块、螺纹孔、滤芯管、滤芯、螺纹和密封圈,便于进油管与滤芯管的紧密连接,且导流块可有效阻挡进油直流,使进油从滤芯的右侧流入滤芯的左侧再进入到进油管,起到进入机油过滤的同时,也便于滤芯的更换拆卸;
[0020]2、设置有回油管、第二弹簧和限位块,且回油管上下设置有2个,当回油管内有机油流入时,油压向上挤压第二弹簧,而后第二弹簧带动限位块向上移动,而后机油流入回油管左侧,当左侧回油管内的机油发生逆流时,由于第二弹簧和限位块的阻挡,限制了回油管的逆流,泄压管内可根据油压大小在活塞的移动下开启1个或者2个回油管通道,当油压过大了可通过双回油管通道进行泄压回油,提高了该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泄压管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进油管和滤芯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回油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进油管;101、导流块;102、螺纹孔;2、滤芯管;201、滤芯;202、螺纹;3、密封圈;4、泄压管;401、第一弹簧;402、活塞;5、回油管;501、第二弹簧;50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一种发
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包括进油管1、导流块101、螺纹孔102、滤芯管2、滤芯201、螺纹202、密封圈3、泄压管4、第一弹簧401、活塞402、回油管5、第二弹簧501和限位块502,进油管1的上方安装有滤芯管2,进油管1包括导流块101和螺纹孔102,且导流块101的长度大于进油管1的管径,而且螺纹孔102位于进油管1的上部,便于进油管1与滤芯管2的紧密连接,且导流块101可有效阻挡进油直流,滤芯管2包括滤芯201和螺纹202,且滤芯201呈倒U形结构设计,而且滤芯管2外表面设置有螺纹202,便于导流块101对滤芯201的支撑作用,使进油从滤芯201的右侧流入滤芯201的左侧再进入到进油管1,起到进油过滤的同时,也便于滤芯201的更换拆卸,且进油管1和滤芯管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3,进油管1的左端安装有泄压管4,泄压管4包括第一弹簧401和活塞402,且泄压管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弹簧401,而且第一弹簧401的上端安装有活塞402,当泄压管4内油压达到设定的压力时,下压第一弹簧401,带动活塞402向下移动,从而使回油管5打开进行泄压回油。
[0029]泄压管4的左端安装有回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包括进油管(1)、滤芯管(2)、密封圈(3)、泄压管(4)和回油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的上方安装有滤芯管(2),且进油管(1)和滤芯管(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3),所述进油管(1)的左端安装有泄压管(4),且泄压管(4)的左端安装有回油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包括导流块(101)和螺纹孔(102),且导流块(101)的长度大于进油管(1)的管径,而且螺纹孔(102)位于进油管(1)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泄压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管(2)包括滤芯(201)和螺纹(202),且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圣勇唐彬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神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