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及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50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模组上壳与所述模组下壳的接触面上设有超声筋以及与所述超声筋配合的熔接面,所述熔接面上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边沿与所述熔接面的侧边沿共线设置。本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通过在熔接面上开设凹槽,使得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超声熔接后,超声筋的熔融塑料会在重力和挤压作用下留存于凹槽内部,有效防止了熔融塑料往熔接面的侧边溢胶产生披锋进而与腔体内的元器件碰撞产生共振杂音;凹槽的侧边沿与熔接面的侧边沿共线设置有利于在保证熔融塑料不溢出凹槽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熔接面积,使得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连接稳固。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连接稳固。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连接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及扬声器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器
,尤其涉及一种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及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通常采用超声熔接的方式进行结合,熔接过程中,超声筋熔融后的塑料容易往两侧溢胶形成披锋,从而与腔体内的元器件碰撞产生共振杂音,导致声学性能不良;传统技术为规避共振杂音,通常令元器件避让超声结构一定距离以防止披锋碰撞元器件,导致腔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及具有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的扬声器模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一种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模组上壳与所述模组下壳的接触面上设有超声筋以及与所述超声筋配合的熔接面,所述熔接面上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边沿与所述熔接面的侧边沿共线设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熔接面的延伸方向一致。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面设为斜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熔接面的两侧边沿共线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上壳的边缘朝靠近所述模组下壳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靠近所述模组下壳的一端具有所述熔接面以及设于所述熔接面外侧的挡墙,所述凹槽的外侧面与所述挡墙的内侧面共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上壳设有朝靠近所述模组下壳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筋板,所述模组下壳对应所述第一筋板设有第二筋板,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的接触面上设有所述超声筋和所述熔接面,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的接触面上还设有第一引导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配合的第二引导斜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由所述凹槽的侧面的部分区域形成。
[00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扬声器模组,包括上述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通过在熔接面上开设凹槽,使得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超声熔接后,超声筋的熔融塑料会在重力和挤压作用下留存于凹槽内部,有效防止了熔融塑料往熔接面的侧边溢胶产生披锋进而与腔体内的元器件碰撞产生共振杂音;凹槽的侧边沿与熔接面的侧边沿共线设置有利于在保证熔融塑料不溢出凹槽
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熔接面积,使得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连接稳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细节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图;
[0019]图5为图4中B部分的细节放大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模组上壳;11、台阶结构;111、凹槽;112、挡墙;13、第一筋板;131、第一引导斜面;
[0022]2、模组下壳;21、超声环边;211、超声筋;22、泄露孔;23、尼龙网布;24、第二筋板;241、第二引导斜面;
[0023]3、扬声器单体;
[0024]4、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6]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模组上壳1和模组下壳2,所述模组上壳1与所述模组下壳2的接触面上设有超声筋211以及与所述超声筋211配合的熔接面,所述熔接面上设有凹槽111,且所述凹槽111的至少一侧边沿与所述熔接面的侧边沿共线设置。
[002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通过在熔接面上开设凹槽111,使得模组上壳1和模组下壳2超声熔接后,超声筋211的熔融塑料会在重力和挤压作用下留存于凹槽111内部,有效防止了熔融塑料往熔接面的侧边溢胶产生披锋进而与腔体内的元器件碰撞产生共振杂音;凹槽111的侧边沿与熔接面的侧边沿共线设置有利于在保证熔融塑料不溢出凹槽111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熔接面积,使得模组上壳1和模组下壳2连接稳固。
[0028]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熔接面的延伸方向一致。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凹槽111能够容纳超声筋211各部位熔融后的塑料。
[003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
[0031]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1的至少一侧面设为斜面。
[0032]由上述描述可知,生产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及生产条件选择不同截面形状的凹槽111,多样化的形状选择有利于提升本扬声器模组单体涂胶结构的适用性。
[0033]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1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熔接面的两侧边沿共线设置。
[0034]由上述描述可知,凹槽111的宽度能够最大化,在确保熔融塑料不溢出凹槽111的情况下令模组上壳1和模组下壳2具有更大的熔接面积,有利于提升密封效果和连接稳固性。
[0035]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上壳1的边缘朝靠近所述模组下壳2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台阶结构11,所述台阶结构11靠近所述模组下壳2的一端具有所述熔接面以及设于所述熔接面外侧的挡墙112,所述凹槽111的外侧面与所述挡墙112的内侧面共面。
[003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0037]由上述描述可知,凹槽111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有利于提高本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的生产效率和适用性。
[0038]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上壳1设有朝靠近所述模组下壳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筋板13,所述模组下壳2对应所述第一筋板13设有第二筋板24,所述第一筋板13和所述第二筋板24的接触面上设有所述超声筋211和所述熔接面,所述第一筋板13和所述第二筋板24的接触面上还设有第一引导斜面131以及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31配合的第二引导斜面241。
[0039]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引导斜面131和第二引导斜面241可在装配过程中限制第一筋板13和第二筋板24的相对位置,保证第一筋板13和第二筋板24对接准确,从而提升模组上壳1和模组下壳2的装配精度。
[004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导斜面241由所述凹槽111的侧面的部分区域形成。
[0041]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引导斜面241的形成方式简单,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004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扬声器模组,包括上述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
[0043]实施例一
[0044]请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连接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模组上壳与所述模组下壳的接触面上设有超声筋以及与所述超声筋配合的熔接面,所述熔接面上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边沿与所述熔接面的侧边沿共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熔接面的延伸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面设为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熔接面的两侧边沿共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上下壳超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上壳的边缘朝靠近所述模组下壳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台阶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利娇陈加瑞
申请(专利权)人:维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