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梁连接结构及薄壁型钢结构建筑,所述柱梁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有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将连接筒的内部分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均用于安装柱结构;支撑槽体,所述支撑槽体与所述连接筒的外壁连接,所述支撑槽体用于支撑梁结构;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与柱结构紧固配合。上述柱梁连接结构,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薄壁型钢框架结构中的柱和梁紧密连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并且生产简单,可以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梁连接结构及薄壁型钢结构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薄壁型钢结构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柱梁连接结构及薄壁型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是一种采用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构件模块化装配建造的建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一般由厚度为0.5~3毫米的镀铝锌镁钢板或带钢在工厂的数字化冷弯成型机中连续生产完成。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再通过各种自攻螺钉或自钻自攻螺钉等螺钉制作成建筑的各种部件,如墙、梁、柱、楼板、楼梯、屋架、楼盖、门窗等。然后再将各种建筑模块部件通过自攻螺钉或自钻自攻螺钉等螺钉建造成房屋建筑。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的生产和施工过程均为干作业,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排放小,建造速度快、效率高、人工投入少,抗震效果好,造型轻灵美观,室内布局的灵活。薄壁型钢龙骨结构建筑的构件全部为镀铝锌材质,配有防水、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有效的避免了钢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锈蚀难题。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装配式绿色建筑。
[0003]然而,目前的目前薄壁型钢龙骨结构建筑都是单片型钢龙骨组成密肋结构承受荷载,在框架结构体系中,柱和梁连接时稳定性差,且安装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柱梁连接结构及薄壁型钢结构建筑,能够有效提高薄壁型钢龙骨结构中柱和梁连接的稳定性,提升施工效率。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柱梁连接结构,所述柱梁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有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将连接筒的内部分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均用于安装柱结构;支撑槽体,所述支撑槽体与所述连接筒的外壁连接,所述支撑槽体用于支撑梁结构;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紧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或第二安装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与柱结构紧固配合。
[0006]上述柱梁连接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将两个柱结构插入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中,使得连接筒将两个柱结构连接,并且使用第一紧固组件将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的柱结构紧固,使得柱结构不在连接筒内发生位移,提高连接稳定性。安装梁结构时,将梁结构安装在支撑槽体上,使得柱结构和梁结构进行连接。本柱梁连接结构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薄壁型钢框架结构中的柱和梁紧密连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并且生产简单,可以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均与所述连接筒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依次连接围成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连接筒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口设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连接筒的高度方向对所述连接筒获取横截面,所述横截面的轮廓为矩形。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体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支撑槽体沿所述连接筒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体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槽体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筒的四个外壁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与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连接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件用于与柱结构抵触,所述第一配合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与柱结构紧固配合。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与第一配合件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调节件在所述连接筒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调节件为一一对应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组件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紧固组件沿所述连接筒的周向内壁间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紧固组件均用于与柱结构紧固配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梁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组件,所述第二紧固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槽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紧固组件用于与梁结构紧固配合。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与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支撑槽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件用于与梁结构抵触,所述第二配合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与梁结构紧固配合。
[0016]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建筑,所述薄壁型钢结构建筑包括柱结构、梁结构及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柱梁连接结构。
[0017]上述薄壁型钢结构建筑,在安装过程中,将两个柱结构插入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中,使得连接筒将两个柱结构连接,并且使用第一紧固组件将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的柱结构紧固,使得柱结构不在连接筒内发生位移,提高连接稳定性。安装梁结构时,将梁结构安装在支撑槽体上,使得柱结构和梁结构进行连接。本柱梁连接结构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薄壁型钢框架结构中的柱和梁紧密连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并且生产简单,可以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柱梁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柱梁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紧固组件和第二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4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紧固组件和第二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柱梁连接结构;110、连接筒;111、第一安装腔;112、第二安装腔;120、支撑槽体;121、第一支撑板;122、第二支撑板;123、第三支撑板;130、第一紧固组件;131、第一调节件;132、第一配合件;140、第二紧固组件;141、第二调节件;142、第二配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梁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有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将连接筒的内部分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均用于安装柱结构;支撑槽体,所述支撑槽体与所述连接筒的外壁连接,所述支撑槽体用于支撑梁结构;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紧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或第二安装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与柱结构紧固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均与所述连接筒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依次连接围成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连接筒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筒的高度方向对所述连接筒获取横截面,所述横截面的轮廓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体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支撑槽体沿所述连接筒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体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槽体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筒的四个外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
‑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保生,唐小方,丁斌,袁富贵,宝鼎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白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