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237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结构包括护罩、绑带,上药器,护罩上端外侧设有绑带,并且上药器上端安装在护罩内部,药液通过推杆在药管内部进行推进,通过弹簧挤压产生弹力,能够初步对药液中的颗粒进行弹射,压缩管自身随着推力进行逐渐压缩,蜗杆则带动了转动杆进行转动,叶片对药液进行旋转搅拌,避免药液在进行上药的过程中发生沉淀吸附在阴道内部,喷药头伸入阴道内部进行上药,通过传导管对缓冲管进行挤压,药液从药管流入到缓冲管内部,再经过传导管输送到喷药头内部,对转片施加一定的液压,这时转片带动分散杆进行转动,确保将喷药头内部的药液进行均匀的从喷药孔内部喷出,从而提高药液与阴道内部进行全面的接触。的接触。的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妇产科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而女性生殖器官的阴道在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到上药装置对其进行辅助上药,但是由于上药装置在进行辅助上药的过程中,药物中包含有部分的颗粒状药物时,药物在上药装置内部的溶解度不高,导致在上药时药液中存在一定的颗粒沉淀物,药液进入到女性阴道内部后,容易发生吸附粘结,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且降低女性下体的舒适度,同时上药装置与女性阴道周围的下肢之间的贴合度较低,容易在进行上药的过程中,发生药液漏出的现象,导致药液难以与女性阴道内部进行全面的接触,降低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结构包括护罩、绑带,上药器,所述护罩上端外侧设有绑带,并且上药器上端安装在护罩内部,所述上药器包括推进机构、药管、加药口、贴合机构,所述推进机构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药管下端内部,并且药管外侧嵌有加药口,所述药管上端设有贴合机构并且相贯通,所述药管上端安装在护罩内部,并且贴合机构位于护罩内部。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推杆、密封圈、弹簧、压缩机构,所述推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药管下端内部,并且推杆与药管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弹簧安装在推杆上端,并且弹簧上端与压缩机构下端相抵触,所述压缩机构安装在药管内部上端,所述密封圈共设有两个,并且为橡胶垫圈,分别设在推杆贯穿于药管的内外两侧。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管、推移块、蜗杆、转动杆、叶片,所述压缩管下端与弹簧上端相抵触,所述压缩管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推移块,所述蜗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推移块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蜗杆上端与转动杆相固定,所述转动杆外侧设有叶片,并且叶片位于压缩管上端内部,所述压缩管安装在药管内部上端,所述压缩管呈褶皱型结构,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贴合机构包括调节罩、凹槽、保温条、抵触机构,所述调节罩下端安装在药管上端内部,并且调节罩内部嵌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安装有保温条,所述抵触机构位于调节罩内部,并且抵触机构下端与药管上端相贯通,所述调节罩呈上端宽下端窄的空腔圆台型结构,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机构包括密封管、缓冲管、传导管、喷药头、匀药机构、喷药孔,所述密封管下端与药管上端相贯通,并且密封管位于调节罩内部,所述密封管内部下端安装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上端与传导管下端相抵触并且相贯通,所述传导管上端安装有喷药头,所述喷药头内部设有匀药机构,所述喷药孔贯穿于喷药头外侧内部,
所述喷药头呈空腔球体结构,并且喷药孔共设有二十个,呈球面均匀分布在喷药头外侧内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匀药机构包括定位球、分散杆、转片、转动球,所述定位球位于喷药头内部中心,并且分散杆内侧端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定位球内部,并且分散杆外侧焊接有转片,所述分散杆外侧端设有转动球,并且转动球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喷药头内部,所述分散杆共设有六个,两个为一组,并且以转动球为中心,形成x、y、z轴分布。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药液通过推杆在药管内部进行推进,通过弹簧挤压产生弹力,能够初步对药液中的颗粒进行弹射,压缩管自身随着推力进行逐渐压缩,推移块在蜗杆上进行滑动,这时蜗杆则带动了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的过程中叶片对药液进行旋转搅拌,提高药液中颗粒的溶解度,从而避免药液在进行上药的过程中发生沉淀吸附在阴道内部。
[0010]2.喷药头伸入阴道内部进行上药,通过传导管对缓冲管进行挤压,避免施力过大,接着药液从药管流入到缓冲管内部,再经过传导管输送到喷药头内部,对转片施加一定的液压,这时转片带动分散杆进行转动,确保将喷药头内部的药液进行均匀的从喷药孔内部喷出,从而提高药液与阴道内部进行全面的接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上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进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缩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贴合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抵触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匀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护罩

Y、绑带

B,上药器

S、推进机构

s2、药管

s5、加药口

s9、贴合机构

s7、推杆

s28、密封圈

s24、弹簧

s22、压缩机构

s27、压缩管

7c、推移块

7f、蜗杆

7z、转动杆

7t、叶片

7u、调节罩

s76、凹槽

s72、保温条

s74、抵触机构

s78、密封管

8c、缓冲管

8x、传导管

8t、喷药头

8n、匀药机构

8v、喷药孔

8u、定位球

v2、分散杆

v5、转片

v3、转动球

v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结构包括护罩Y、绑带B,上药器S,所述护罩Y上端外侧设有绑带B,并且上药器S上端安装在护罩Y内部,所述上药器S包括推进机构s2、药管s5、加药口s9、贴合机构s7,所述推进机构s2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药管s5下端内部,并且药管s5外侧嵌有加药口s9,所述药管s5上端设有贴合机构s7并且相贯通,所述药管s5上端安装在护罩Y内部,并且贴合机构s7位于护罩Y内部。
[0020]其中,所述推进机构s2包括推杆s28、密封圈s24、弹簧s22、压缩机构s27,所述推杆s28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药管s5下端内部,并且推杆s28与药管s5连接处设有密封圈s24,所述弹簧s22安装在推杆s28上端,并且弹簧s22上端与压缩机构s27下端相抵触,所述压缩机构s27安装在药管s5内部上端,所述密封圈s24共设有两个,并且为橡胶垫圈,分别设在推杆s28贯穿于药管s5的内外两侧,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结构包括护罩(Y)、绑带(B),上药器(S),所述护罩(Y)上端外侧设有绑带(B),并且上药器(S)上端安装在护罩(Y)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器(S)包括推进机构(s2)、药管(s5)、加药口(s9)、贴合机构(s7),所述推进机构(s2)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药管(s5)下端内部,并且药管(s5)外侧嵌有加药口(s9),所述药管(s5)上端设有贴合机构(s7)并且相贯通,所述药管(s5)上端安装在护罩(Y)内部,并且贴合机构(s7)位于护罩(Y)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s2)包括推杆(s28)、密封圈(s24)、弹簧(s22)、压缩机构(s27),所述推杆(s28)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药管(s5)下端内部,并且推杆(s28)与药管(s5)连接处设有密封圈(s24),所述弹簧(s22)安装在推杆(s28)上端,并且弹簧(s22)上端与压缩机构(s27)下端相抵触,所述压缩机构(s27)安装在药管(s5)内部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s27)包括压缩管(7c)、推移块(7f)、蜗杆(7z)、转动杆(7t)、叶片(7u),所述压缩管(7c)下端与弹簧(s22)上端相抵触,所述压缩管(7c)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推移块(7f),所述蜗杆(7z)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推移块(7f)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蜗杆(7z)上端与转动杆(7t)相固定,所述转动杆(7t)外侧设有叶片(7u),并且叶片(7u)位于压缩管(7c)上端内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秀芳张莉沙金华张英春
申请(专利权)人: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凉山州民族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