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64201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包括:生地黄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定风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 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的皮肤病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比如:湿疹、荨麻疹、神经 性皮炎等,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更为明显,冬季也是出现皮肤瘙痒的高发季节, 皮肤干燥,出现皮肤瘙痒非常明显。
[0003]皮肤瘙痒主要与风邪相关,风邪主要由外风和内风,外风主要是风寒、风 热、风湿或者风湿热邪侵袭人体的肌表,引起肌肤的营卫失和,从而导致瘙痒, 内风主要是血热生风和血燥生风引起的皮肤瘙痒,外风主要用祛风的方法,内 风主要采用息风的方法,申请号为201511006413.1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 种生地黄息风止痒泡腾片,其止痒功效仅存在于外表的治疗,是对患处进行清 洗而达到快速止痒的目的,而无法真正从内部驱除皮肤瘙痒的病根。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上 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 定风汤的配方具有滋阴养血,息风止痒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包括:生地黄15

25克,当归10

20克, 赤芍5

15克,川芎1

5克,天冬5

15克,麦冬5

15克,僵蚕5

15克,鲜首 乌15

30克,丹皮5

10克、桑枝10

20克和调剂药材。
[0008]优选的,所述调剂药材为粉末状的牡蛎,其添加量为8

10克。
[0009]优选的,所述调剂药材为钩藤,钩藤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其添 加量为5

8克。
[0010]优选的,所述调剂药材为白蒺藜,白蒺藜有一定的毒性,单日用量不超过 10g,其添加量为5

8克。
[0011]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制作方法,其制作过程具有如下步骤:
[0012]1.将生地黄15

25克,当归10

20克,赤芍5

15克,川芎1

5克,天冬5

15 克,麦冬5

15克,僵蚕5

15克,鲜首乌15

30克,丹皮5

10克、桑枝10

20 克和调剂药材放入锅中加水700ml,大火烧开,再调整小火煮25

30min;
[0013]2.取上一步中小火煮后的汤药200ml,并加水500ml,进行二次煎熬,大火 烧开,小火煎熬时间15

20min;
[0014]3.将上一步中得到的汤药进行杂质过滤即可,取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
[0015]优选的,所述调剂药材为粉末状时,调剂药材中药效更容易释放到汤药中, 调剂药材需要包裹在纱布中,用于防止粉末状的调剂药材在汤药中扩散避免被 大量食用。
[0016]当归、鲜首乌、川芎、天门冬、麦门冬滋阴养血润燥为君药;生地、赤芍、 丹皮凉血清热,僵蚕与牡蛎或钩藤或白蒺藜息风止痒共为臣药;桑枝祛风胜湿 为佐使药;共奏养血滋阴,息风止痒之功。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皮肤瘙痒,更换调剂药材以达到对症治 疗的目的,从内部治疗,达到息风止痒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滋阴养血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 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包括:生地黄15

25克,当 归10

20克,赤芍5

15克,川芎1

5克,天冬5

15克,麦冬5

15克,僵蚕5

15 克,鲜首乌15

30克,丹皮5

10克、桑枝10

20克和粉末状的牡蛎8

10克。
[0022]本实施例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的功效,赤芍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川芎辛温香燥, 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可治头风头 痛、风湿痹痛等症;天冬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之功效;麦冬具有抗疲劳、 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 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鲜首乌功能解毒(载疟)、润肠通便、消痈,常用于治 疗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对风疹瘙痒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丹皮清热凉血、活 血散瘀,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本实施 例对神经性皮炎治疗效果较佳,具有镇静息风的效果,进而达到息风止痒的目 的。
[0023]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如下:1.生地黄15

25克,当归10

20克,赤芍5

15 克,川芎1

5克,天冬5

15克,麦冬5

15克,僵蚕5

15克,鲜首乌15

30克, 丹皮5

10克、桑枝10

20克和牡蛎8

10克放入锅中加水700ml,大火烧开,再 调整小火煮25

30min;
[0024]2.取上一步中小火煮后的汤药200ml,并加水500ml,进行二次煎熬,大火 烧开,小火煎熬时间15

20min;
[0025]3.将上一步中得到的汤药进行杂质过滤即可;
[0026]需要强调的是牡蛎再加入前,需要洗净,然后磨成粉末状,另外用纱布层 层包裹,再放入到锅中,在汤药煎熬的过程中,水分能够与牡蛎粉末接触,将 牡蛎的药效吸收汤药中,但是粉末状的牡蛎无法流出,而是滞留在纱布内,这 样能够避免人员食用牡蛎粉末,因为牡蛎含有加多的钙,食用过多的钙容易造 成胆结石或肾结石,不利于人体健康。
[0027]实施例2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包括:生地黄15

25克,当 归10

20克,赤芍5

15克,川芎1

5克,天冬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成分:生地黄15

25克,当归10

20克,赤芍5

15克,川芎1

5克,天冬5

15克,麦冬5

15克,僵蚕5

15克,鲜首乌15

30克,丹皮5

10克、桑枝10

20克和调剂药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剂药材为粉末状的牡蛎,其添加量为8

10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剂药材为钩藤,其添加量为5

8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剂药材为白蒺藜,其添加量为5

8克。5.一种用于止痒的养血定风汤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少朋汤洪主吴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石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