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199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涉及航空发动机专利叶尖磨削技术,包括轨道二和两组安装至所述轨道二的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滑移连接至所述轨道二的座体;两个所述座体相互朝向的一面都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一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发射的红外信号的所述红外感应器一;沿轨道二长度方向布置的光栅尺主尺,以及两个滑移连接至所述光栅尺主尺的光栅尺读数头,两个所述光栅尺读数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座体一一对应且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座体沿所述轨道二做往复运动的调节机构。本申请具有可以提高航空转子叶片生产效率的优点。片生产效率的优点。片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航空发动机专利叶尖磨削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转子是航空发动机上重要的部件之一。航空发动机转子在加工过程中,当航空发动机转子主体在加工完毕后需要对转子的叶尖部分进行打磨,在航空发动机转子打磨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转子的直径进行测量。而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采用人工进行测量,导致转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航空转子叶片生产效率的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提高航空转子叶片生产效率的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包括轨道二、两组安装至所述轨道二的测量机构和位移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滑移连接至所述轨道二的座体;两个所述座体相互朝向的一面都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一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发射的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器一;所述位移测量机构沿轨道二长度方向布置的光栅尺主尺,以及两个滑移连接至所述光栅尺主尺的光栅尺读数头,两个所述光栅尺读数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座体一一对应且连接;所述座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座体沿所述轨道二做往复运动的调节机构。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航空转子打磨的过程中,红外发射器一持续向红外感应器一发射红外线。座体上的动力件驱动座体向航空转子的方向运动。当红外发射器一发射出的红外线被航空转子产生遮挡时,红外感应器一感应到红外信号的变化,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记录并判别两个座体对应的光栅尺读数头在光栅尺主尺上的位置以及位移量后,控制座体停止或复位,而后系统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航空转子的尺寸。如此可以高效便捷的实现航空转子尺寸的实时测量。
[0006]可选的,同一座体上的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所在的直线呈竖直状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所在的直线水平设置(该情况下,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之间的间距需大于航空转子的长度,占用空间较大)。而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所在的直线呈竖直状态(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之间的间距需大于航空转子的直径即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实时测量装置的占用空间)。
[0008]可选的,所述座体上设有两个滑道一,所述滑道一内滑移连接有支座;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分别安装至两个所述支座;所述座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支座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驱动机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调节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适应尽可能多直径的航空发动机转子。
[001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向电机和两个螺杆二;两个螺杆二分别螺纹连接至两个所述支座,且两个螺杆二的旋向相反,且两个所述螺杆二分别连接至双向电机的两个输出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电机可以同步带动两根螺杆二转动,进而实现两个支座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0012]可选的,所述支座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弹性件二;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螺杆二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部件一、部件二和中间件;所述部件一和所述部件二都为横截面是多边形的管状结构;所述中间件是与所述部件一和所述部件二适配的杆状结构;所述部件一套接至所述螺杆二,所述部件二套接至所述双向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中间件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至部件一和所述部件二内;所述中间件上固接有弹性件一,所述弹性件一与所述部件二或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一的作用下,所述中间件伸入到所述部件一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双向电机的拆卸安装。
[0014]可选的,所述中间件的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接至所述双向电机;所述固定座上竖直设有滑道二,所述滑道二内滑移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固接有环形且套设至所述双向电机输出轴外围的滑道三,所述滑道三内滑移连接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固接至所述中间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将中间件退出部件一,从而便于人们对双向电机的拆装。
[0016]可选的,同一所述座体上的两个所述滑道三之间固接有调节绳。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绳可以同步实现两根中间件回缩至部件二内,进而使得人们在拆装双向电机的时候更为便捷。
[0018]可选的,还包括间距测量组件,所述间距测量机构包括红外发射器二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发射的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器二,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体的上支座顶部;当所述红外感应器二未感应到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所述双向电机启动两个支座相互远离;当所述红外感应器二感应到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发射的红外信号后,所述双向电机停止工作。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红外发射器二和红外感应器二能够感应到同一座体上的两个支座之间的间距是否能够适应航空转子的直径。并且可以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
统,实现两个支座针对航空转子直径的适应性调整。
[00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工装台上设置实时测量装置,实时测量装置能够代替人工实时的对航空转子的直径进行测量,大大的提高了航空转子的测量效率,提高航空转子的打磨效率;2.通过在实时测量装置内设置红外发射器二和红外感应器二,可以使实时测量装置能够根据航空转子的直径进行实时的调整,进而提高航空转子的打磨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申请中磨削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机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时测量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电机与支座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电机与支座之间连接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本申请中实时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工装台;11、长度方向;12、宽度方向;13、布置槽;2、承载机构;21、主座;212、驱动件;22、支撑座;221、分座;2211、卡接盘;23、轨道机构;231、轨道一;232、动力组件;2321、电机一;2322、螺杆一;3、打磨机构;31、基座;311、水平部;3111、导向孔;312、竖直部;32、升降组件;321、升降座;3211、导向件;322、升降件;33、打磨组件;331、磨削件;332、电机二;4、控制系统;5、轨道二;51、型钢;6、位移测量机构;61、光栅尺主尺;62、光栅尺读数头;7、测量机构;71、座体;711、滑道一;7111、弹性件二;712、支座;72、测量组件;721、红外发射器一;722、红外感应器一;8、调节机构;81、动力件;811、连接齿轮;82、齿条;9、驱动机构;91、双向电机;92、螺杆二;93、连接组件;931、部件一;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二(5)、两组安装至所述轨道二(5)的测量机构(7)和位移测量机构(6);所述测量机构(7)包括滑移连接至所述轨道二(5)的座体(71);两个所述座体(71)相互朝向的一面都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一(721)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一(721)发射的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器一(722);所述位移测量机构(6)包括沿轨道二(5)长度方向布置的光栅尺主尺(61),以及两个滑移连接至所述光栅尺主尺(61)的光栅尺读数头(62),两个所述光栅尺读数头(62)分别与两个所述座体(71)一一对应且连接;所述座体(7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座体(71)沿所述轨道二(5)做往复运动的调节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座体(71)上的所述红外发射器一(721)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722)所在的直线呈竖直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71)上设有两个滑道一(711),所述滑道一(711)内滑移连接有支座(712);所述红外发射器一(721)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722)分别安装至两个所述支座(712);所述座体(7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支座(7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驱动机构(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双向电机(91)和两个螺杆二(92);两个螺杆二(92)分别螺纹连接至两个所述支座(712),且两个螺杆二(92)的旋向相反,且两个所述螺杆二(92)分别连接至双向电机(91)的两个输出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712)与所述座体(71)之间设有弹性件二(7111);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螺杆二(9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93);所述连接组件(93)包括部件一(931)、部件二(932)和中间件(933);所述部件一(931)和所述部件二(932)都为横截面是多边形的管状结构;所述中间件(933)是与所述部件一(931)和所述部件二(932)适配的杆状结构;所述部件一(931)套接至所述螺杆二(92),所述部件二(932)套接至所述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所述中间件(933)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至部件一(931)和所述部件二(932)内;所述中间件(933)上固接有弹性件一(97),所述弹性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行飞吕桂芳邓崛华宋援朝曹光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