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843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包括装置本体、清洁机构、旋转底座和安装机构,所述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外侧套设有保护壳,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红外探头一侧,该机构可以有效对弧形杆进行旋转控制,便于对红外探头的玻璃镜片进行擦拭和清洁,无需人工往返现场进行清理擦拭,避免了由于沾染雨水和灰尘导致镜头模糊的问题,所述旋转底座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且上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固定架上,该机构可以有效对两组侧卡板进行间距调节,便于将不同尺寸或具有轻微尺寸偏差的装置本体进行安装固定,无须重新制作对应尺寸的固定架,避免了因测量误差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避免了因测量误差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避免了因测量误差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


[0001]本技术属于预警红外热成像仪
,具体涉及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标的物的红外辐射探测,并加以信号处理、光电转换等手段,将标的物的温度分布的图像转换成可视图像的设备,红外热像仪将实际探测到的热量进行精确的量化,以面的形式实时成像标的物的整体,因此能够准确识别正在发热的疑似故障区域。
[0003]现有的预警红外热像仪大多数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不具备对红外探头的清洁能力,在长期使用下镜头易出现污渍,导致使用效果变差或成像不清晰,同时其支架大多与红外热成像仪本体配套固定,若更换不同尺寸红外热成像仪则需要更换配套的支架,导致支架通用性较差且更换费时费力,如公开号为:CN 207832324 U的技术专利提出的一种红外热像仪,虽然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红外成像模块转动,与传统云台相比,体积小,成本低,方便安装,但是其不具备对红外成像模块和保护玻璃的清洁能力,无法在成像不清晰时及时对污渍进行处理,影响红外热成像仪的使用,且其旋转圆盘也不具备调节能力,不能适应不同的红外成像模块的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能够对红外探头的玻璃镜片进行自动擦拭和清洁,避免了由于沾染雨水和灰尘导致镜头模糊的问题,同时能够对侧卡板的间距进行调节,可以将不同尺寸或具有轻微尺寸偏差的装置本体进行安装固定。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包括装置本体、清洁机构、旋转底座和安装机构,所述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外侧套设有保护壳,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红外探头一侧,所述旋转底座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且上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固定架上;
[0006]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蜗杆和弧形杆,所述蜗杆转动安装在保护壳内且一侧啮合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中心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前端延伸至保护壳外侧,所述弧形杆固定在连接轴外侧延伸端上且内侧固定设有清洁棉,所述清洁棉内侧与红外探头贴合接触。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侧卡板和滑槽,所述侧卡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下端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架两端且滑槽两侧设置有导向槽,两组所述滑动板分别滑动位于滑槽两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蜗杆上端驱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固定安装在保护壳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轴前端部分延伸至弧形杆外侧,所述连
接轴延伸端固定设有限位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侧卡板上开设有两组安装孔,两组所述安装孔内对应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装置本体的外壁螺接固定。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动板内侧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侧延伸端滑动位于导向槽内。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保护壳后端设置有调节旋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装置内设置有清洁机构,通过电动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和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弧形杆运动,可以有效对弧形杆进行旋转控制,便于对红外探头的玻璃镜片进行擦拭和清洁,无需人工往返现场进行清理擦拭,避免了由于沾染雨水和灰尘导致镜头模糊的问题,保证了红外探头探测的准确性。
[0015]2、本技术通过装置内设置有安装机构,通过侧卡板与装置本体固定,滑动板在滑槽内移动,导向杆在导向槽内移动,可以有效对两组侧卡板进行间距调节,便于将不同尺寸或具有轻微尺寸偏差的装置本体进行安装固定,无须重新制作对应尺寸的固定架,避免了因测量误差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节省了重制的时间和成本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清洁机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机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固定架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2]图中:1、装置本体;2、保护壳;3、红外探头;4、清洁机构;41、电动机;42、蜗杆;43、蜗轮;44、连接轴;45、弧形杆;46、限位圈;47、清洁棉;5、调节旋钮;6、旋转底座;7、固定架;8、安装机构;81、侧卡板;82、滑动板;83、导向杆;84、安装孔;85、螺栓;86、滑槽;87、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包括装置本体1、清洁机构4、旋转底座6和安装机构8,装置本体1前端设置有红外探头3,红外探头3外侧套设有保护壳2,保护壳2后端设置有调节旋钮5,便于调节红外探头3,清洁机构4设置在红外探头3一侧,旋转底座6设置在装置本体1底部且上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架7,安装机构8设置在固定架7上;
[0025]清洁机构4包括蜗杆42和弧形杆45,蜗杆42上端驱动设置有电动机41,电动机41固
定安装在保护壳2内部,便于驱动蜗杆42转动,蜗杆42转动安装在保护壳2内且一侧啮合设置有蜗轮43,蜗轮43中心固定有连接轴44,连接轴44前端延伸至保护壳2外侧,弧形杆45固定在连接轴44外侧延伸端上且内侧固定设有清洁棉47,清洁棉47内侧与红外探头3贴合接触,连接轴44前端部分延伸至弧形杆45外侧,连接轴44延伸端固定设有限位圈46,避免弧形杆45与连接轴44脱离,该机构可以有效对弧形杆45进行旋转控制,便于对红外探头3的玻璃镜片进行擦拭和清洁,无需人工往返现场进行清理擦拭,避免了由于沾染雨水和灰尘导致镜头模糊的问题,保证了红外探头3探测的准确性。
[0026]安装机构8包括侧卡板81和滑槽86,侧卡板81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下端设置有滑动板82,滑动板82内侧贯穿设置有导向杆83,导向杆83两侧延伸端滑动位于导向槽87内,避免滑动板82脱离滑槽86,侧卡板81上开设有两组安装孔84,两组安装孔84内对应设置有螺栓85,螺栓85与装置本体1的外壁螺接固定,便于将侧卡板81与装置本体1进行固定连接,滑槽86开设在固定架7两端且滑槽86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包括装置本体(1)、清洁机构(4)、旋转底座(6)和安装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前端设置有红外探头(3),所述红外探头(3)外侧套设有保护壳(2),所述清洁机构(4)设置在红外探头(3)一侧,所述旋转底座(6)设置在装置本体(1)底部且上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架(7),所述安装机构(8)设置在固定架(7)上;所述清洁机构(4)包括蜗杆(42)和弧形杆(45),所述蜗杆(42)转动安装在保护壳(2)内且一侧啮合设置有蜗轮(43),所述蜗轮(43)中心固定有连接轴(44),所述连接轴(44)前端延伸至保护壳(2)外侧,所述弧形杆(45)固定在连接轴(44)外侧延伸端上且内侧固定设有清洁棉(47),所述清洁棉(47)内侧与红外探头(3)贴合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烟雾山火识别预警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8)包括侧卡板(81)和滑槽(86),所述侧卡板(81)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下端设置有滑动板(82),所述滑槽(86)开设在固定架(7)两端且滑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瑞朱志勇管宝忠刘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锐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