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转向管柱组装装置,涉及向管柱组装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零部件盒,所述零部件盒的通过螺栓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接收器,所述零部件盒的顶部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底部设置有升降组,所述升降组包括安装在零部件盒底部的分隔箱,所述分隔箱的内部中间位置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顶部连接有电动升降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转向管柱组装装置,通过设置的零部件盒达到对两件的储存,设备具有防错功能,即使更换不同操作人员,也可以按照标准流程生产作业,不会影响产品性能质量,同时零部件盒的底部安装有升降组,到达放置盒的升降。达放置盒的升降。达放置盒的升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管柱组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转向管柱组装
,特别涉及转向管柱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转向管柱分组装时,操作人员先是把转向管柱翻过来装配电子锁壳,然后再翻回来装拧螺栓,来回翻动零件消耗体力,不符合人机工程,也存在零件跌落砸伤脚的安全风险,同时导致分装管柱的装配时间过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减轻劳动强度、装配效率高且安全性好的转向管柱组装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在零件盒拿取零件时,在零件较少时,因零件盒过深导致拿取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转向管柱组装装置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转向管柱组装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转向管柱组装装置,包括工作台、零部件盒,所述零部件盒的通过螺栓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接收器,所述零部件盒的顶部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
[0006]所述放置盒的底部设置有升降组,所述升降组包括安装在零部件盒底部的分隔箱,所述分隔箱的内部中间位置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顶部连接有电动升降组,所述电动升降组的顶部套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外部套接有缓冲组件,所述升降杆的顶部焊接连接在放置盒的底部,所述放置盒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在有重量感应器;
[0007]所述放置盒的两侧安装有滑轨与滑块,所述滑轨与滑块安装在凹槽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滑轨通过螺栓安装在凹槽的正面内壁与背面内壁上,所述滑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放置盒的正面与背面的外壁上,所述放置盒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放置盒与凹槽对应设置,所述凹槽有六个,分别均匀的设置在零部件盒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接收器与凹槽对应设置,所述接收器与重量感应器无线连接,所述重量感应器设置在放置盒的底部,所述接收器设置在放置盒的顶部与挡板的内侧,所述分隔箱的顶部两侧焊接连接有限位软板,所述限位软板与放置盒的底部对应设置,所述限位软板设置在升降杆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在放置盒的底部中间位置与电动升降组的顶部,所述升降杆与电动升降组的外部套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顶部与底部安装在放置盒的底部与电机箱的顶部。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安装有管柱固定工装,所述管柱固定工装包括设置在工作台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右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架的正中间,所述连接块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滑动组,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安装有制动齿轮,所述制动齿轮的右侧安
装有固定组。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组的背面设置有自动打螺丝装置,所述自动打螺丝装置包括焊接连接在工作台顶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的背面通过螺栓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滑动装置的顶部卡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靠近左侧的位置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L型支撑板,所述第一L型支撑板的右侧安装有制动电机箱,所述制动电机箱的正面安装有第二L型支撑板,所述第二L型支撑板的正面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制动电机箱连接,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开设有螺丝放置口。
[0012]优选的,所述管柱固定工装与固定组对应设置,所述固定组的背面与自动打螺丝装置对应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零部件盒达到对两件的储存,设备具有防错功能,即使更换不同操作人员,也可以按照标准流程生产作业,不会影响产品性能质量,同时零部件盒的底部安装有升降组,通过设置的接收器与重量感应器增加对零件重量的检测,在重量减轻后通过重量感应器进行检测,在通过设置的升降组进行对放置盒的升降,使零部件盒的深度减少,方便工作人员对零件的拿取。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管柱固定工装、自动打螺丝装置与固定组进行对管件的自动化安装,减少发生漏装,错装等不良问题,导致产品性能不良,大量返工返修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出现,同时减少装车后存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管柱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自动打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升降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工作台;2、零部件盒;3、挡板;4、升降组;5、接收器;6、凹槽;7、放置盒;8、滑轨;9、滑块;10、电机箱;11、电动升降组;12、升降杆;13、缓冲组件;14、重量感应器;15、限位软板;16、分隔箱;17、管柱固定工装;18、驱动电机;19、连接柱;20、支撑架;21、连接块;22、滑动组;23、制动齿轮;24、自动打螺丝装置;25、滑动装置;26、限位块;27、安装板;28、第一L型支撑板;29、制动电机箱;30、第二L型支撑板;31、旋转轴;32、螺丝放置口;33、支撑座;34、固定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
5所示,转向管柱组装装置,包括工作台1、零部件盒2,零部件盒2的通过螺栓安装有挡板3,挡板3的内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接收器5,零部件盒2的顶部内部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7;
[0024]放置盒7的底部设置有升降组4,升降组4包括安装在零部件盒2底部的分隔箱16,
分隔箱16的内部中间位置有电机箱10,电机箱10的顶部连接有电动升降组11,电动升降组11的顶部套接有升降杆12,升降杆12的外部套接有缓冲组件13,升降杆12的顶部焊接连接在放置盒7的底部,放置盒7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在有重量感应器14;
[0025]放置盒7的两侧安装有滑轨8与滑块9,滑轨8与滑块9安装在凹槽6的内部,滑轨8通过螺栓安装在凹槽6的正面内壁与背面内壁上,滑块9通过螺栓安装在放置盒7的正面与背面的外壁上,放置盒7设置在凹槽6的内部,放置盒7与凹槽6对应设置,凹槽6有六个,分别均匀的设置在零部件盒2的内部,接收器5与凹槽6对应设置,接收器5与重量感应器14无线连接,重量感应器14设置在放置盒7的底部,接收器5设置在放置盒7的顶部与挡板3的内侧,分隔箱16的顶部两侧焊接连接有限位软板15,限位软板15与放置盒7的底部对应设置,限位软板15设置在升降杆12的左侧和右侧,升降杆12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在放置盒7的底部中间位置与电动升降组11的顶部,升降杆12与电动升降组11的外部套接有缓冲组件13,缓冲组件13的顶部与底部安装在放置盒7的底部与电机箱10的顶部,工作台1的顶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管柱组装装置,包括工作台(1)、零部件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部件盒(2)的通过螺栓安装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内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接收器(5),所述零部件盒(2)的顶部内部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7);所述放置盒(7)的底部设置有升降组(4),所述升降组(4)包括安装在零部件盒(2)底部的分隔箱(16),所述分隔箱(16)的内部中间位置有电机箱(10),所述电机箱(10)的顶部连接有电动升降组(11),所述电动升降组(11)的顶部套接有升降杆(12),所述升降杆(12)的外部套接有缓冲组件(13),所述升降杆(12)的顶部焊接连接在放置盒(7)的底部,所述放置盒(7)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在有重量感应器(14);所述放置盒(7)的两侧安装有滑轨(8)与滑块(9),所述滑轨(8)与滑块(9)安装在凹槽(6)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8)通过螺栓安装在凹槽(6)的正面内壁与背面内壁上,所述滑块(9)通过螺栓安装在放置盒(7)的正面与背面的外壁上,所述放置盒(7)设置在凹槽(6)的内部,所述放置盒(7)与凹槽(6)对应设置,所述凹槽(6)有六个,分别均匀的设置在零部件盒(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5)与凹槽(6)对应设置,所述接收器(5)与重量感应器(14)无线连接,所述重量感应器(14)设置在放置盒(7)的底部,所述接收器(5)设置在放置盒(7)的顶部与挡板(3)的内侧,所述分隔箱(16)的顶部两侧焊接连接有限位软板(15),所述限位软板(15)与放置盒(7)的底部对应设置,所述限位软板(15)设置在升降杆(12)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升降杆(12)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在放置盒(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凤哲,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汽车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