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38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包括下底板、支撑杆、升降气缸,支撑杆上端固定有下模座,下模座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下垫板、下夹板、漂浮垫板和浮板,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固定有上模座,上模座底面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上夹板、压料垫板和压料板,压料板底面开设有模型槽;还包括用于将冷却水套上的小孔一次冲压成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冲压模具,浮板上设置有复位组件。本申请在冷却水套上设置进水管口或出水管口时,使用冲压模具即可将冷却水套上的小孔一次冲压成进水口或出水口,冷却水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延长冷却水套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因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较差而影响冷却水套产品质量的概率。质量的概率。质量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成型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汽缸盖用来封闭汽缸并构成燃烧室,侧置气门式发动机汽缸盖、铸有水套、进水孔、出水孔、火花塞孔、螺栓孔、燃烧室等,顶置气门式发动机汽缸盖,除了冷却水套外,还有气门装置、进气和排气通道等,在发动机的使用过程中会对其进行降温保护,例如汽车发动机汽缸盖冷却水套的使用。
[0003]冷却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现有技术中,在加工冷却水套时,工作人员首先需在冷却水套侧壁上钻孔,随后在钻孔部位焊接进水管或出水管,采用此种方式加工出来的冷却水套,钻孔周围的进水管或出水管连接强度较差,且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直接影响冷却水套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和升降气缸,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下垫板、下夹板、漂浮垫板和浮板,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固定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面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上夹板、压料垫板和压料板,所述压料板底面开设有用于与待加工的冷却水套配合的模型槽;
[0006]该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还包括用于将冷却水套上的小孔一次冲压成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冲压模具,所述浮板上设置有用于使得冲压模具复位的复位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水套上设置进水管口或出水管口时,先在冷却水套上开设符合加工需求的小孔,随后使用冲压模具即可将冷却水套上的小孔一次冲压成进水口或出水口,冲压完成后,使用复位组件即可驱使冲压模具复位以便下次使用,冷却水套上一次冲压成型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延长冷却水套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因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较差而影响冷却水套产品质量的概率。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垫板、下夹板、漂浮垫板及浮板上均贯穿开设有下穿孔,所述下穿孔的位置与模型槽的位置对应,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与下底板上表面固定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上端固定的螺纹杆、套设于螺纹杆上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滑套、与滑套上端面中部固定的下顶杆、与滑套上端面靠近滑套边缘的位置固定的竖杆、与竖杆上端抵接并与待加工的冷却水套配合的模型体以及贯穿设置于模型体侧壁上并与模型体滑移连接的成型块;
[0009]所述下模座上贯穿开设有供滑套滑移连接的下通槽,所述成型块与冷却水套上初始开设的小孔配合,所述下顶杆上端与下顶杆靠近复位组件一侧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成型块远离复位组件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一抵接面,
所述竖杆和下顶杆均穿过下穿孔,所述模型体底部开设有供下顶杆插接配合的插接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冲压模具冲压冷却水套的进水口或出水口时,工作人员首先需将开设初始小孔的冷却水套置于竖杆上端,并套设于模型体上,随后,工作人员需调节升降气缸,使得上模座下降,以此使得上夹板、压料垫板和压料板均下降,直至压料板底部的模型槽与模型体配合并抵紧冷却水套时,工作人员需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滑套与下通槽滑移连接,滑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以此使得滑套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当下顶杆的第一倾斜面与成型块上的第一抵接面配合后,成型块朝向靠近复位组件的一侧运动,使得冷却水套上初始开设的小孔自内向外翻折成出水口或进水口,完成了冷却水套上的出水口或进水口的加工成型操作。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板底面靠近模型槽的位置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浮板上表面靠近卡接槽的位置上开设有活动槽;
[0012]所述浮板与上夹板上共同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活动槽靠近模型体一侧的侧壁固定的弹簧、与弹簧远离模型体的一端固定并与活动槽滑移连接的活动块、与活动块上表面固定并与卡接槽滑移连接的侧推块以及固定于上夹板上的上顶杆,所述压料垫板和压料板上均贯穿开设有供上顶杆穿过的上穿孔,所述压料板上的上穿孔与卡接槽连通,所述上顶杆下端与上顶杆靠近模型体一侧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侧推块上表面远离模型体一侧的侧壁与侧推块上表面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与第二倾斜面配合的第二抵接面,所述侧推块侧壁贯穿开设有用于对冷却水套产品成型后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进行限位的限位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工作并驱使成型块朝向靠近复位组件的一侧运动的过程中,侧推块远离模型体一侧的侧壁与上顶杆靠近模型体一侧的侧壁抵紧,侧推块上的限位孔对成型块挤压成型后的冷却水套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使得冷却水套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外壁保持圆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与浮板上表面固定的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上表面固定的复位气缸,所述上顶杆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供复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的孔体,所述复位气缸的活塞杆与限位孔配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套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冲压完成后,工作人员只需调节复位气缸,使得复位气缸的活塞杆依次穿过孔体和限位孔,并将成型块抵入模型体内,使得模型体复位,以便进行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及出水口的下次成型工作。
[0016]进一步的,所述孔体的内径大于复位气缸的活塞杆直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复位气缸的活塞杆进入孔体内的难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滑套的横截面呈矩形。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滑套在升降过程中发生转动,而使得第一倾斜面与第一抵接面发生错位的概率。
[0020]进一步的,所述竖杆设有六个并关于螺纹杆的轴向均匀分布。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个竖杆配合作用,对冷却水套底部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增强了冷却水套在成型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申请中,在冷却水套上设置进水管口或出水管口时,先在冷却水套上开设符
合加工需求的小孔,随后使用冲压模具即可将冷却水套上的小孔一次冲压成进水口或出水口,冲压完成后,使用复位组件即可驱使冲压模具复位以便下次使用,冷却水套上一次冲压成型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延长冷却水套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因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较差而影响冷却水套产品质量的概率;
[0024]2、本申请中,使用冲压模具冲压冷却水套的进水口或出水口时,工作人员首先需将开设初始小孔的冷却水套置于竖杆上端,并套设于模型体上,随后,工作人员需调节升降气缸,使得上模座下降,以此使得上夹板、压料垫板和压料板均下降,直至压料板底部的模型槽与模型体配合并抵紧冷却水套时,工作人员需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滑套与下通槽滑移连接,滑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以此使得滑套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当下顶杆的第一倾斜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其特征是:包括下底板(1),所述下底板(1)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11)和升降气缸(12),所述支撑杆(11)上端固定有下模座(5),所述下模座(5)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下垫板(51)、下夹板(52)、漂浮垫板(53)和浮板(54),所述升降气缸(12)的活塞杆上端固定有上模座(6),所述上模座(6)底面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上夹板(61)、压料垫板(62)和压料板(63),所述压料板(63)底面开设有用于与待加工的冷却水套(10)配合的模型槽(631);该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还包括用于将冷却水套(10)上的小孔一次冲压成进水口或出水口(8)的冲压模具(2),所述浮板(54)上设置有用于使得冲压模具(2)复位的复位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冷却水套用孔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垫板(51)、下夹板(52)、漂浮垫板(53)及浮板(54)上均贯穿开设有下穿孔(7),所述下穿孔(7)的位置与模型槽(631)的位置对应,所述冲压模具(2)包括与下底板(1)上表面固定的电机(21)、与电机(21)的输出轴上端固定的螺纹杆(22)、套设于螺纹杆(22)上并与螺纹杆(22)螺纹连接的滑套(23)、与滑套(23)上端面中部固定的下顶杆(24)、与滑套(23)上端面靠近滑套(23)边缘的位置固定的竖杆(25)、与竖杆(25)上端抵接并与待加工的冷却水套(10)配合的模型体(26)以及贯穿设置于模型体(26)侧壁上并与模型体(26)滑移连接的成型块(27);所述下模座(5)上贯穿开设有供滑套(23)滑移连接的下通槽(55),所述成型块(27)与冷却水套(10)上初始开设的小孔配合,所述下顶杆(24)上端与下顶杆(24)靠近复位组件(4)一侧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第一倾斜面(241),所述成型块(27)远离复位组件(4)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倾斜面(241)配合的第一抵接面(271),所述竖杆(25)和下顶杆(24)均穿过下穿孔(7),所述模型体(26)底部开设有供下顶杆(24)插接配合的插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舟陶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伊泰克汽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