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储能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974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5G储能锂离子电池,所述5G储能锂离子电池包括箱体、电池模块、半导体制冷片、温度传感器和电池管理模块;电池模块设在箱体内,电池模块包括若干电芯、若干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若干第一导热板分别夹设在若干电芯之间,并凸出与电芯的侧面,若干第一导热板均与第二导热板导热连接;半导体制冷片设在箱体与第二导热板之间,一侧与箱体导热连接,另一侧与第二导热板导热连接;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箱体内,用来检测若干电芯的温度;电池管理模块与半导体制冷片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适于根据温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控制通向半导体制冷片电流的方向和通断。通向半导体制冷片电流的方向和通断。通向半导体制冷片电流的方向和通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G储能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储能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5G储能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商用牌照发放,5G建设全面展开,按照5G C

band单站功耗2700W、应急时常4h来计算,市场至少存在155GWh电池的容纳空间。由于5G基站需要高密度布置,楼顶等位置承重有限,同时在5G储能电池参与调峰降成本的情况下,充放电次数将大大增加,另外5G基站以微基站为主,电源+磷酸铁锂电池一体化供电成为标配,5G储能电池不仅能作为备用电源,也可能应用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能量,用于调峰调频,减轻电网波动,保证通信基站平稳运行。
[0003]5G储能锂离子电池一般放在室外,一般无遮蔽,与室外地面温度相同,一般要求

20~60℃的环境下工作,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很大,大大降低了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5G储能锂离子电池,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5G储能锂离子电池,包括:
[0006]箱体;
[0007]电池模块,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池模块包括若干电芯、若干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分别夹设在若干所述电芯之间,并凸出与所述电芯的侧面,使若干所述电芯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导热连接,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均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导热连接;
[0008]半导体制冷片,设在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导热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箱体导热连接;
[0009]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箱体内,用来检测若干所述电芯的温度;
[0010]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适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控制通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流的方向和通断。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下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下壳体上侧,所述电池模块、半导体制冷片、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均设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盖上均设有散热筋,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盖均为导热件。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若干第一缓冲垫,若干所述第一缓冲垫、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和若干所述电芯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所述电芯、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电芯、所述第一缓冲垫、所述电芯、所述第一导热板,依次循环。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若干防护板、若干第二缓冲垫、转接板和缓冲块,所述电池模块上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垫一侧与所
述电芯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连接,所述防护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热板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上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导热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热板夹设在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垫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热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板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上若干所述电芯的正负极端子所在侧,转接板与若干所述电芯的正、负极端子连接,所述缓冲块一侧与所述转接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缓冲垫的一侧连接,第二缓冲垫的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板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上的其他侧,均是所述第二缓冲垫一侧与所述电芯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板连接。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接板与若干所述电芯的正、负极端子连接,以将若干所述电芯串联。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接板包括安装板、多个串联铜排、负极铜排和正极铜排,多个所述串联铜排、所述负极铜排和所述正极铜排均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端子与所述负极铜排连接,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端子与所述正极铜排连接,其余所述电芯的正、负极端子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板与多个所述串联铜排连接,以将所有所述电芯串联。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架和灯板,所述下壳体上开设灯板安装口,所述支架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灯板设在所述灯板安装口内,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灯板用来显示电池电量。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熔断器,所述熔断器与下壳体连接,并与所述电池模块电性连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盖之间,使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盖密封连接。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若干铜片,若干所述铜片嵌设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导热连接。
[0020]本技术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包括箱体、设在箱体内的电池模块、分别与电池模块和箱体导热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用来检测电芯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来控制通向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流的方向和通断的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管理模块控制通向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流的方向和通断能够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或者制热,避免电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在若干电芯之间夹设着若干第一导热板,且若干第一导热板均与第二导热板导热连接,能够有效将热量传递至各个电芯,使各个电芯均匀受冷或者受热,以避免电芯局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的除去上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中的D部放大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图8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0030]图10为图9中的C部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1、下壳体;12、上盖;13、密封圈;14、铜片;
[0033]20、电池模块;21、电芯;22、第一导热板;23、第二导热板;
[0034]24、第一缓冲垫;25、防护板;26、第二缓冲垫;27、转接板;
[0035]271、安装板;272、串联铜排;273、负极铜排;274、正极铜排;
[0036]28、缓冲块;30、半导体制冷片;40、温度传感器;50、电池管理模块;
[0037]61、支架;62、灯板;70、熔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储能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模块(20),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池模块(20)包括若干电芯(21)、若干第一导热板(22)和第二导热板(23);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22)分别夹设在若干所述电芯(21)之间,并凸出与所述电芯(21)的侧面,使若干所述电芯(21)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22)导热连接,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22)均与所述第二导热板(23)导热连接;半导体制冷片(30),设在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二导热板(23)之间,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热板(23)导热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箱体导热连接;温度传感器(40),设在所述箱体内,用来检测若干所述电芯(21)的温度;以及电池管理模块(5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和温度传感器(40)电性连接,适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40)传递的信号控制通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电流的方向和通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下壳体(11)和上盖(12),所述上盖(12)扣合在所述下壳体(11)上侧,所述电池模块(20)、半导体制冷片(30)、温度传感器(40)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50)均设在所述下壳体(11)内,所述下壳体(11)和所述上盖(12)上均设有散热筋,所述下壳体(11)和所述上盖(12)均为导热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20)还包括若干第一缓冲垫(24),若干所述第一缓冲垫(24)、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22)和若干所述电芯(21)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所述电芯(21)、所述第一导热板(22)、所述电芯(21)、所述第一缓冲垫(24)、所述电芯(21)、所述第一导热板(22),依次循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储能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20)还包括若干防护板(25)、若干第二缓冲垫(26)、转接板(27)和缓冲块(28),所述电池模块(20)上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垫(26)一侧与所述电芯(2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板(25)的一侧连接,所述防护板(25)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热板(23)连接;所述电池模块(20)上若干所述第一导热板(22)和所述第二导热板(23)导热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热板(23)夹设在所述第二缓冲垫(2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树武昆万亚坤嵇雷徐丹宋昱科李桐马浩天郑朝阳柏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