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015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实时进行车辆状态监测,生成状态监测数据;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低于70%时,允许继续充电;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不允许继续充电;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能够解决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的功率匹配问题,避免因为车辆功率需求大,增大电池功率的选型需求,且解决在高SOC时,车辆的动力性不会因为燃料电池特性导致明显的变化,造成不好的驾驶感受的问题。造成不好的驾驶感受的问题。造成不好的驾驶感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氢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0003]氢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其发展迅速,目前燃料电池车在商用车领域逐步广泛使用,这就涉及到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之间的功率匹配使用问题,尤其是在重卡领域,其需求的电机持续功率和峰值功率都较大,对燃料电池功率和动力电池的功率需求都很大,同时由于燃料电池功率特性比较软,不能及时得跟随电机需求输出功率,需要动力电池随时补充剩余功率,但是在电池高SOC或不允许充电时,燃料电池系统就不能一直工作发电,导致整车驱动行驶所需的功率全部来自动力电池,这对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和峰值放电功率要求很高,造成动力电池难选型、或者选型的重量体积很大,影响整车装配与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实时进行车辆状态监测,生成状态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低于70%时,允许继续充电;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不允许继续充电;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动力电池SOC、车速v和油门深度r;在动力电池SOC≥70%,车速0≤v≤v2,油门深度0≤r≤100%,且持续时间3s以内时,燃料电池不启动工作,处于怠速状态;在动力电池SOC≥70%,车速0≤v≤v2,油门深度r≥T2/Tm,且持续时间3s及以上,燃料电池系统启动,目标功率为Pm2至Pm1,其中,T2是使用电池峰值功率在车速V2时能够达到的最大扭矩,Tm为峰值扭矩。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后续的车速中,每5s监控一次车速v,燃料电池的目标功率随车辆所需功率P至Pn1实时调节。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动力电池SOC≥70%,车速v>v2,油门深度r≥T2/Tm,且持续3s或者3s内加速度a≥0.5m/s2,燃料电池系统启动,目标功率为Pm2至Pm1。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动力电池SOC≥70%,车速v>v2,油门深度r<T2/Tm且3s内加速度a<0.5m/s2,燃料电池系统目标功率随车辆所需功率P至Pn1实时调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充电的判断进入条件是动力电池SOC≥70%,充电的判断退出条件是动力电池SOC<65%。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在动力电池SOC<65%时,退出充电的判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动力电池SOC<65%时,燃料系统在Pmc至Pm1之间工作,其中,Pmc= Pm2

Pm1。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Pm1为动力电池的峰值功率,是车速v为v 2时,车辆加速可使用的最大功率。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Pm2为电机的峰值功率,所述Pn1为动力电池的额定功率。
[0014]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状态监测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其中:状态监测单元,用于实时进行车辆状态监测,生成状态监测数据;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低于70%时,允许继续充电;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不允许继续充电;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实时进行车辆状态监测,生成状态监测数据;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低于70%时,允许继续充电;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不允许继续充电;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能够解决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的功率匹配问题,避免因为车辆功率需求大,增大电池功率的选型需求,且解决在高SOC时,车辆的动力性不会因为燃料电池特性导致明显的变化,造成不好的驾驶感受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17]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一。
[0018]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0]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氢燃料电池应用于重卡领域,其需求的电机持续功率和峰值功率都较大,对燃料电池功率和动力电池的功率需求都很大,同时由于燃料电池功率特性比较软,不能及时得跟随电机需求输出功率,需要动力电池随时补充剩余功率,但是在电池高SOC或不允许充电时,燃料电池系统就不能一直工作发电,导致整车驱动行驶所需的功率全部来自动力电池,这对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和峰值放电功率要求很高,造成动力电池难选型、或者选型的重量体积很大,影响整车装配与设计。
[002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实时进行车辆状态监测,生成状态监测数据;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低于70%时,允许继续充电;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不允许继续充电;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实时进行车辆状态监测,生成状态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低于70%时,允许继续充电;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有A+信号和CC2信号,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不允许继续充电;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动力电池SOC、车速v和油门深度r;在动力电池SOC≥70%,车速0≤v≤v2,油门深度0≤r≤100%,且持续时间3s以内时,燃料电池不启动工作,处于怠速状态;在动力电池SOC≥70%,车速0≤v≤v2,油门深度r≥T2/Tm,且持续时间3s及以上,燃料电池系统启动,目标功率为Pm2至Pm1,其中,T2是使用电池峰值功率在车速V2时能够达到的最大扭矩,Tm为峰值扭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后续的车速中,每5s监控一次车速v,燃料电池的目标功率随车辆所需功率P至Pn1实时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且动力电池SOC不低于70%时,允许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动力电池SOC≥70%,车速v>v2,油门深度r≥T2/Tm,且持续3s或者3s内加速度a≥0.5m/s2,燃料电池系统启动,目标功率为Pm2至Pm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黄兆勤吴明瞭熊保平孙营李波申建中熊军林胡晶晶危波窦明佳尹文慧胡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珀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