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培养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83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藻培养反应器,包括:容器本体、转轮、管路、循环泵以及二氧化碳气罐。其中,容器本体的出水口出设置有三通阀;转轮可枢转地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培养腔内;进水管路的首端与三通阀连通,进水管路的末端设有与培养腔连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位于转轮处;循环泵设置于进水管路上;二氧化碳气罐的出气管路在循环泵入口端与进水管路连通。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水管路中的液体与二氧化碳混合后再泵至转轮处,泵出的二氧化碳混合液形成推动转轮转动的推动力。转轮的转动起到扰动微藻培养反应器中液体的作用,能够减少微藻的沉淀与贴壁生长,增大微藻对光的利用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藻培养反应器光利用率低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藻培养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微藻培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藻培养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微藻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分布广、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不占耕地、高效固碳等优点,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生物色素、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在医药保健、食品、饲料添加、水产养殖、化妆品、精细加工、废水处理、生物能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光生物反应器种类较多,但是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气体传质效率不高、光利用率不高、运行能耗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的产业化培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培养反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藻培养反应器的光利用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藻培养反应器,包括:容器本体,具有培养腔,容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置有三通阀;转轮,可枢转地设置于培养腔内;进水管路,穿设于容器本体上,进水管路的首端与三通阀连通,进水管路的末端设有与培养腔连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位于转轮处以推动转轮转动;循环泵,设置于进水管路上;二氧化碳气罐,二氧化碳气罐的出气管路与进水管路连通。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轮包括转轮本体以及设置于转轮本体上的多个桨叶,转轮本体内具有存水腔,桨叶上设置有与存水腔连通的过流通道,桨叶的侧面上设置有喷射孔,喷射孔形成过流通道的通道出口,进水管路穿设于转轮本体内,进水口位于进水管路的末端侧壁上并与存水腔连通。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桨叶为沿转轮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桨叶的喷射孔均位于其所在的桨叶的同一侧。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水管路上设有循环泵,二氧化碳气罐的出气管路通过气管在循环泵的入口端与进水管路连通。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轮位于培养腔的底部,且转轮的转轴竖向延伸。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微藻培养反应器还包括:防水补光灯,设置于培养腔内。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微藻培养反应器还包括:加热制冷器,设置于培养腔内;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培养腔内的温度;第一控制装置,加热制冷器、温度检测探头均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微藻培养反应器还包括:pH检测探头,设置于培养腔内;酸罐,与进水管路连通;第一电磁阀,设置于酸罐的出口处;碱罐,与进水管路连通;第二电磁阀,设置于碱罐的出口处;第二控制装置,pH检测探头、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均与第二控制
装置电连接。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的上侧和/或下侧上设置有观察口。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主体以及盖设于开口处的盖体,盖体上设置有排气口。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体呈圆筒状;和/或,主体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循环泵工作时,会将培养腔内的液体抽入进水管路中,进水管路中的液体与二氧化碳混合后再泵至转轮处,泵出的二氧化碳混合液形成推动转轮转动的推动力。转轮的转动起到扰动微藻培养反应器中液体的作用,能够减少微藻的沉淀与贴壁生长,增大微藻对光的利用效率。此外,上述结构使得二氧化碳能够较为均匀地通入反应器,从而有利于微藻的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00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微藻培养反应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微藻培养反应器的转轮与进水管路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1]图3示出了图2的转轮的俯视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培养腔;10、容器本体;11、主体;111、出水口;112、观察口;12、盖体;121、排气口;20、转轮;21、转轮本体;22、桨叶;221、喷射孔;30、进水管路;32、进水口;40、循环泵;50、二氧化碳气罐;60、三通阀;70、顶架;90、防水补光灯;100、加热制冷器;110、温度检测探头;120、pH检测探头;130、排污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
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微藻培养反应器包括:容器本体10、转轮20、进水管路30、循环泵40以及二氧化碳气罐50。其中,容器本体10,具有培养腔1,容器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11,出水口111处设置有三通阀60。转轮20可枢转地设置于培养腔1内。进水管路30穿设于容器本体10上,进水管路30的首端与三通阀60连通,进水管路30的末端设有与培养腔1连通的进水口32,进水口32位于转轮20处以推动转轮20转动;循环泵40设置于进水管路30上。二氧化碳气罐50的出气管路与进水管路30连通。
[00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循环泵40工作时,会将培养腔1内的液体抽入进水管路30中,进水管路30中的液体与二氧化碳混合后再泵至转轮20处,泵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10),具有培养腔(1),所述容器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11),所述出水口(111)处设置有三通阀(60);转轮(20),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培养腔(1)内;进水管路(30),穿设于所述容器本体(10)上,所述进水管路(30)的首端与所述三通阀(60)连通,所述进水管路(30)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培养腔(1)连通的进水口(32),所述进水口(32)位于所述转轮(20)处以推动所述转轮(20)转动;循环泵(40),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30)上;二氧化碳气罐(50),所述二氧化碳气罐(50)的出气管路与所述进水管路(3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20)包括转轮本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轮本体(21)上的多个桨叶(22),所述转轮本体(21)内具有存水腔,所述桨叶(22)上设置有与所述存水腔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桨叶(22)的侧面上设置有喷射孔(221),所述喷射孔(221)形成所述过流通道的通道出口,所述进水管路(30)穿设于所述转轮本体(21)内,所述进水口(32)位于所述进水管路(30)的末端侧壁上并与所述存水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藻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22)为沿所述转轮本体(2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所述桨叶(22)的所述喷射孔(221)均位于其所在的所述桨叶(22)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30)上设有所述循环泵(40),所述二氧化碳气罐(50)的出气管路通过气管在所述循环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继奎冉春秀郭耀彰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浦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