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972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涉及河道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一侧设置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传输筒,所述传输筒固定于处理池的一侧,所述传输筒底端靠近处理池一侧与处理池之间连通有进污管,所述处理池的一端安装有电机二,且电机二的输出端与传输轮一端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电机一、排污管、传输筒、螺旋铲以及进污管,传输筒和处理池之间通过进污管连通连接,螺旋铲在传输筒内转动连接,而电机一输出轴与螺旋铲顶端固定连接,通过电机一输出轴正转带动螺旋铲旋转,将污泥上移,通过排污管排除,实现了该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对沉淀物排除的便捷性。排除的便捷性。排除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河道污水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周围河道大面积污染内部的液体,出现污水状态,污水是一种避免使用且有多个混合物混合而成不可食用的液体,为此需要安装污水生态治理装置,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由处理池作为主要物体,污水经过内部进行过滤处理。
[000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液体经过沉淀后,污泥堆积在处理池内部底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需要对处理池内部底端清理,清理时需要借助工具,通过工具进行清理的过程中耗费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不便对沉淀的污渍进行处理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一侧设置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传输筒,所述传输筒固定于处理池的一侧,所述传输筒底端靠近处理池一侧与处理池之间连通有进污管,所述传输筒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电机一,所述传输筒内部的底端转动安装有螺旋铲,且螺旋铲顶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筒远离进污管一侧且靠近顶端的位置处连通有排污管,所述处理池的内部固定有两个隔板,所述处理池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搅拌轴,所述处理池远离排污机构一侧且靠近底端的位置处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处理池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絮凝剂投放机构,所述处理池一端且靠近排污机构一侧连通有进液管,所述搅拌轴一端延伸至处理池外部并固定有传输轮,且两传输轮外部设置有传输带,所述处理池的一端安装有电机二,且电机二的输出端与传输轮一端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物通过进污管流入传输筒内,通过螺旋产旋转将污泥输送,沿排污管排除,提高处理沉淀物的便捷性。
[0008]可选的,所述处理池内部靠近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斗,且过滤斗顶端的一侧固定有挂钩。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斗通过挂钩悬挂在处理池内壁,后期通过挂钩便于将过滤斗取出,对附着在过滤斗内外壁的污渍进行清洁处理。
[0010]可选的,所述过滤斗与排水管之间为平行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过滤斗对所进行排除的液体再次进行过滤处理,提高对液体的过滤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絮凝剂投放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架设于处理池顶端的中间位置
处,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料斗,且料斗底端延伸至支架的下方,所述支架底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磁阀。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絮凝剂存放在料斗内,通过电磁阀打开絮凝剂投放到处理池内部,通过电磁阀的作用下实现自动投放,否则造成操作繁琐。
[0014]可选的,所述处理池内部靠近左侧隔板位置处设置有过滤机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机构提高对液体的过滤处理,保证液体的干净程度。
[0016]可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网体,所述处理池底端的内壁上开设有摆放槽,所述过滤网体设置于处理池的内部,所述过滤网体的顶端固定有卡架一,所述过滤网体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且活性炭过滤网的顶端固定有卡架二,所述卡架一和卡架二的两端均安装有螺钉。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网体对液体进行过滤处理,而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对液体中的气味或部分物质进行去除,提高液体的质量。
[0018]可选的,所述处理池外壁的两端均开设有供螺钉连接的螺孔,所述过滤网体正视呈L型设置,所述过滤网体的厚度等于摆放槽的厚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体组装在处理池内部时,过滤网体底端位于摆放槽内,后期便于对固液分离,通过L型设置,便于将污渍取出进行清洁处理。
[00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1]1.通过设置有电机一、排污管、传输筒、螺旋铲以及进污管,传输筒和处理池之间通过进污管连通连接,螺旋铲在传输筒内转动连接,而电机一输出轴与螺旋铲顶端固定连接,通过电机一输出轴正转带动螺旋铲旋转,将污泥上移,通过排污管排除,实现了该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对沉淀物排除的便捷性;
[0022]2.通过设置有支架、电磁阀及料斗,支架固定在处理池顶端中间位置处,支架对料斗起到支撑作用,料斗输出端安装电磁阀,通过电磁阀能够自动将料斗底端打开或关闭,此时料斗内部的絮凝剂投放到处理池内部,实现了该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自动投放絮凝剂;
[0023]3.通过设置有摆放槽、活性炭过滤网、螺钉、过滤网体、卡架一以及卡架二,通过螺钉架设在处理池内部,过滤网体底端处于摆放槽内,而活性炭过滤网同样通过卡架二架设在处理池内部且处于过滤网体左侧位置处,通过过滤网体对液体进行过滤,通过活性炭过滤网作用对液体内含有的物质和气味在一定程度上起祛除效果,实现了该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的处理池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的活性炭过滤网与过滤网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处理池;2、排水管;3、过滤斗;4、搅拌轴;5、挂钩;6、絮凝剂投放机构;601、支架;602、电磁阀;603、料斗;7、排污机构;701、电机一;702、排污管;703、传输筒;704、螺旋
铲;705、进污管;8、隔板;9、过滤机构;901、摆放槽;902、活性炭过滤网;903、螺钉;904、过滤网体;905、卡架一;906、卡架二;10、电机二;11、传输带;12、传输轮;13、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公开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参照图1,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处理池1的一侧设置有排污机构7,排污机构7包括传输筒703,传输筒703固定于处理池1的一侧,传输筒703底端靠近处理池1一侧与处理池1之间连通有进污管705,传输筒703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电机一701,传输筒703内部的底端转动安装有螺旋铲704,且螺旋铲704顶端与电机一701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传输筒703远离进污管705一侧且靠近顶端的位置处连通有排污管702。
[0032]参照图1,当需要对处理池1内部沉淀物进行清洁处理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一侧设置有排污机构(7),所述排污机构(7)包括传输筒(703),所述传输筒(703)固定于处理池(1)的一侧,所述传输筒(703)底端靠近处理池(1)一侧与处理池(1)之间连通有进污管(705),所述传输筒(703)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电机一(701),所述传输筒(703)内部的底端转动安装有螺旋铲(704),且螺旋铲(704)顶端与电机一(701)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筒(703)远离进污管(705)一侧且靠近顶端的位置处连通有排污管(702),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固定有两个隔板(8),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搅拌轴(4),所述处理池(1)远离排污机构(7)一侧且靠近底端的位置处连通有排水管(2),所述处理池(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絮凝剂投放机构(6),所述处理池(1)一端且靠近排污机构(7)一侧连通有进液管(13),所述搅拌轴(4)一端延伸至处理池(1)外部并固定有传输轮(12),且两传输轮(12)外部设置有传输带(11),所述处理池(1)的一端安装有电机二(10),且电机二(10)的输出端与传输轮(12)一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内部靠近排水管(2)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斗(3),且过滤斗(3)顶端的一侧固定有挂钩(5)。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马佳斌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