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定型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定型机,包括:若干定型室,以及安装在定型室内腔的若干烘干部和两输送部。烘干部上开设有若干面状口,面状口朝向布料设置;其中输送部驱动布料依次穿过若干烘干部时,烘干部通过面状口烘干布料,以使布料上表面呈平整面。通过设置面状口,能够保证对布料吹气时,上烘干盒出风均匀,以使布料上表面烘干后平整。通过设置条形孔,能够配合面状口对布料的上、下表面烘干质量良好。将上烘干盒和下烘干盒的小端头与燃烧器连接,使得传热效果更好,将上烘干盒和下烘干盒的大端头与风机连接,使得鼓风效果更好。使得鼓风效果更好。使得鼓风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定型机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定型机。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定型机的烘干部件,其通常是将布料运送到定型机的腔室内,腔室内设置有若干烘干部2,烘干部2分体设置在布料的上方和下方,并且烘干部朝向布料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烘干孔20,烘干部2通过烘干孔20从两侧烘干布料。
[0003]但是由于通常定型机内的出风结构大多为孔状,连续的多个孔状出风口对布料烘干后,布料沿输送方向会形成多个竖条状痕迹,称为风管印,风管印影响了布料的美观,从而降低布料的质量,因此设计一种新型定型机来解决烘干过程中风管印的形成问题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定型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定型机,包括:若干定型室,以及安装在所述定型室内腔的若干烘干部和两输送部;
[0006]若干所述定型室收尾相连;
[0007]所述烘干部分体设置,各所述烘干部沿所述定型室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烘干部适于向外喷热风;
[0008]两所述输送部镜像设置在所述烘干部两侧,所述输送部贯穿若干所述定型室设置,且所述输送部适于输送布料;以及
[0009]所述烘干部上开设有若干面状口,所述面状口朝向布料设置;其中
[0010]所述输送部驱动布料依次穿过若干烘干部时,所述烘干部通过所述面状口烘干布料,以使布料上表面呈平整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烘干部包括上烘干盒和下烘干盒;
[0012]所述上烘干盒和所述下烘干盒镜像设置在所述定型室内,所述上烘干盒和所述下烘干盒两端分别与所述定型室两内侧壁固定;
[0013]所述上烘干盒和所述下烘干盒之间具有间隙;
[0014]若干面状口开设在所述上烘干盒上,且所述面状口朝向所述下烘干盒;以及
[0015]所述面状口呈条状,若干面状口沿所述上烘干盒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
[0016]布料从所述上烘干盒和所述下烘干盒的间隙穿过时,所述面状口对布料的上表面吹气烘干,以使布料上表面呈平整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下烘干盒朝向所述上烘干盒的一侧开设若干两烘干口组,所述烘干口组开设在所述下烘干盒朝向所述上烘干盒的一侧,且所述烘干口组沿所述下烘干盒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0018]所述烘干口组包括若干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下烘干盒长度方向等间距设
置;其中
[0019]布料经过所述上烘干盒和所述下烘干盒时,所述条形孔和所述面状口同步烘干布料的上、下表面。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上烘干盒两端分别为上加热端和上鼓风端,所述上加热端的面积小于所述上鼓风端的面积;
[0021]所述上加热端与燃烧器连接,以使所述上加热端加热所述上烘干盒;
[0022]所述上鼓风端与风机连接,以使所述上鼓风端向所述上烘干盒鼓风,以使热风通过所述面状口排出。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下烘干盒两端分别为下加热端和下鼓风端,所述下加热端的面积小于所述下鼓风端的面积;
[0024]所述下加热端与燃烧器连接,以使所述下加热端加热所述下烘干盒;
[0025]所述下鼓风端与风机连接,以使所述下鼓风端向所述下烘干盒鼓风,以使热风通过所述条形孔排出。
[0026]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定型室内的所述上加热端和所述上鼓风端交错设置;
[0027]相邻两所述定型室内的所述下加热端和所述下鼓风端交错设置。
[0028]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部包括是输送带和若干固定在所述输送带上的针板,布料适于插接在所述针板上。
[00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面状口,能够保证对布料吹气时,上烘干盒出风均匀,以使布料上表面烘干后平整。2、通过设置条形孔,能够配合面状口对布料的上、下表面烘干质量良好。3、将上烘干盒和下烘干盒的小端头与燃烧器连接,使得传热效果更好,将上烘干盒和下烘干盒的大端头与风机连接,使得鼓风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现有技术的烘干部的立体图;
[0032]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定型机的立体图;
[0033]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定型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相邻定型室内的上烘干盒和下烘干盒的位置示意图;
[0035]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上烘干盒的立体图;
[0036]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下烘干盒的立体图。
[0037]图中:
[0038]1、定型室;11、燃烧器;12、风机;
[0039]2、烘干部;20、烘干孔;21、上烘干盒;211、面状口;212、上加热端;213、上鼓风端;
[0040]22、下烘干盒;221、下加热端;222、下鼓风端;23、烘干口组;231、条形孔;
[0041]3、输送部;31、输送带;32、针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43]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定型机,包括:若干定型室1,以及安装在所述定型室1内腔的若干烘干部2和两输送部3。定型室1内适于安装烘干部2和两输送部3。输送部3适于输送布料。烘干部2适于将输送部3上的布料烘干。针对于上述部件,下面进行一一详述。
[0044]定型室1,定型室1整体呈立方体结构,本实施例所示的定型机通过若干个定型室1收尾连接而成。布料能够沿长度方向依次穿过定型室1,并通过定型室1内的烘干部2进行烘干。
[0045]输送部3,为完全相同的两个,且两输送部3镜像设置在定型室1内腔的两侧,所述输送部3贯穿若干所述定型室1设置,且所述输送部3适于输送布料。两输送部3能够循环滑动,以持续输送布料进入定型室1内进行烘干。
[0046]下面具体说明输送部3的结构,所述输送部3包括是输送带31和若干固定在所述输送带31上的针板32。输送带31贯穿各定型室1设置,针板32沿输送带3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输送带31启动时,能够带动各针板32随输送带31循环说滑动。布料适于插接在所述针板32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布料插接到针板32上后,能够随输送带31进入定型室1内进行烘干,并且烘干后,针板32带动布料移动至定型室1外,操作人员只需等在输送带31的末端即可对烘干后的布料进行下料。
[0047]烘干部2,烘干部2设置在定型室1内,且烘干部2设置在两输送带31之间,所述烘干部2分体设置,各所述烘干部2沿所述定型室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烘干部2适于向外喷热风。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所述针板32驱动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定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定型室(1),以及安装在所述定型室(1)内腔的若干烘干部(2)和两输送部(3);若干所述定型室(1)收尾相连;所述烘干部(2)分体设置,各所述烘干部(2)沿所述定型室(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烘干部(2)适于向外喷热风;两所述输送部(3)镜像设置在所述烘干部(2)两侧,所述输送部(3)贯穿若干所述定型室(1)设置,且所述输送部(3)适于输送布料;以及所述烘干部(2)上开设有若干面状口(211),所述面状口(211)朝向布料设置;其中所述输送部(3)驱动布料依次穿过若干烘干部(2)时,所述烘干部(2)通过所述面状口(211)烘干布料,以使布料上表面呈平整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部(2)包括上烘干盒(21)和下烘干盒(22);所述上烘干盒(21)和所述下烘干盒(22)镜像设置在所述定型室(1)内,所述上烘干盒(21)和所述下烘干盒(22)两端分别与所述定型室(1)两内侧壁固定;所述上烘干盒(21)和所述下烘干盒(22)之间具有间隙;若干面状口(211)开设在所述上烘干盒(21)上,且所述面状口(211)朝向所述下烘干盒(22);以及所述面状口(211)呈条状,若干面状口(211)沿所述上烘干盒(2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布料从所述上烘干盒(21)和所述下烘干盒(22)的间隙穿过时,所述面状口(211)对布料的上表面吹气烘干,以使布料上表面呈平整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烘干盒(22)朝向所述上烘干盒(21)的一侧开设若干两烘干口组(23),所述烘干口组开设在所述下烘干盒(22)朝向所述上烘干盒(21)的一侧,且所述烘干口组(23)沿所述下烘干盒(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林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春晖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