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动平衡吊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盖,阀体与阀盖固定连接;所述阀体与阀盖之间设有2个阀腔,阀腔内设有2套阀芯阀杆,所述阀芯与阀杆将阀腔分为进气腔、工作腔、保压腔;通过外部手柄控制进气腔的气体送至工作腔,达到平衡吊所需起吊物体压力时,在通过外部切换按钮换向,将腔体气压保持到外部精密调压阀控制口保压,以控制工作腔内部压力,达到平衡吊全行程浮动控制效果。该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让操作人员可以脱离控制手柄,只需要对物体施加极小的辅助力,即可让重物在气动平衡吊行程范围内任意位置悬停。吊行程范围内任意位置悬停。吊行程范围内任意位置悬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
[0001]本技术属于气动平衡吊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气动平衡吊是一种助力搬运设备,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和配气系统平衡物体自身重量和气缸内压力来实现重物的提升,保持和下降运动。气动平衡吊用于物料搬运行业,可实现助力搬运,减轻工人劳动力并且它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
[0003]传统的气动平衡吊上升或下降均依赖控制手柄操作,控制手柄通常拥有上升和下降按钮,操作对应的按钮,可使物体的上升和下降。而当遇到复杂且精密的装配工艺时,单靠控制手柄操作很难实现精准定位和装配,这时候就需要人力辅助上下移动物体进行精准配合,而传统的气动平衡吊无法脱离控制手柄实现对物体的在行程范围内的任意移动,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该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盖,阀体与阀盖固定连接;阀体与阀盖之间开设有2个阀腔,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内设有第一阀杆;第一阀杆与阀体之间用O型圈密封;第一阀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阀芯;第一阀芯固定连通有送气管道,送气管道与第一阀腔相连通;第一阀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堵塞,第一密封堵塞外围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二阀腔内设有第二阀杆,第二阀杆固定连接有控制手柄;第二阀杆与阀体之间同样使用O型圈密封;第二阀杆外围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阀杆固定连接有第二阀芯;第二阀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堵塞,第二密封堵塞外围套接有第三复位弹簧。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横截面积分别等于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的横截面积。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堵塞和第二密封堵塞均呈T型。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呈塔型,第一复位弹簧一端的内围横截面积与第一密封堵塞的外围横截面积相等,另一端外围的横截面积与第一阀腔的横截面积相等。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复位弹簧呈塔型,第三复位弹簧一端的内围横截面积与第二密封堵塞的外围横截面积相等,另一端外围的横截面积与第二阀腔的横截面积相等。
[0009]优选的,所述O型圈为氟橡胶或硅橡胶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该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通过设置切换按钮,将腔体气压保持到外部精密调压阀控制口保压,以控制工作腔内部压力,达到平衡吊全行程浮动控制效果,操作者只需要对物体施加极小的辅助力,即可让重物在气动平衡吊行程范围内任
意位置悬停。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全程逻辑控制内部原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全程浮动原理图;
[0016]附图中的标号为:1、阀体,2、第一复位弹簧,3、第一密封堵塞,4、O型圈,5、第一阀芯,6、第一阀杆,7、第二复位弹簧,8、阀盖,9、第二阀杆,10、第二阀芯,11、第二密封堵塞,12、第三复位弹簧,13、进气口,14、平衡器,15、控制手柄,16、切换按钮,17、上升按钮,18、下降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参考图1,该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包括:阀体1和阀盖8,阀体1与阀盖8固定连接,所述阀体1与阀盖8之间设有2个阀腔,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内设有第一阀杆6,第一阀杆6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一阀腔的横截面积,第一阀杆6用于传动;所述第一阀杆6与阀体1之间用O型圈4密封,所述O型圈4为氟橡胶或硅橡胶,氟橡胶耐介质腐蚀优于其它橡胶,抗辐射、耐酸,硅橡胶耐高温、低温、电绝缘性好、化学惰性大;第一阀杆6固定连接有第一阀芯5,当对第一阀杆6施加推力时,通过第一阀杆6带动第一阀芯5移动;第一阀芯5固定连通有送气管道,送气管道与第一阀腔相连通;第一阀芯5固定
连接有第一密封堵塞3,第一密封堵塞3呈T型;第一密封堵塞3外围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2,该第一复位弹簧2用于第一阀杆6动作后的复位,第一复位弹簧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第一复位弹簧2形变恢复推动第一阀杆6回到原位。第二阀腔内设有第二阀杆9,第二阀杆9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二阀腔的横截面积,第二阀杆9用于传动,上接控制手柄15;所述第二阀杆9与阀体1之间同样使用O型圈4密封;第二阀杆9外围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7;第二阀杆9固定连接有第二阀芯10,带动第二阀芯10移动,阀芯是阀内件中最为关键的部件,同时是控制阀的可动部件,第一阀芯5和第二阀芯10与阀座1配合使用,可紧密关闭切断气体,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积来调节气体通过量,进而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第二阀芯10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堵塞11,第二密封堵塞11呈T型;第二密封堵塞11外围套接有第三复位弹簧12,第三复位弹簧12与第二复位弹簧7相配合,帮助第二阀杆9在第二阀腔内的往复运动。
[0021]工作原理:参考图2和图3,所述阀芯与阀杆将阀腔分为进气腔、工作腔、保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的逻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阀盖(8),阀体(1)与阀盖(8)固定连接;阀体(1)与阀盖(8)之间开设有2个阀腔,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内设有第一阀杆(6);第一阀杆(6)与阀体(1)之间用O型圈(4)密封;第一阀杆(6)固定连接有第一阀芯(5);第一阀芯(5)固定连通有送气管道,送气管道与第一阀腔相连通;第一阀芯(5)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堵塞(3),第一密封堵塞(3)外围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2);第二阀腔内设有第二阀杆(9),第二阀杆(9)固定连接有控制手柄(15);第二阀杆(9)与阀体(1)之间同样使用O型圈(4)密封;第二阀杆(9)外围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7);第二阀杆(9)固定连接有第二阀芯(10);第二阀芯(10)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堵塞(11),第二密封堵塞(11)外围套接有第三复位弹簧(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气动平衡吊达到全程浮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汉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