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与DC转换的电气集成设备和交通工具,包括电容板和功率板,电容板上设置有第二输入电容、两个上板端子、电感、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接线柱,功率板上设置有桥式变换电路、两个板端子;正极接线柱通过覆铜线路与第二输入电容、第一上板端子连接,上板端子与下板端子连接,桥式变换电路连接在第一下板端子和第二下板端子之间,第二上板端子与电感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输出接线柱通过覆铜线路与电感的第二连接端、输出电容连接。本案将电机控制器和DC转换器集成布置,集成产品体积小,整体体积与原来的电机控制器相同,相比于原本是两个分立的功能设备产品,本集成设备成本更低且体积更小,布线安装也更为容易。容易。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控制和DC转换的电气集成设备和交通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和DC转换的电气集成设备和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交通工具因其不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动力,故具有环保、污染小等诸多特点,且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应用下,诸多新能源交通工具在逐渐推广应用,如新能源电动轿车、新能源电动客车、新能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电动清洁车、新能源电动轨道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飞行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航运交通工具等。
[0003]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降低整车电气设备成本,以及降低整车线束成本,和简化安装工艺,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电机控制器与DC转换器集成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电机控制和DC转换集成的电气集成设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气集成设备的交通工具。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与DC转换的电气集成设备,包括电容板和功率板,电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入电容、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功率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功率管、母线导流柱组和第一输出接线柱,电容板位于功率板的上方,母线导流组柱位于电容板和功率板之间并电连接在电容板和功率板之间;电容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输入电容、第一上板端子、第二上板端子、电感、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接线柱,功率板上还设置有桥式变换电路、第一下板端子和第二下板端子;正极接线柱通过覆铜线路与第二输入电容、第一上板端子连接,第一上板端子与第一下板端子连接,桥式变换电路连接在第一下板端子和第二下板端子之间,第二上板端子与第二下板端子连接,第二上板端子与电感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输出接线柱通过覆铜线路与电感的第二连接端、输出电容连接。
[0007]由上述方案可见,在电机控制器的基础上集成设置DC转换功能模块,即在电容板上设置有第二输入电容、电感、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接线柱,且在功率板上设置有桥式变换电路,利用上板端子和下板端子的连接实现电路的板间连接,不仅利用电容板和功率板以及第一输出接线柱实现对电机的驱动,以及还利用第二输出接线柱能够实现DC转换输出,从而高效地将电机控制器和DC转换器集成在一个电气集成设备,集成产品体积小,整体体积与原来的电机控制器相同,且设备安装更简单,整车线束成本降低,电控与DC的集成产品相比分立产品成本也更低。
[000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感焊接在电容板的下端面,第二输出接线柱焊接在电容板的上端面。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气集成设备还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避让凹槽,功率板设置有避让缺口,电感位于避让缺口中并位于避让凹槽内。
[0010]由上可见,通过充分利用电容板和功率板之间的空间,继而将电感倒置焊接,且将其中电感的一部分埋在避让凹槽内,其更有利于散热,并且第二输出接线柱从电容板上外伸以便于直流变压向外输出。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容板上设置有DC保险片,DC保险片通过覆铜线路连接在第一上板端子和正极接线柱之间。
[0012]由上可见,通过设置DC保险片,提高DC转换功能模块的安全性能。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桥式变换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功率管,功率板采用铝基电路板,第二功率管贴装在铝基电路板的上端面上。
[0014]由上可见,将第二功率管贴装在铝基电路板的上端面,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下板端子和第二下板端子均呈导电柱布置并位于功率板的上端面上,第一上板端子和第二上板端子均呈导电片布置并位于电容板的下端面上,导电柱与导电片轴向对接。
[0016]由上可见,通过导电柱和导电片的轴相对接,使电容板和功率板之间的电路连接更为稳定。
[00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功率板上设置有均呈条状布置的正极汇流覆铜、负极汇流覆铜和输出汇流覆铜,输出汇流覆铜位于正极汇流覆铜和负极汇流覆铜之间,桥式变换电路、第一下板端子和第二下板端子均位于负极汇流覆铜的一侧,桥式变换电路与负极汇流覆铜连接。
[001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容板设置有正极输入导流端子和负极输入导流端子,多个第一输入电容位于正极输入导流端子和负极输入导流端子之间,输出电容位于第一输入电容的一侧并位于负极汇流覆铜的上方,多个第一输入电容的正极通过覆铜线路与正极输入导流端子、正极接线柱电连接,多个第一输入电容的负极和输出电容的负极通过覆铜线路与负极输入导流端子、负极接线柱电连接。
[0019]由上可见,将桥式变换电路和输出电容设置在同一侧上,继而不影响原有电机控制部分的布置,且桥式变换电路和输出电容的负极共用负极线路,从而优化设备的整体线路布局。
[002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第一输入电容的正极和正极接线柱电之间设置有继电器。
[0021]由上可见,通过继电器的设置,在一些不需要使用电机的场合,可以断开电控控制部分,而DC转换的部分正常使用。
[002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电机、电池和如上述方案的电气集成设备,第一输出接线柱与电机连接,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与电池连接。
[0023]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案的电气集成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对电机的驱动,还能够实现DC转换输出,为交通工具上的其他电气设备提供供电,本案将电机控制器和DC转换器集成在一个电气集成设备,集成产品体积小,整体体积与原来的电机控制器相同,相比于原本是两个分立的功能设备产品,本案的集成设备成本更低且体积更小,布线安装也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中电容板和功率板的分解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的电气原理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中电容板的器件布置示意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中电容板的部分覆铜线路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中功率板的器件布置示意图。
[0031]图8是本专利技术电气集成设备实施例中功率板的部分覆铜线路图。
[003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参照图1至图8,电气集成设备包括底座11、盖体12、控制板13、电容板2和功率板3,电容板2和功率板3设置在底座11上,盖体12盖合在电容板2和功率板3的外侧并与底座11连接。
[0034]电容板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入电容24、正极接线柱21、负极接线柱22、多个正极输入导流端子25和多个负极输入导流端子26,正极接线柱21和负极接线柱22焊接在电容板2上,每三个正极输入导流端子25和每三个负极输入导流端子26分别呈排间隔布置,多个第一输入电容24位于正极输入导流端子25和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与DC转换的电气集成设备,包括电容板和功率板,所述电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入电容、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功率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功率管、母线导流柱组和第一输出接线柱,所述电容板位于所述功率板的上方,所述母线导流组柱位于所述电容板和所述功率板之间并电连接在所述电容板和所述功率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输入电容、第一上板端子、第二上板端子、电感、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接线柱,所述功率板上还设置有桥式变换电路、第一下板端子和第二下板端子;所述正极接线柱通过覆铜线路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容、所述第一上板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上板端子与所述第一下板端子连接,所述桥式变换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板端子和所述第二下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上板端子与所述第二下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上板端子与所述电感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接线柱通过覆铜线路与所述电感的第二连接端、所述输出电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焊接在所述电容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输出接线柱焊接在所述电容板的上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集成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避让凹槽,所述功率板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电感位于所述避让缺口中并位于所述避让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板上设置有DC保险片,所述DC保险片通过覆铜线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板端子和所述正极接线柱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式变换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功率管,所述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召伟,刘宏鑫,曾伟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