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安装支架及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84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BMS安装支架及支架总成,属于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BMS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于安装板侧缘的支撑件,安装板的顶部沿左右方向分别形成主控板区域和CSU区域,底部沿左右方向分别形成第一从控板区域和第二从控板区域,主控板区域和第一从控板区域上下对应,CSU区域和第二从控板区域上下对应,支撑件向下延伸,支撑件的下缘连接于电池包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BMS安装支架及支架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主控板支架、从控板支架和铜排支架分开设置造成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安装后的支架总成在上下方向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后的支架总成在上下方向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后的支架总成在上下方向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MS安装支架及支架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BMS安装支架及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BMS(电池管路系统)主要是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电压,防止电池出现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支架总成通常包括主控板支架、从控板支架和铜排支架,上述三个支架独立设置,分别用于安装BMS主控板、BMS从控板和铜排。制备上述三种支架需要分别配备相应的模具,增加了制造成本。
[0003]在装配支架总成时,一般将BMS主控板安装于主控板支架,两个BMS从控板沿上下方向连接后安装于从控板支架顶部,主控板支架和从控板支架沿左右方向分布,铜排安装于铜排支架后设于从控板的下方。上述安装结构导致集成后的支架总成在上下方向占用空间较多,从而导致动力电池包上盖设计时局部位置凸出较多,难以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MS安装支架及支架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主控板支架、从控板支架和铜排支架分开设置造成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安装后的支架总成在上下方向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BMS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侧缘的支撑件,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沿左右方向分别形成主控板区域和CSU区域,底部沿左右方向分别形成第一从控板区域和第二从控板区域,所述主控板区域和所述第一从控板区域上下对应,所述CSU区域和所述第二从控板区域上下对应,所述支撑件向下延伸,所述支撑件的下缘连接于电池包支架。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BMS主控板上的安装孔相适配。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BMS从控板上的安装孔相适配。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板区域和CSU区域分别开设有减重孔。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板具有下凹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对应于所述主控板区域和所述CSU区域。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底端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向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延伸,并抵接于电池包支架,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MS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安
装板前侧缘和/或后侧缘的加固件,且所述加固件的底部抵接于电池包支架。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固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加固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向背离所述加固部的两侧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固部的左右两侧形成加固翻边。
[0015]本技术提供的BMS安装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BMS主控板、CSU和两个BMS从控板均安装于安装板,无需分别设置主控板支架、从控板支架和CSU支架,在制备时可以通过一套模具实现成型,降低了制备成本。支撑件向下延伸并与电池包支架连接,无需另外设置连接架与电池包支架连接,简化了安装结构和安装步骤,一体成型的方式确保了支架的整体强度。另外,将BMS主控板和CSU、两个BMS从控板沿左右方向分布,减少了在上下方向占用的空间,解决了电池包装配完成后在上下方向局部凸出的问题,使BMS装配后布局更加合理。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一种支架总成,包括上述BMS安装支架,以及沿左右方向分布于所述BMS安装支架一侧的BDU安装支架。
[0017]本技术提供的支架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BMS安装支架,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将BMS主控板和CSU、两个BMS从控板分别沿左右方向分布,减少了在上下方向占用的空间,解决了电池包装配完成后在上下方向局部凸出的问题,使BMS装配后布局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MS的爆炸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MS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
[0023]1、安装板;101、让位槽;102、减重孔;103、第一定位柱;104、第二定位柱;105、第三定位柱;
[0024]2、支撑件;201、支撑部;202、固定部;2021、第一连接孔;
[0025]3、加固件;301、第一连接部;302、加固部;303、第二连接部;3031、第二连接孔;
[0026]4、BMS主控板;
[0027]5、CSU;
[0028]6、BMS从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31]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方位术语“上”、“下”与车身的上下方向相同,术语“左”、“右”与车身左右方向相同,术语“前”、“后”与车身前后方向相同,术语“内侧”为在车身左右方向上临近乘员舱的一侧,反之则为“外侧”。除非另有说明,其余方位词,例如“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32]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0033]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0034]请一并参阅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BMS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侧缘的支撑件(2),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沿左右方向分别形成主控板区域和CSU(5)区域,底部沿左右方向分别形成第一从控板区域和第二从控板区域,所述主控板区域和所述第一从控板区域上下对应,所述CSU(5)区域和所述第二从控板区域上下对应,所述支撑件(2)向下延伸,所述支撑件(2)的下缘连接于电池包支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柱(103),所述第一定位柱(103)与BMS主控板(4)上的安装孔相适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柱(104),所述第二定位柱(104)与BMS从控板上的安装孔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区域和CSU(5)区域分别开设有减重孔(10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具有下凹的让位槽(101),所述让位槽(101)对应于所述主控板区域和所述CSU(5)区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安装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浩洋张嘉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赛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