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53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患者颅骨缺损部位的颅骨填充块,颅骨填充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颅内支撑座,颅骨填充块、颅内支撑座均根据颅骨缺损形态3D打印制造,颅骨填充块上开设有传感器安装通道,传感器安装通道折角处为弧形设计,柔性颅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与颅骨填充块固定连接,柔性颅脑传感器的一端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置于脑皮层上方,另一端置于颅骨填充块顶面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固定模块内开设适于柔性材料的弧形安装通道,解决了柔性颅脑传感器不易固定、易折弯等问题。易折弯等问题。易折弯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颅骨是人体中的重要器官,对于大脑和面部起着重要的保护和支撑作用,临床医学中常会出现因意外或颅脑手术导致颅骨缺损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往往易引发继发性颅脑疾病(如脑血肿、脑水肿、癫痫、脑疝等),一旦发病就会有极大概率致死、致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这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颅内压(ICP)、颅内氧分压(PbtO2)、皮层脑电图(iEEG)、颅内离子(CFI)、颅内温度(ICT)等),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对患者治疗。现有技术中,针对各类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存在一种颅内植入式柔性监测传感器。此传感器可监测颅内各项数据,传输至体表穿戴元件并通过无线网络进一步将检测结果即时发布在病房疾病识别端,供医生即时监测患者颅内情况并进一步对特殊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0003]虽然柔性监测传感器可形变且体积小,但柔性监测传感器在植入颅内时,通常需将柔性传感器粘接于颅内大脑皮层上方,或者是颅内皮层内部,后期完成治疗后拔出易发生损伤,且存在不易固定、易折损等技术问题,无法促进开窗部位颅骨的痊愈,极大地影响了柔性传感器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包括设置在患者颅骨缺损部位的颅骨填充块,颅骨填充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颅内支撑座,颅骨填充块上开设有传感器安装通道。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安装通道折角处为弧形。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安装通道用于安装柔性颅脑传感器,柔性颅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与颅骨填充块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柔性颅脑传感器的一端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置于脑皮层上方,另一端置于颅骨填充块顶面处。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颅骨填充块和所述颅内支撑座均根据颅骨缺损形态3D打印制造。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安装通道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倾斜设置在所述颅骨填充块内部,第一段的顶端设置在颅骨填充块的顶面,第一段的底端设置在颅骨填充块底面;第二段与颅骨填充块底面贴合,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底端连通,第二段的另一端贯穿颅骨填充块和内支撑座的侧面。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段与颅骨填充块的顶面贯通处为弧形;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连通处为弧形。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颅骨填充块为多孔结构。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颅内支撑座包括颅内填充块以及支柱,所述颅内填充块的顶面与所述颅骨填充块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可针对患者颅骨的缺损形态3D打印出相应的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模块,促进患者颅骨缺损部位的痊愈,适用性强、使用面广。
[0016]2、本技术在固定模块内开设适于柔性材料的弧形安装通道,解决了柔性颅脑传感器不易固定、易折弯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颅骨填充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颅内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颅骨填充块;2、颅内支撑座;3、柔性颅脑传感器;201、颅内填充块;202、支柱;a、传感器安装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包括固定连接在患者颅骨缺损部位的颅骨填充块1,颅骨填充块1与颅骨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缝合,颅骨填充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颅内支撑座2(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卡接),颅骨填充块1上开设有传感器安装通道a,传感器安装通道a用于安装柔性颅脑传感器3,柔性颅脑传感器3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a与颅骨填充块1固定连接,柔性颅脑传感器3与颅骨填充块1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卡接。
[0024]如图2

图3所示,颅骨填充块1、颅内支撑座2均根据颅骨缺损形态3D打印制造,3D打印材料可选择3D打印金属(包括不锈钢、高温合金、钛、铝镁合金等材料)、3D打印聚合物(包括PLA、PETG、PCL、ABS、PA、PC、PPFS、PEEK、EP、热固性塑料、光敏树脂、高分子凝胶等材料)、3D打印陶瓷材料、3D打印复合材料等适用于医疗器械的加工材料。
[0025]颅骨填充块1为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设置在患者恢复早期利于细胞的黏附与增值,后期利于骨长入,加快颅骨愈合。
[0026]颅内支撑座2包括颅内填充块201以及支柱202,支柱202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固定安
装在颅内填充块201的顶角处,颅内填充块201的顶面与颅骨填充块1的底面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卡接),支柱202贯穿颅骨填充块1与患者颅骨固定连接。颅内支撑座2的设置避免颅骨填充块1陷入患者颅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0027]如图4所示,所述传感器安装通道a分为两段,其中第一段倾斜设置在所述颅骨填充块1内部,其倾斜角度对应柔性颅脑传感器3的合理弯折角度,第一段的顶端设置在颅骨填充块1的顶面,第一段的底端设置在颅骨填充块1底面;第二段与颅骨填充块1底面贴合,其一端与第一段的底端连通,另一端贯穿颅骨填充块1和内支撑座2的侧面。第一段与颅骨填充块1的顶面贯通处为弧形;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通处为弧形。
[0028]柔性颅脑传感器3包括但不限于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颅脑传感器3的一端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a置于脑皮层上方,此端口用于检测颅内各类参数情况,柔性颅脑传感器3的另一端置于颅骨填充块1顶面处,此端口用于信号处理以及传输。
[0029]工作原理:使用时在体外将颅骨填充块1、颅内支撑座2、柔性颅脑传感器3进行固定组装。置于颅骨缺损部位或颅骨修补植入物的开槽部位,使柔性颅脑传感器3的检测端置于脑皮层上方,柔性颅脑传感器3的信号端置于颅骨填充块1顶面处,将监测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接收端。
[00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患者颅骨缺损部位的颅骨填充块(1),颅骨填充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颅内支撑座(2),颅骨填充块(1)上开设有传感器安装通道(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通道(a)折角处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通道(a)用于安装柔性颅脑传感器(3),柔性颅脑传感器(3)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a)与颅骨填充块(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颅脑传感器(3)的一端通过传感器安装通道(a)置于脑皮层上方,另一端置于颅骨填充块(1)顶面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颅脑传感器固定的3D打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颅骨填充块(1)和所述颅内支撑座(2)均根据颅骨缺损形态3D打印制造。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澄宇李亘徐艺冬陈亮杨仁豪张尹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