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98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具有混气腔,其特征在于:外环壁分为上环壁和下环壁,上环壁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混气腔相连通的上出火槽,下环壁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混气腔相连通的下出火槽,各个上出火槽与其自身对应的下出火槽共同形成出火孔,并在混气腔内设置有作用于所述上环壁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上环壁始终具有与所述下环壁分离的趋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上环壁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与下环壁分开,以使得出火孔分开形成独立的上出火槽和下出火槽,能破坏溢液附着在出火孔上的附着力,从而避免出火孔被溢液堵塞的同时也便于清洁。洁。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气灶的火盖通常由顶壁、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外侧壁构成,火盖的环形外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开有若干个主火孔,现有的燃气灶火盖的环形外侧壁上仅仅包括有单排火孔,这类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520014838.2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用锥形火火盖》(授权公告号CN2842216Y),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120246965.0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烧器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2149492U),上述公开的这种单排火孔也容易发生被溢液堵塞的情况,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防止火孔被溢液堵塞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包括有顶壁,该顶壁与自该顶壁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外环壁共同形成有混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壁分为上环壁和下环壁,所述上环壁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的上出火槽,所述下环壁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的下出火槽,各个上出火槽与其自身对应的下出火槽共同形成出火孔,并在所述混气腔内设置有作用于所述上环壁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上环壁始终具有与所述下环壁分离的趋势。
[0005]为了实现火盖本体在坐锅的状态下能使其形成完整的出火孔,从结构简单的角度,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在坐锅的状态下被压缩以施力于所述上环壁使其与下环壁接合。
[0006]为了能够连接第一弹性件,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支承所述火盖本体的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连接部。借助燃气通道的内壁设置用于连接第一弹性件的连接部,结构简单。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呈横置“L”形,包括有与所述燃气通道的内壁连接的横向部以及与所述横向部连接的竖向部,所述竖向部与所述燃气通道的内壁间隔设置。
[0008]为了实现第一弹性件使得上环壁始终具有与所述下环壁分离的趋势,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有连接在所述横向部上的固定端以及作用在所述上环壁中对应所述顶壁下表面的自由端。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火盖本体的外环壁能分为上环壁和下环壁的方式,以实现在坐锅的状态下,上环壁和下环壁相接合形成完整的出火孔以实现正常烹饪,而在非坐锅的状态下,上环壁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与下环壁分开,以使得出火孔分开形成独立的上出火槽和下出火槽,能破坏溢液附着在出火孔上的附着力,从
而避免出火孔被溢液堵塞的同时也便于清洁。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设置在灶具面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12]图3为图1中火盖本体处于上环壁和下环壁分离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4]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火盖本体1,该火盖本体1包括有顶壁11,该顶壁11与自该顶壁11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外环壁12共同形成有混气腔13,外环壁12分为上环壁121和下环壁122,上环壁121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混气腔13相连通的上出火槽1211,下环壁122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混气腔13相连通的下出火槽1221,各个上出火槽1211与其自身对应的下出火槽1221共同形成出火孔14,并在混气腔13内设置有作用于上环壁121的第一弹性件2,第一弹性件2使得上环壁121始终具有与下环壁122分离的趋势。该火盖本体1的外环壁12分为上环壁121和下环壁122的方式,以实现在坐锅的状态下,上环壁121和下环壁122相接合形成完整的出火孔14以实现正常烹饪,而在非坐锅的状态下,上环壁121在第一弹性件2的作用下与下环壁122分开,以使得出火孔14分开形成独立的上出火槽1211和下出火槽1221,能破坏溢液附着在出火孔14上的附着力,从而避免出火孔14被溢液堵塞的同时也便于清洁。
[0015]具体地,火盖本体1的顶壁1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第二弹性件3在坐锅的状态下被压缩以施力于上环壁121使其与下环壁122接合,以实现火盖本体1在坐锅的状态下能使其形成完整的出火孔14。而为了能够连接第一弹性件2,燃烧器还包括有用于支承火盖本体1的燃气通道4,燃气通道4的内壁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弹性件2的连接部41,借助燃气通道4的内壁设置用于连接第一弹性件2的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的截面呈横置“L”形,包括有与燃气通道4的内壁连接的横向部411以及与横向部411连接的竖向部412,竖向部412与燃气通道4的内壁间隔设置。最后,为了实现第一弹性件2使得上环壁121始终具有与下环壁122分离的趋势,第一弹性件2包括有连接在横向部411上的固定端21以及作用在上环壁121中对应顶壁11下表面的自由端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火盖本体(1),该火盖本体(1)包括有顶壁(11),该顶壁(11)与自该顶壁(11)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外环壁(12)共同形成有混气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壁(12)分为上环壁(121)和下环壁(122),所述上环壁(121)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混气腔(13)相连通的上出火槽(1211),所述下环壁(122)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混气腔(13)相连通的下出火槽(1221),各个上出火槽(1211)与其自身对应的下出火槽(1221)共同形成出火孔(14),并在所述混气腔(13)内设置有作用于所述上环壁(121)的第一弹性件(2),所述第一弹性件(2)使得所述上环壁(121)始终具有与所述下环壁(122)分离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顶壁(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波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