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773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加热装置,包括:换热体,所述换热体内部设有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相对设置;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换热体上,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加热腔连通;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设有过液腔,所述过液腔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换热体上,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之间。换热体设有两层加热腔,发热体在两层加热腔之间并充分贴合,通过第二端盖上的过液腔可使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连通,从而低温液体进入换热体后将流经两层换热腔实现二次加热。现二次加热。现二次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室温的清洁流体不能提供最佳的清洁效果,因此目前热水作为一种高效去污及消毒的介质常应用于清洁设备上。
[0003]市面上已有以热水作为清洁流体的清洁装置,但这些设备需要持续供电而在工作时保持电源线连接,受到电线的长度与缠绕等因素的限制,不利于长时间使用;另一方面,清洁装置自有的热水加热装置不能移动,一般不能适用于其他的清洁装置中,经济效益较低。
[0004]因此目前更多地采用独立的水加热装置,能够在多种场景、产品中使用,灵活方便,使用率高。但现有的水加热装置,由于在结构设计上不够完善,也导致出现加热效率低、电加热装置的体积大、占用空间,重量大等问题,难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加热装置,通过结构改善,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减少用料和装置占用空间。
[0006]一种水加热装置,包括:换热体,所述换热体内部设有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用于加热流通液体;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换热体上,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加热腔连通;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换热体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端盖设有过液腔,所述过液腔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换热体上,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之间,所述发热体用于向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提供热量。
[000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加热装置,换热体上设置有两层加热腔,同时发热体设置在两层加热腔之间并充分贴合,通过第二端盖上的过液腔可使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连通,从而低温液体进入换热体后将自然流经两层换热腔实现二次加热。通过双层加热流道层布置方式提升了电热装置的换热效果,提高换热面积,热交换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同时各部件之间连接可靠、安装紧凑、容易组装,方便拆装清洁和维修;此外加热装置结构紧凑,所用材料少,占用空间小。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体包括换热体本体和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换热体本体上,所述隔板组件与所述换热体本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将隔板组件设置在换热体本体,通过简单的设计形成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可使换热体内结构紧凑,同时第一加热腔与第二加热腔相对设置,能通过隔板组件与发热体充分进行热交换,能避免发热体的大部分热损失到加热腔之外。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换热体本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加热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换热体本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换热体本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之间,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发热体相适配。通过在换热体本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换热体本体内壁和第二隔板围合形成安装腔使得发热体能够适配安装,发热体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贴合,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热量传递,使得热量被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中的低温液体所吸收。通过采用三层腔体、双层加热腔紧贴发热体的设计,使得发热体的大部分热能不会损失到加热腔之外,从而达到提高加热液体的效率和降低电能成本的效果。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朝向第一加热腔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隔板朝向第二加热腔的一侧设有多个导热筋,所述导热筋沿所述隔板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导热筋的设置,导热筋一方面对水道起引流作用,另一方面还能使导热部位与水流接触面积增大,使水流更快带走发热体传递到隔板组件上的热量,提升加热效果。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体本体远离所述隔板组件的侧壁设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沿所述换热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在换热体本体上设置导向筋,能够使液体在流道中流动得更加顺畅,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包括连接盖和基座,所述连接盖的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加热腔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加热腔设置,所述连接盖一侧与所述换热体连接,所述连接盖另一侧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接盖与所述基座围合形成所述过液腔,所述第一加热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过液腔、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加热腔依次连通。通过设置连接盖和基座,连接盖和基座围合形成过液腔,同时连接盖上设有与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相适配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第一加热腔能够经过液腔与第二加热腔连通。低温液体通过第一加热腔时得到初步预热,然后经过液腔流入通过第二加热腔实施二次加热达到要求的温度,即完成对液体的最终加热,加热效果更均匀,加热时间更快。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容置凸起,所述容置凸起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基座上设有容置凸起,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相对设置,当连接盖和基座围合连接时形成过液腔,可使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连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体为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固体或者多种材料复合体。常见的导热金属材料如银、铜和铝等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的大小表明金属导热能力的大小,导热系数越大,热阻值相应降低,导热能力增强,采用具有导热性能较高的导热金属材料能有效提高装置加热效率。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的长度大于所述换热体的长度,所述第一端盖和/或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缺口,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缺口与外部连通。为了防止加热元件与液体接触发生漏电,通过使加热元件的长度大于导热体的长度且至少有一端引出到换热体的水加热装置的液体流道之外,可降低加热元件漏电的风险。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PTC加热元件,所述PTC加热元件包括加热芯和若干导线,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加热芯上,所述加热芯插设在所述换热体中。PTC加热元
件是一种特种陶瓷材料,具备恒温发热特点,同时PTC加热元件体积不大,常用于小功率加热场景,与传统的电热丝,电热管,远红外石英加热器相比,具有自动控温,使用电压范围广,安全可靠,寿命长等优势。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换热体之间设有围绕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或所述第二加热腔的第一密封圈。加热元件设置在换热体内难以实现密封保护,一旦第一端盖与换热体之间的密封不良,水就会在第一端盖与换热体的结合处渗透并接触到加热元件,通过在换热体与第一端盖之间设置密封圈,从而降低液体泄漏的可能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换热体之间设有围绕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或所述第二加热腔的第二密封圈。通过在换热体与第二端盖之间设置密封圈,使换热体与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体(1),所述换热体(1)内部设有第一加热腔(101)和第二加热腔(102),所述第一加热腔(101)和所述第二加热腔(10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加热腔(101)和所述第二加热腔(102)用于加热流通液体;第一端盖(2),所述第一端盖(2)设置在所述换热体(1)上,所述第一端盖(2)开设有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所述进液口(201)与所述第一加热腔(101)连通,所述出液口(202)与所述第二加热腔(102)连通;第二端盖(3),所述第二端盖(3)设置在所述换热体(1)远离所述第一端盖(2)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端盖(3)设有过液腔(301),所述过液腔(301)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101)和所述第二加热腔(102);发热体(4),所述发热体(4)设置在换热体(1)上,所述发热体(4)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101)和所述第二加热腔(102)之间,所述发热体(4)用于向所述第一加热腔(101)和所述第二加热腔(102)提供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1)包括换热体本体(11)和隔板组件(12),所述隔板组件(12)设置在所述换热体本体(11)上,所述隔板组件(12)与所述换热体本体(1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加热腔(101)和所述第二加热腔(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12)包括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所述第一隔板(121)和所述第二隔板(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板(121)与所述换热体本体(1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加热腔(101),所述第二隔板(122)与所述换热体本体(1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加热腔(102),所述第一隔板(121)、所述第二隔板(122)和所述换热体本体(1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101)和所述第二加热腔(102)之间,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发热体(4)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21)朝向第一加热腔(10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沛辉姚佳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浩嘉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