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23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维持基座构件与帽构件的密封性并且能在气压上升时从基座构件可靠地使帽构件脱开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该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10)具有基座构件(20)、帽构件(50)以及密封构件(70),帽构件(50)具有盖部(51)、弹性片(59)以及爪部(61),帽构件(50)被配置为在气压为规定值以上时,弹性片(59)向外挠曲变形而帽构件(50)从基座构件(20)脱开,在基座构件外周设有被卡合部(33)和密封构件装接部(31),在密封构件装接部(31)的外侧设有限制壁(35),该限制壁(35)配置于密封构件(70)的外周,限制其扩开。限制其扩开。限制其扩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蓄电设备的气体排出口处的气压为规定值以上时排出气体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中使用有电池、蓄电器(condenser)等蓄电设备。例如,在蓄电设备为锂离子电池等电池的情况下,由于电解液的化学反应有时会产生气体。在该情况下,需要将气体从蓄电设备内向蓄电设备外排出。
[0003]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密闭型铅蓄电池,其具有:注液口,为从电池中盖朝向上方突出的筒状;以及帽阀,呈具有顶板和从其周缘垂下设置的周壁的帽状并以可拆装的方式装接于注液口的顶端,分别在注液口的上部外周和帽阀的开口部内周设置卡定构件,使帽阀不易脱开。
[0004]具体而言,在注液口的上部外周设有突出部(卡定构件),其在外表面形成有锥面,在下端面形成有呈水平面状的卡定面。此外,在帽阀的周壁的下端部内周也设有突出部(卡定构件),其在外表面形成有锥面,并且在上端面形成有呈水平面状的卡定面。而且,通过将帽阀盖于注液口的上部外周而使注液口侧的突出部的卡定面与帽阀侧的突出部的卡定面相互卡定,从而将帽阀装接于注液口。然后,当铅蓄电池内的气压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帽阀从注液口脱开,铅蓄电池内的气体被排出。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5799号公报
[0008]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密闭型铅蓄电池的情况下,采用分别在注液口的上部外周和帽阀的开口部内周设置卡定构件、两卡定构件的水平面状的卡定面彼此相互卡定的构造,成为了帽阀难以从注液口脱开的构成,因此存在如下不合适:即使蓄电池的内压上升,帽阀也难以从注液口脱开,难以排出蓄电池内的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维持基座构件与帽构件的密封性并且在蓄电设备的气体排出口的气压上升时从基座构件可靠地使帽构件脱开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蓄电设备的气体排出口处的气压为规定值以上时排出气体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构件,固定于所述气体排出口,在内部具有与所述气体排出口连通的通路;帽构件,以堵塞所述基座构件的所述通路的出口的方式,可拆装地装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以及密封构件,配置于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帽构件之间,对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帽构件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帽构件具有:盖部,与所述基座构件的通路的出口对置地配置;以及爪部,与所述基座构件卡合,所述帽构件被配
置为在所述气体排出口处的气压为规定值以上时,由于所述盖部受到的压力,所述爪部对所述基座构件的卡合被解除,所述帽构件从所述基座构件脱开,在所述基座构件设有:密封构件装接部,供所述密封构件装接;以及限制壁,配置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限制该密封构件的扩开。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当蓄电设备的气体排出口处的气压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帽构件的盖部受到气压而被按压,当爪部对基座构件的卡合由于盖部受到的压力而被解除时,帽构件从基座构件脱开。此时,气压也作用于密封构件并要使其扩开,但该扩开会被基座构件的限制壁限制,由于密封构件基座构件与帽构件的密封性会被维持,因此,气压充分作用于帽构件的盖部,能从基座构件可靠地使帽构件脱开。因此,能维持基座构件与帽构件的密封性,并且能在气体排出口的气压上升时,从基座构件可靠地使帽构件脱开,能从蓄电设备排出气体。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2是该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的组装了各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图3是构成该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的基座构件的主视图。
[0016]图4是该基座构件的侧视图。
[0017]图5是该基座构件的仰视图。
[0018]图6是在该基座构件装接有密封构件的状态的仰视图。
[0019]图7是图2的A-A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0020]图8是图2的B-B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0021]图9是在图8的状态下帽构件从基座构件脱开了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2]图1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的使用部位的立体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蓄电设备;6:气体排出口;8:密封垫圈;10: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排出装置);20:基座构件;21:通路;21b:出口;33:被卡合部;35:限制壁;39、40:缺口部;41:固定片;43:突部;50:帽构件;51:盖部;53:周壁;57:推压壁部;59:弹性片;61:爪部;70:密封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7]如图10所示,该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10(以下,也简称为“排出装置10”)是用于在蓄电设备1的气体排出口6(参照图7~图9)处的气压为规定值以上时排出气体G的装置。
[0028]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外壳2内配置有多个蓄电设备1。在此,在外壳2内的左右的区域各配置有两个蓄电设备1。在各蓄电设备1安装有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连接器3。然后,分别配置于外壳2内的左右的区域的一对蓄电设备1、1彼此经由连接器3、3与共用的气
体排出管4连接。
[0029]此外,上述气体排出管4经由由橡胶、海绵等的管保持构件5而分别向外壳2的外方之外伸出。即,气体排出管4、4从外壳2的左右两侧壁向外壳外方外伸出。
[0030]然后,如图7~图9所示,在各气体排出管4的伸出方向的顶端部设有气体排出口6。在该实施方式中,气体排出口6以其开口为朝下的方式配置。此外,在与气体排出口6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具有安装孔7а的被安装构件7,在该被安装构件7的安装孔7а安装排出装置10(参照图7~图9)。
[0031]作为上述的蓄电设备1,例如可以举出在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使用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蓄电器、电容器(capacitor)等,但只要是可蓄电的设备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对外壳的形状、构造、配置于外壳内的蓄电设备的形状、配置个数等没有特别限定。
[0032]如图1、图2以及图7~图9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排出装置10具有:基座构件20,固定于气体排出口6,在内部具有与气体排出口6连通的通路21;帽构件50,以堵塞基座构件20的通路21的出口21b的方式可拆装地装接于基座构件20;以及密封构件70,配置于基座构件20与帽构件50之间,对基座构件20和帽构件50的间隙进行密封。
[0033]而且,该排出装置10具有密封垫圈8,该密封垫圈8装接于基座构件20,对被安装构件7的安装孔7а与基座构件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其在蓄电设备的气体排出口处的气压为规定值以上时排出气体,所述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基座构件,固定于所述气体排出口,在内部具有与所述气体排出口连通的通路;帽构件,以堵塞所述基座构件的所述通路的出口的方式,可拆装地装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以及密封构件,配置于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帽构件之间,对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帽构件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帽构件具有:盖部,与所述基座构件的通路的出口对置地配置;以及爪部,与所述基座构件卡合,所述帽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气体排出口处的气压为规定值以上时,由于所述盖部受到的压力,所述爪部对所述基座构件的卡合被解除,所述帽构件从所述基座构件脱开,在所述基座构件设有:密封构件装接部,供所述密封构件装接;以及限制壁,配置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限制该密封构件的扩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用气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帽构件具有从所述盖部延伸设置的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弘晴饭田精彦
申请(专利权)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