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及云平台技术

技术编号:363715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及云平台,包括获取区块链的支付区及支付区内区块的大数据支付值;将支付信息按照支付区的顺序进行传递;当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选取传递有支付信息的支付区为支付节点圈;获取支付信息对应的用户支付值并选取大数据支付值大于用户支付值的区块作为支付区块,完成支付,通过对等待时间戳的核验可以进一步加强支付信息的安全,当纯在时间节点不同时,产生报警信息可以人为介入,保证信息安全,同时通过随机选取支付区的路线,可以保证在修改数据时,不存在半数区块都知道的情况,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及云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付安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及云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通信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区块链已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区块链金融体系具有更快速、更安全且更可信的服务体系架构,能够为用户和商家提供安全稳定的区块链支付环境和流畅的区块链支付业务。
[0003]随着线上支付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区块链支付体系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对于一些区域交互式支付业务而言,现有的区块链支付体系存在支付业务处理的效率低下且容易被篡改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包括:
[0005]获取区块链的支付区及支付区内区块的大数据支付值;
[0006]将支付信息按照支付区的顺序进行传递;
[0007]当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选取传递有支付信息的支付区为支付节点圈;
[0008]获取支付信息对应的用户支付值并选取大数据支付值大于用户支付值的区块作为支付区块,完成支付。
[0009]进一步的,获取区块链的支付点及支付点内区块链的大数据支付值之前还包括
[0010]构建用于支付的区块链,其中,区块链内包含至少一个区块;
[0011]获取区块的父区块哈希值、时间戳及交易数据;
[0012]其中,将同一个父区块哈希值的区块标记为兄弟区块。
[0013]进一步的,获取获取区块链的支付区包括:
[0014]获取父区块哈希值对应的区块及兄弟区块,其中,父区块哈希值对应的区块和兄弟区块共同组成支付区;
[0015]其中,当区块不存在兄弟区块时,则对应区块独自构成支付区,且对应区块标记为结束区块;
[0016]当区块不存在父区块哈希值时,则对应区块不构成支付区,且对应区块标记为起始区块;
[0017]其中,用于支付的区块链内仅有一个起始区块。
[0018]进一步的,获取支付区内区块的大数据支付值包括:
[0019]建立大数据平台,其中,大数据平台存储有区块的哈希值和交易记录信息;
[0020]获取区块对应的交易记录信息,其中,交易记录信息包括交易哈希代码、交易确认
时间、交易终端确认时间、密钥对接次数及平均密钥对接次数;
[0021]其中,一个交易哈希代码对应一个交易确认时间、交易终端确认时间和密钥对接次数;
[0022]获取交易哈希代码对应交易终端确认时间与交易确认时间,通过交易终端确认时间与交易确认时间的时间差值获取区块交易时间差值,并且交易时间差值与对应的交易哈希代码相匹配;
[0023]获取区块内全部的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交易时间差值,并通过交易时间差值的总和与交易哈希代码数量的比值获得均和时间差值;
[0024]获取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若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大于平均密钥对接次数时,则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与平均密钥对接次数的差值为干扰系数;
[0025]若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小于等于平均密钥对接次数时,则平均密钥对接次数为干扰系数;
[0026]若均和时间差值为0时,则干扰系数为大数据支付值,若均和时间差值大于0时,则干扰系数为均和时间差值与干扰系数的比值,若均和时间差值小于0时,则生成报警信息。
[0027]进一步的,平均密钥对接次数通过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之和与交易哈希代码的的比值获得。
[0028]进一步的,将支付信息按照支付区的顺序进行传递包括:
[0029]获取区块链内对应的起始区块和随机一个结束区块;
[0030]当起始区块接收用户的支付信息后,将支付信息沿支付区依次传递至结束区块,其中, 结束区块接收用户的支付信息后,逆向将支付信息沿支付区依次传递至起始区块;
[0031]当支付信息沿起始区块发出并返回起始区块时,若未产生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则从新获取区块链内对应的起始区块和随机一个结束区块,并重传递。
[0032]进一步的,支付信息沿支付区依次传递至结束区块包括:
[0033]获取支付区内对应的兄弟区块,并随机选取一个兄弟区块作为支付信息的接收和发出区块,且备选的兄弟区块对应接收支付信息和发出支付信息的时间戳标记为等待时间戳。
[0034]进一步的,当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选取传递有支付信息的支付区为支付节点圈包括:
[0035]当产生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获取支付信息所处的支付区,并将支付区标记为支付节点圈;
[0036]若生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支付信息所处位于起始区块时,则起始区块任意对应的兄弟区块构成支付节点圈;
[0037]若生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支付信息所处位于结束区块时,则结束区块任意对应的兄弟区块构成支付节点圈。
[0038]进一步的,获取支付信息对应的用户支付值并选取大数据支付值大于用户支付值的区块作为支付区块,完成支付包括:
[0039]获取等待时间戳对应的时间节点,将时间节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若排列后的时间节点满足时间顺序,则选取大数据支付值大于用户支付值的区块作为支付区块,完
成支付,反之,产生报警信息。
[004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云平台,包括:
[0041]区块链支付区选取模块,区块链支付区选取模块用于生成区块链内若干个支付区;
[0042]大数据支付值计算模块,大数据支付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区块的大数据支付值;
[0043]信息传递模块,信息传递模块用于在支付区内顺序传递支付信息;
[0044]支付节点圈选取模块,支付节点圈选取模块用于选取支付节点圈;
[0045]支付模块,支付模块选取支付节点圈内区块为支付区块,完成支付。
[004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
附图说明
[004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程序框图;
[004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区块示意图;
[005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兄弟区块示意图;
[005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5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区块链的支付区及支付区内区块的大数据支付值;将支付信息按照支付区的顺序进行传递;当用户确认支付信息时,选取传递有支付信息的支付区为支付节点圈;获取支付信息对应的用户支付值并选取大数据支付值大于用户支付值的区块作为支付区块,完成支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区块链的支付点及支付点内区块链的大数据支付值之前还包括构建用于支付的区块链,其中,区块链内包含至少一个区块;获取区块的父区块哈希值、时间戳及交易数据;其中,将同一个父区块哈希值的区块标记为兄弟区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获取区块链的支付区包括:获取父区块哈希值对应的区块及兄弟区块,其中,父区块哈希值对应的区块和兄弟区块共同组成支付区;其中,当区块不存在兄弟区块时,则对应区块独自构成支付区,且对应区块标记为结束区块;当区块不存在父区块哈希值时,则对应区块不构成支付区,且对应区块标记为起始区块;其中,用于支付的区块链内仅有一个起始区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安全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支付区内区块的大数据支付值包括:建立大数据平台,其中,大数据平台存储有区块的哈希值和交易记录信息;获取区块对应的交易记录信息,其中,交易记录信息包括交易哈希代码、交易确认时间、交易终端确认时间、密钥对接次数及平均密钥对接次数;其中,一个交易哈希代码对应一个交易确认时间、交易终端确认时间和密钥对接次数;获取交易哈希代码对应交易终端确认时间与交易确认时间,通过交易终端确认时间与交易确认时间的时间差值获取区块交易时间差值,并且交易时间差值与对应的交易哈希代码相匹配;获取区块内全部的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交易时间差值,并通过交易时间差值的总和与交易哈希代码数量的比值获得均和时间差值;获取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若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大于平均密钥对接次数时,则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与平均密钥对接次数的差值为干扰系数;若交易哈希代码对应的密钥对接次数小于等于平均密钥对接次数时,则平均密钥对接次数为干扰系数;若均和时间差值为0时,则干扰系数为大数据支付值,若均和时间差值大于0时,则干扰系数为均和时间差值与干扰系数的比值,若均和时间差值小于0时,则生成报警信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青华邓汉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聚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