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下压气缸、升降板、压块和压板,下压气缸的伸缩杆与升降板固定连接,升降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吹气管,压块固定设置在升降板的下端面上,压块上设置有第二穿孔,压板上设置有与升降板上下滑动配合的连接件,压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吹气管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吹气管的上端与气泵连接,压块的侧面上设置与第二穿孔连通的出气管,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灰尘收纳装置连接;优点是有利于保障清洁效率,且除尘效果较为理想。想。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装配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机装配生产过程中,电机机壳内难免会存在一些灰尘,灰尘可能会影响转子正常转动,甚至导致转子卡死,故在装配转子前,需要对电机机壳进行除尘处理。现有电机机壳除尘作业多采用人工作业,人工手持喷气枪,将喷气枪的喷气头伸入到电机机壳内,通过喷出的气体将电机机壳内的灰尘吹出。
[0003]由于人工长时间作业易发生疲惫,清洁效率无法得到保障,以及难以确保所有电机机壳都能够被清洁干净,另外,喷气枪仅仅是将电机机壳内的灰尘吹出,而吹出的灰尘会落在传送线上,甚至可能会落在已清洁的电机机壳内,除尘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有利于保障清洁效率,且除尘效果较为理想。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下压气缸、升降板、压块和压板,所述的下压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的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吹气管,所述的压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的压块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升降板上下滑动配合的连接件,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的第一穿孔、所述的第二穿孔和所述的第三穿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的吹气管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穿孔、所述的第二穿孔和所述的第三穿孔,所述的吹气管的上端与气泵连接,所述的压块的侧面上设置与所述的第二穿孔连通的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灰尘收纳装置连接。
[0006]所述的第一穿孔的孔径与所述的吹气管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二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的吹气管的直径,所述的第三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的吹气管的直径,所述的第三穿孔的孔径小于等于所述的第二穿孔的孔径。该结构中,通过限定第一穿孔的孔径、第二穿孔的孔径和第三穿孔的孔径,确保被吹气管吹起的灰尘只能通过第三穿孔、第二穿孔、出气管后进入到灰尘收纳装置内,气路较为通畅。
[0007]所述的第三穿孔的下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台阶槽。该机构中,台阶槽与电机机壳的上端面相配合,当下压气缸控制升降板、压块和压板向下移动时,电机机壳的上端面进入到台阶槽内并与台阶槽的槽底相接触,以稳定的压紧电机机壳,避免吹气时电机机壳发生晃动,稳定性较好。
[0008]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杆,多个所述的第一导向杆分布在所述的压块的周围,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孔,多个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与多个所述的第一
导向杆一一对应,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的下端与所述的压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的上端穿过相对应的所述的第一导向孔后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09]所述的第一导向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压缩弹簧位于所述的压板和所述的升降板之间。当压板与升降板相互靠近时,压缩弹簧被压缩并产生回弹力,回弹力作用在压板上以使压板压紧电机机壳,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0010]所述的灰尘收纳装置包括吸尘器和四通接头,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的四通接头的第一个接口插装在所述的安装口处,所述的四通接头的第一个接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的出气管连通,所述的四通接头的第二个接头与吸尘器连接,所述的四通接头的第三个接头和第四个接头分别连接有流体阀。除尘完毕后,气泵将停止出气,若吸尘器还开着将可能导致气路憋死,此时打开流体阀使吸尘器吸从第三个接头和第四个接头进入的空气,避免烧坏吸尘器的电机,安全性较好。
[0011]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导向孔内的导套,所述的升降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的第二导向柱的上端穿过所述的导套。该结构中,第二导向柱起导向作用,以确保升降板沿上下方向移动。
[0012]所述的压块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弹性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弹性密封圈的下部嵌入到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内。该结构中,第一弹性密封圈起密封作用,确保升降板与压块之间没有间隙,灰尘只能通过出气管排出。
[0013]所述的压块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和第二弹性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弹性密封圈的上部嵌入到所述的第二环形槽内。该结构中,第二弹性密封圈起密封作用,当压板与升降板相互靠近时,压板与压块配合压紧弹性密封圈,确保压板与压块之间没有间隙,灰尘只能通过出气管排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当待清洁的电机机壳输送至本除尘机构处时,下压气缸控制升降板、压块和压板向下移动,压板先压到电机机壳的上端面上,然后压块压到压板的上端面上,吹气管伸入到电机机壳内,从吹气管喷出的气体将电机机壳内的灰尘吹起,灰尘经第三穿孔、第二穿孔、出气管后进入到灰尘收纳装置内,避免灰尘散落到传送线上,清洁完成后下压气缸控制升降板、压块和压板向上移动,压板和吹气管远离电机机壳,通过本除尘机构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有利于保障清洁效率,且除尘效果较为理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压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6为本技术中压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中:1、安装架;11、安装口;12、导套;2、下压气缸;3、升降板;31、第一穿孔;32、第一导向孔;33、第二导向柱;4、压块;41、第二穿孔;42、出气管;43、第一环形槽;44、第一弹性密封圈;45、第二环形槽;46、第二弹性密封圈;5、压板;51、第三穿孔;52、台阶槽;6、吹气管;
7、连接件;71、第一导向杆;72、限位块;73、压缩弹簧;8、灰尘收纳装置;81、四通接头;82、软管;83、流体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设置有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下压气缸2、升降板3、压块4和压板5,下压气缸2的伸缩杆与升降板3固定连接,升降板3上设置有第一穿孔31和吹气管6,压块4固定设置在升降板3的下端面上,压块4上设置有第二穿孔41,压板5上设置有与升降板3上下滑动配合的连接件7,压板5上设置有第三穿孔51,第一穿孔31、第二穿孔41和第三穿孔51位于同一轴线上,吹气管6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一穿孔31、第二穿孔41和第三穿孔51,吹气管6的上端与气泵(图中未显示)连接,压块4的侧面上设置与第二穿孔41连通的出气管42,出气管42的另一端与灰尘收纳装置8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孔31的孔径与吹气管6的直径相等,第二穿孔41的孔径大于吹气管6的直径,第三穿孔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下压气缸、升降板、压块和压板,所述的下压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的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吹气管,所述的压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的压块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升降板上下滑动配合的连接件,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的第一穿孔、所述的第二穿孔和所述的第三穿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的吹气管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穿孔、所述的第二穿孔和所述的第三穿孔,所述的吹气管的上端与气泵连接,所述的压块的侧面上设置与所述的第二穿孔连通的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灰尘收纳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穿孔的孔径与所述的吹气管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二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的吹气管的直径,所述的第三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的吹气管的直径,所述的第三穿孔的孔径小于等于所述的第二穿孔的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穿孔的下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台阶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的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杆,多个所述的第一导向杆分布在所述的压块的周围,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孔,多个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与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成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星睿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