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型涤纶布,涉及到涤纶布技术领域,包括涤纶布本体,涤纶布本体四周均缝有纱布层,纱布层上表面的四侧均通过双面胶粘接有隔水保护层,隔水保护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隔水保护层的大小与涤纶布本体的大小相匹配,涤纶布本体包括基层,基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柔性层,柔性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耐磨层,基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紫外线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涤纶布本体不使用时,通过双面胶将相应的隔水保护层粘接到涤纶布本体的表面,对其进行保护,能够防止一些油性液体或者是液体滴落到涤纶布本体上,避免了弄脏布体而导致整条涤纶布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涤纶布本体的实用性。高了涤纶布本体的实用性。高了涤纶布本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型涤纶布
[0001]本技术涉及涤纶布
,特别涉及一种防滑型涤纶布。
技术介绍
[0002]涤纶是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当然也可以做成布制类物品,其中就包括防滑性涤纶布。
[0003]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滑涤纶布”,其公开(公告)号为“CN212755136U”,该专利主要通过防滑单元包括若干附着于PTEE膜层上的硅胶凸包,所述若干硅胶凸包呈环形阵列,达到涤纶布上即使有汤水洒开,也被阻隔不会渗透到桌面上,只需要收拾桌布,不需要对桌面进行二次清洁,更方便打理,但是这样设置在该种防滑涤纶布在不使用时,没办法对其进行保护,一旦在没有使用时弄脏布面,可能会导致整条涤纶布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降低了该种防滑涤纶布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型涤纶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型涤纶布,包括涤纶布本体,所述涤纶布本体四周均缝有纱布层,所述纱布层上表面的四侧均通过双面胶粘接有隔水保护层,所述隔水保护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隔水保护层的大小与涤纶布本体的大小相匹配,所述涤纶布本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紫外线层,所述抗紫外线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抗菌层。
[0006]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0007]优选的,所述柔性层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聚氨酯弹性体,多个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表面均设置有弹性纤维,多个所述弹性纤维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涤纶纤维,多个所述弹性纤维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绵毛丝麻,多个所述弹性纤维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耐高温纤维。
[0008]优选的,所述柔性层的整体材质为聚氨酯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基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多个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材质均为聚酯纤维。
[0010]优选的,所述抗紫外线层的材质为PVC。
[0011]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的材质为活性炭纤维。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设置涤纶布本体、纱布层、隔水保护层、基层、双面胶、抗紫外线层、抗菌层、
耐磨层,可以在涤纶布本体不使用时,通过双面胶将相应的隔水保护层粘接到涤纶布本体的表面,对其进行保护,能够防止一些油性液体或者是液体滴落到涤纶布本体上,避免了弄脏布体而导致整条涤纶布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涤纶布本体的实用性。
[0014]2、通过设置耐磨层、防滑凸起,可以提高涤纶布本体表面的防滑性能,设置透气孔,提高了涤纶布本体的透气性,设置柔性层、聚氨酯弹性体、弹性纤维、涤纶纤维,涤纶纤维的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一般的粘胶纤维高20倍,提高了涤纶布本体的耐冲击性能,设置绵毛丝麻,提高了涤纶布本体的亲肤性,设置耐高温纤维,提高了涤纶布本体整体的耐高温性能。
[0015]3、通过设置基层、经纱、纬纱,提高了涤纶布本体整体的弹性,设置抗紫外线层,提高了涤纶布本体的防辐射性能,设置抗菌层,提高了涤纶布本体的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聚氨酯弹性体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涤纶布本体;2、纱布层;3、双面胶;4、隔水保护层;5、耐磨层;6、防滑凸起;7、透气孔;8、柔性层;9、聚氨酯弹性体;10、弹性纤维;11、涤纶纤维;12、绵毛丝麻;13、耐高温纤维;14、基层;15、经纱;16、纬纱;17、抗紫外线层;18、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
5所示的一种防滑型涤纶布,包括涤纶布本体1,涤纶布本体1四周均缝有纱布层2,纱布层2上表面的四侧均通过双面胶3粘接有隔水保护层4,隔水保护层4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隔水保护层4的大小与涤纶布本体1的大小相匹配,涤纶布本体1包括基层14,基层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柔性层8,柔性层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耐磨层5,基层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紫外线层17,抗紫外线层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抗菌层18,可以在涤纶布本体1不使用时,通过双面胶3将相应的隔水保护层4粘接到涤纶布本体1的表面,对其进行保护,能够防止一些油性液体或者是液体滴落到涤纶布本体1上,避免了弄脏布体而导致整条涤纶布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的实用性。
[0024]如图2和3所示,耐磨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6,耐磨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7,可以提高涤纶布本体1表面的防滑性能,设置透气孔7,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的透气性。
[0025]如图4所示,柔性层8的整体材质为聚氨酯纤维,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整体的弹性,基层14由经纱15和纬纱16交织而成,多个经纱15和纬纱16的材质均为聚酯纤维,提高了涤
纶布本体1整体的弹性,抗紫外线层17的材质为PVC,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的防辐射性能,抗菌层18的材质为活性炭纤维,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的抗菌效果。
[0026]如图5所示,柔性层8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聚氨酯弹性体9,多个聚氨酯弹性体9的表面均设置有弹性纤维10,多个弹性纤维10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涤纶纤维11,多个弹性纤维10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绵毛丝麻12,多个弹性纤维10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耐高温纤维13,涤纶纤维11的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一般的粘胶纤维高20倍,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的耐冲击性能,设置绵毛丝麻12,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的亲肤性,设置耐高温纤维13,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整体的耐高温性能。
[0027]本技术工作原理:不使用时,隔水保护层4对涤纶布本体1进行隔水保护,能够防止一些油性液体或者是液体滴落到涤纶布本体1上,对涤纶布本体1进行保护,使用时只需要将隔水保护层4用手撕下,再将双面胶3撕下,若是周围的纱布层2不需要使用,也可以裁剪掉;
[0028]使用时,耐磨层5表面的多个防滑凸起6对涤纶布本体1进行防滑处理,多个透气孔7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的透气性,柔性层8内的多个聚氨酯弹性体9提高了涤纶布本体1整体的韧性,多个聚氨酯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型涤纶布,包括涤纶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布本体(1)四周均缝有纱布层(2),所述纱布层(2)上表面的四侧均通过双面胶(3)粘接有隔水保护层(4),所述隔水保护层(4)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隔水保护层(4)的大小与涤纶布本体(1)的大小相匹配,所述涤纶布本体(1)包括基层(14),所述基层(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柔性层(8),所述柔性层(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耐磨层(5),所述基层(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紫外线层(17),所述抗紫外线层(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抗菌层(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6),所述耐磨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波,吴国卿,张美华,余亚帅,李均,严慧平,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嘉萱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