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946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包括管柱套,还包括打磨机构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由电机、转轴、壳体、转动把手、打磨块、轴承B、内圈齿轮环、外圈齿轮环、横杆和竖杆组合构成,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B,所述轴承B的内侧壁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安装有外圈齿轮环,所述外圈齿轮环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内圈齿轮环。通过打磨机构能够有效的对管柱外侧壁打磨将碎渣去除,避免检测时碎渣掉落;再通过夹紧机构方便将管柱套与管柱连接方便人员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


[0001]本技术涉及管柱测试辅助器
,特别涉及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

技术介绍

[0002]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主要功能是检验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如桩身缺陷位置判断、施工桩长校对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性估计等。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具体操作是通过一个波形收集器通过导线连接一个低应变检测端头,将低应变检测端头的下端压在桩头上,然后在桩头与低应变检测端头呈90
°
的位置使用橡皮锤连续敲打桩头,使低应变检测端头收集足够次数的声波反射波。
[0003]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低应变检测端头是金属制端头,而混凝土桩在打入地基中后,经过风吹日晒以及施工掉落的残渣,桩头上时常会有硬物粘附,导致低应变检测端头无法很好的与桩头贴紧,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检测人员随身携带小铲子,每检测一个管桩,先用小铲子将桩头上的硬物铲除或磨平,然后在低应变检测端头的下端涂抹一定厚度的黄油,让低应变检测端头能与管桩桩头具有较好的接触。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工作量较大,根据施工规范要求,预制管桩低应变检测应不低于总桩数的1/3,在动辄数百甚至上千根管桩的工地上,每检测一根管桩,都需要对桩头进行铲平及涂抹黄油,会严重降低检测效率。
[0004]专利号201010245199.6公布了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包括底座和定位架,底座包括上层压板和下层柔性垫,上层压板的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低应变检测端头插槽,下层柔性垫覆盖在上层压板的下表面,封闭低应变检测端头插槽的下端,上层压板在低应变检测端头插槽的四周安装有若干个压板结构,压板结构包括铰接轴、连接板以及压板头,铰接轴两端与上层压板上表面铰接,铰接轴能相对于上层压板转动,连接板下端固定在铰接轴上,压板头与连接板呈90
°
地固定在连接板顶部,当低应变检测端头下端插入低应变检测端头插槽中,连接板转动至竖直时,压板头正好能水平地压在低应变检测端头的上表面。本技术能显著提高桩基检测效率。
[0005]该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存在以下弊端:1、该装置不能够有效的对管柱外侧壁打磨导致应变力检测时有碎渣掉落;2、该装置不方便对管柱进行连接固定导致装置不方便人员使用。为此,我们提出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通过打磨机构能够有效的对管柱外侧壁打磨将碎渣去除,避免检测时碎渣掉落;再通过夹紧机构方便将管柱套与管柱连接方便人员使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包括管柱套,还包括打磨机构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板
的顶部安装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由电机、转轴、壳体、转动把手、打磨块、轴承B、内圈齿轮环、外圈齿轮环、横杆和竖杆组合构成,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B,所述轴承B的内侧壁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安装有外圈齿轮环,所述外圈齿轮环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内圈齿轮环,所述内圈齿轮环的外侧壁与横杆的外侧壁通过铆钉活动连接,且横杆贯穿壳体,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打磨块,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转动把手,且转动把手贯穿壳体顶部。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夹紧机构,所述管柱套的外侧壁安装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方便与管柱进行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由螺纹杆、圆弧夹板、轴承A和橡胶垫组合构成,所述管柱套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安装有轴承A,所述轴承A的外侧壁安装有圆弧夹板,且圆弧夹板位于管柱套内,所述圆弧夹板的外侧壁黏附有橡胶垫,通过拧动螺纹杆,使得圆弧夹板对管柱进行挤压,方便将管柱套与管柱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管柱套的外侧壁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侧壁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承载板的外侧壁相互连接,方便连接杆在圆槽内转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壁安装有推杆,方便人员推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打磨机构,打磨机构由电机、转轴、壳体、转动把手、打磨块、轴承B、内圈齿轮环、外圈齿轮环、横杆和竖杆组合构成,人员对管柱进行外侧壁进行打磨时,人员转动把手使得转轴在轴承B的内侧壁进行转动,由于转轴的外侧壁安装有外圈齿轮环,外圈齿轮环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内圈齿轮环,从而能够带动内圈齿轮环转动,由于内圈齿轮环的外侧壁与横杆的外侧壁通过锚栓活动连接,横杆贯穿壳体,从而壳体对横杆限位,当内圈齿轮环转动时,使得横杆在壳体内移动,由于横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打磨块,从而转动内圈齿轮环后,使得打磨块贴敷在管柱的外侧壁,从而电机带动其输出端的竖杆转动,使得竖杆带动壳体转动,从而打磨块进行转动,由于管柱套的外侧壁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内侧壁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能够在圆槽内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承载板,承载板的外侧壁安装有推杆,从而人员推动推杆后,使得打磨块贴敷管柱进行转动打磨,从而能够将管柱的外侧壁进行打磨,人员将管柱外侧壁打磨后,人员将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贴敷在打磨后的管柱外侧壁,从而避免检测时管柱外侧壁的碎渣掉落;
[0014]2、管柱套的外侧壁安装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由螺纹杆、圆弧夹板、轴承A和橡胶垫组合构成,人员将管管柱套与管柱连接时,将管柱套插入到管柱的外侧壁后,由于管柱套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从而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在管柱套的外侧壁转动,圆弧夹板的外侧壁安装有轴承A,圆弧夹板位于管柱套内,螺纹杆的一端位于轴承A内,从而转动螺纹杆后,圆弧夹板在管柱套内移动,使得橡胶垫对管柱外侧壁进行夹紧,从而方便将管柱套与管柱进行连接,方便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的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的打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管柱套;2、夹紧机构;201、螺纹杆;202、圆弧夹板;203、轴承A;204、橡胶垫;3、圆槽;4、连接杆;5、承载板;6、打磨机构;601、电机;602、转轴;603、壳体;604、转动把手;605、打磨块;606、轴承B;607、内圈齿轮环;608、外圈齿轮环;609、横杆;610、竖杆;7、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3所示,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包括管柱套1,还包括打磨机构6和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的顶部安装有打磨机构6,所述打磨机构6由电机601、转轴602、壳体603、转动把手6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桩低应变检测端头辅助器,包括管柱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磨机构(6)和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的顶部安装有打磨机构(6),所述打磨机构(6)由电机(601)、转轴(602)、壳体(603)、转动把手(604)、打磨块(605)、轴承B(606)、内圈齿轮环(607)、外圈齿轮环(608)、横杆(609)和竖杆(610)组合构成,所述承载板(5)的顶部安装有电机(601),所述电机(601)的输出端安装有竖杆(610),所述竖杆(610)的另一端安装有壳体(603),所述壳体(603)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B(606),所述轴承B(606)的内侧壁安装有转轴(602),所述转轴(602)的外侧壁安装有外圈齿轮环(608),所述外圈齿轮环(608)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内圈齿轮环(607),所述内圈齿轮环(607)的外侧壁与横杆(609)的外侧壁通过铆钉活动连接,且横杆(609)贯穿壳体(603),所述横杆(609)的另一端安装有打磨块(605),所述转轴(602)的另一端安装有转动把手(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