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88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涉及食用菌生产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食用菌培养装置的温度与湿度调节精度低,温湿度调控不当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以及食用菌的产量的问题。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平台,所述工作箱中安装有食用菌培养皿,所述工作箱的两侧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活动连接在工作箱中,所述工作箱的内壁上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平台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食用菌培养皿的上方安装加湿组件相比常规的控制调节方式,调节效率大大提高,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0003]现今市场中的食用菌通常是人工培植的,食用菌的培养过程中,食用菌生长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非常重要,影响着食用菌的生长,而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培养装置的温度与调节精度低,温湿度调控不当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以及食用菌的产量,因此设计一款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食用菌培养装置的温度与湿度调节精度低,温湿度调控不当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以及食用菌的产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平台,所述工作箱中安装有食用菌培养皿,所述工作箱的两侧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活动连接在工作箱中,所述工作箱的内壁上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平台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食用菌培养皿的上方安装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工作箱的顶部,所述食用菌培养皿的两侧安装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与所述食用菌培养皿之间保持工作距离。
[0006]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两侧设置有矩形通槽,所述通风装置安装在矩形通槽中,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在矩形通槽中,所述阻隔板的右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矩形通槽中,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限位板相抵接。
[0007]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上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阻隔板之间通过活塞杆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有水箱,所述工作箱中固定连接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在食用菌培养皿的上方,所述水箱与所述喷淋管之间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管上还安装有截止阀。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棒为电信号控制,所述加热棒为低温加热棒不会对食用菌培养
皿造成损伤。
[0010]优选的,所述气缸的驱动由工作人员手动控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在使用中,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控制气缸运作,当气缸的活塞杆回缩时带动阻隔板围绕转轴转动,使得阻隔板与矩形通槽之间形成间隙,此时工作箱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形成对流进行热交换,降低工作箱内部水汽的同时也带走部分热量,达到降温效果,当工作箱内部的湿度达标时,工作人员根据控制平台的数据及时控制气缸带动活塞杆伸出,直至阻隔板与限位板相抵接不能继续转动时停止驱动,此时的阻隔板与矩形通槽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以上完成工作箱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的工作,相比常规的控制调节方式,调节效率大大提高,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水管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喷淋管中,最终以喷雾的形式喷出,完成提高工作箱内部湿度的工作,解决了现有食用菌培养装置的温度与湿度调节精度低,温湿度调控不当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以及食用菌的产量的问题。
[0013]2、本技术中,在使用中,通过水管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喷淋管中,最终以喷雾的形式喷出,完成提高工作箱内部湿度的工作,通过在水管上设置截止阀,方便工作人员在不需要对工作箱内部进行加湿时能够及时关闭水管供水,所述水箱中内置有常规水泵用于水箱泵出水,相比常规手持喷湿逐一加湿的方式,加湿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的整体图。
[0015]图例说明:1、工作箱;101、矩形通槽;2、控制平台;3、食用菌培养皿;4、通风装置;401、阻隔板;402、转轴;403、限位板;404、气缸;405、活塞杆;5、温湿度传感器;6、加湿组件;601、水箱;602、喷淋管;603、水管;604、截止阀;7、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工作箱1,所述工作箱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平台2,所述工作箱1中安装有食用菌培养皿3,所述工作箱1的两侧设置有通风装置4,所述通风装置4活动连接在工作箱1中,
[0019]所述工作箱1的内壁上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5,所述温湿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平台2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5为常规传感器,
[0020]所述食用菌培养皿3的上方安装加湿组件6,所述加湿组件6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工作箱1的顶部,所述食用菌培养皿3的两侧安装加热棒7,所述加热棒7与所述食用菌培养皿3之间保持工作距离,所述加热棒7为电信号控制,所述加热棒7为低温加热棒7不会对
食用菌培养皿3造成损伤;
[0021]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平台2实际收到的温湿度传感器5传递的工作箱1内部的数据,此时的通风装置4处理未工作状态,控制平台2接收到工作台内部湿度大时,由工作人员手动驱动气缸404工作,气缸404通过活塞杆405回缩驱动阻隔板401围绕转轴402转动,使得阻隔板401与矩形通槽101之间形成夹角,使得工作箱1内部的水汽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从而达到降低工作箱1内部湿气的目的,同时也将工作箱1内部的热量带出,降低工作箱1内部温度的效果,完成湿度改善工作后,再次观测控制平台2上的数据,一旦发现温度过低时,及时控制加热棒7加热升温,当通风装置4关闭时,由控制平台2发现湿度低时,再由加湿组件6对工作箱1内部进行喷淋加湿,保证食用菌良好的工作环境,相比常规控制温湿度的方式,精度大大提高,加热棒7以及通风装置4的运作,半自动化,避免全部由工作人员手动完全,提高了工作箱1温湿度的调节效率。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工作箱1的两侧设置有通风装置4,所述通风装置4活动连接在工作箱1中,所述工作箱1的内壁上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5,所述温湿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平台2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工作箱1的两侧设置有矩形通槽101,所述通风装置4安装在矩形通槽101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工作箱(1),所述工作箱(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中安装有食用菌培养皿(3),所述工作箱(1)的两侧设置有通风装置(4),所述通风装置(4)活动连接在工作箱(1)中,所述工作箱(1)的内壁上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5),所述温湿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平台(2)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食用菌培养皿(3)的上方安装加湿组件(6),所述加湿组件(6)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工作箱(1)的顶部,所述食用菌培养皿(3)的两侧安装加热棒(7),所述加热棒(7)与所述食用菌培养皿(3)之间保持工作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用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两侧设置有矩形通槽(101),所述通风装置(4)安装在矩形通槽(101)中,所述通风装置(4)包括有阻隔板(401),所述阻隔板(401)通过转轴(402)可转动安装在矩形通槽(101)中,所述阻隔板(401)的右侧安装有限位板(403),所述限位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蔡秀春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双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