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880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包括粗格栅、物化处理组合池、生化处理组合池、深度处理组合池、接触消毒池、鼓风机房、储泥池、污泥脱水机房与除臭装置,粗格栅一侧设置有进水管网,且粗格栅通过管网连接设置有提升泵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能够带动排泥组件与刮渣组件转动,转动组件与排泥组件的配合,能够提高污水池中的污泥排出效率,转动组件、刮渣组件与集渣组件的配合能够提高浮渣的排出效率,且浮渣的清理范围广,排出效率高,大大提高了二沉池污泥与浮渣的处理效率。了二沉池污泥与浮渣的处理效率。了二沉池污泥与浮渣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生产活动、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变,污水排放量持续性增加,不断增加市政污水处理压力和难度,因而如何更有效提升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处效率及有效性,是现阶段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同时,优化污水管网建设同样是提升城市防汛效能及降低城市附近农业涝灾程度的关键途径。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以澄清混合液并回收、浓缩活性污泥,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然而,目前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包括粗格栅、物化处理组合池、生化处理组合池、深度处理组合池、接触消毒池、鼓风机房、储泥池、污泥脱水机房与除臭装置,粗格栅一侧设置有进水管网,且粗格栅通过管网连接设置有提升泵房,物化处理组合池通过管网与提升泵房连接,生化处理组合池通过管网与物化处理组合池连接,深度处理组合池通过管网与生化处理组合池连接,接触消毒池通过管网与深度处理组合池连接,且接触消毒池设置有尾水管网,鼓风机房通过若干进气管分别与物化处理组合池和生化处理组合池连接,储泥池通过管网与生化处理组合池连接,污泥脱水机房通过管网与储泥池连接,除臭装置通过若干排气管分别与粗格栅、提升泵房、物化处理组合池和污泥脱水机房连接。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物化处理组合池包括细格栅、曝气沉砂池与气浮沉淀池,细格栅通过管网与提升泵房连接,曝气沉砂池通过管网与细格栅连接,且曝气沉砂池通过排气管与除臭装置连接,气浮沉淀池通过管网与曝气沉砂池连接,且气浮沉淀池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房连接。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生化处理组合池包括水解酸化池、改良型A/O生化池、二沉池、转盘滤池与高级氧化池,水解酸化池通过管网与气浮沉淀池连接,改良型A/O生化池通过管网与水解酸化池连接,且改良型A/O生化池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房连接,二沉池与改良型A/O生化池连接有给水管,二沉池与改良型A/O生化池之间连接有排泥管,且二沉池与储泥池之间连接有排渣管,转盘滤池与二沉池连接有出水管,高级氧化池通过管网与转盘滤池连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深度处理组合池包括曝气生物滤池与高效沉淀池,曝气
生物滤池通过管网与高级氧化池连接,高效沉淀池通过管网与曝气生物滤池连接,且高效沉淀池与接触消毒池通过管网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二沉池包括池体、转动组件、排泥组件、刮渣组件与集渣组件,池体为圆形池,且中部向下凹设有排泥槽,给水管固定安装于排泥槽的中部并向上延伸,出水管固定安装于池体上部的一侧,排渣管固定安装于池体上部的另一侧,排泥槽的底壁开设有与排泥管相对应的排泥孔,排泥管固定安装于排泥孔的侧壁上且位于给水管的一侧,转动组件转动安装在排泥槽的底部且套设于给水管上部外侧,排泥组件固定安装于转动组件的下部且滑动设置于池体下部的内侧壁,刮渣组件固定设置于转动组件上部,集渣组件固定设置于池体上部的内侧壁,且集渣组件与排渣管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池体上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浮渣斜向挡板,池体上部的内侧壁还安装有若干个固定连接块,且若干个固定连接块位于浮渣斜向挡板的上方,固定连接块背离池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浮渣竖直挡板,池体上部向外侧凸设有集水L形环壁,集水L形环壁与池体外侧壁之间形成有集水槽,且集水L形环壁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出水管相匹配的出水槽,出水管固定安装于出水槽内,池体内侧壁的顶部向上凸设有若干个溢流堰。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池体中部上方设置有观察台,观察台与地面通过连接桥连接,转动组件包括防水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柱、消能挡板、转动筒、消能弧形板与伞状挡板,防水转动电机固定安装于观察台底部,转动连接柱固定安装于防水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给水管上部开设有多个给水槽,水流通过给水槽从给水管中喷射而出,消能挡板固定安装于转动连接柱的底部,消能挡板用于阻挡从给水槽中喷出的水,消能挡板的底部凸设有若干个连接杆,且若干个竖直连接杆呈圆形排列,转动筒固定安装于若干个竖直连接杆的下端,转动筒上端向外侧凸设有若干径向连接杆,消能弧形板固定安装于若干个横向连接杆的一端,伞状挡板固定安装于转动筒的上部,且位于消能弧形板的下方。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泥组件包括排泥带动杆、刮板、若干个刮泥块与排泥齿块,排泥带动杆固定安装于转动筒的下部,且排泥带动杆平行于池体底部,刮板固定安装于排泥带动杆的端部,且刮板一侧滑动贴设于池体的内侧壁上,若干个刮泥块固定设置于排泥带动杆的下侧,且若干个刮泥块滑动贴设于池体底部的上表面,刮泥块围绕其中心水平顺时针转动四十五度倾斜设置,排泥齿块固定安装于排泥带动杆背离刮板一端的下侧,排泥齿块的下部形成有齿部且齿部的方向朝下,排泥齿块与若干个刮泥块平行设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刮渣组件包括刮渣带动杆、两个转动座、刮渣板与弧形离心刮渣杆,刮渣带动杆固定安装于转动连接柱的一侧并向浮渣竖直挡板方向延伸,两个转动座均通过扭簧安装在刮渣带动杆上,刮渣板固定安装于两个转动座的下侧,弧形离心刮渣杆固定安装于转动连接柱的一侧,且弧形离心刮渣杆设置于刮渣带动杆绕着转动连接柱顺时针转动九十度的前方,弧形离心刮渣杆的高度沿远离转动连接柱轴心的方向逐渐增大,弧形离心刮渣杆朝背离刮渣带动杆的方向拱起,用于刮动液面浮渣产生离心运动,移动至刮渣板的清理范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集渣组件包括腔体连接块、浮渣收集腔体、两个浮渣连接杆、第一浮渣连接板、浮渣过滤板、第二浮渣连接板与浮渣斜板,腔体连接块固定设置与池体上部的内侧壁,腔体连接块位于浮渣斜向挡板与浮渣竖直挡板之间,浮渣收集腔体固定
安装于腔体连接块的一端,且浮渣收集腔体的一端上侧壁开设有第一浮渣流动孔,浮渣收集腔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排渣管相匹配的排渣孔,排渣管设置于排渣孔内,两个浮渣连接杆固定安装于浮渣竖直挡板内侧壁且位于腔体连接块的上方,第一浮渣连接板固定安装于两个浮渣连接杆的一端,浮渣过滤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浮渣连接板后端,第二浮渣连接板固定安装于浮渣过滤板的另一端,且第二浮渣连接板开设有第二浮渣流动孔,第一浮渣连接板与第二浮渣连接板平行设置,第一浮渣流动孔的侧壁与第二浮渣流动孔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引导管,浮渣斜板固定安装于第一浮渣连接板与第二浮渣连接板的底部,且浮渣斜板的高度朝浮渣过滤板的方向逐渐增加。
[0014]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水管网将污水排放到粗格栅,粗格栅将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去除,并且通过排气管将臭气排放到除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格栅、物化处理组合池、生化处理组合池、深度处理组合池、接触消毒池、鼓风机房、储泥池、污泥脱水机房与除臭装置,粗格栅一侧设置有进水管网,且粗格栅通过管网连接设置有提升泵房,物化处理组合池通过管网与提升泵房连接,生化处理组合池通过管网与物化处理组合池连接,深度处理组合池通过管网与生化处理组合池连接,接触消毒池通过管网与深度处理组合池连接,且接触消毒池设置有尾水管网,鼓风机房通过若干进气管分别与物化处理组合池和生化处理组合池连接,储泥池通过管网与生化处理组合池连接,污泥脱水机房通过管网与储泥池连接,除臭装置通过若干排气管分别与粗格栅、提升泵房、物化处理组合池和污泥脱水机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物化处理组合池包括细格栅、曝气沉砂池与气浮沉淀池,细格栅通过管网与提升泵房连接,曝气沉砂池通过管网与细格栅连接,且曝气沉砂池通过排气管与除臭装置连接,气浮沉淀池通过管网与曝气沉砂池连接,且气浮沉淀池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组合池包括水解酸化池、改良型A/O生化池、二沉池、转盘滤池与高级氧化池,水解酸化池通过管网与气浮沉淀池连接,改良型A/O生化池通过管网与水解酸化池连接,且改良型A/O生化池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房连接,二沉池与改良型A/O生化池连接有给水管(12),二沉池与改良型A/O生化池之间连接有排泥管(15),且二沉池与储泥池之间连接有排渣管(14),转盘滤池与二沉池连接有出水管(13),高级氧化池通过管网与转盘滤池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深度处理组合池包括曝气生物滤池与高效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通过管网与高级氧化池连接,高效沉淀池通过管网与曝气生物滤池连接,且高效沉淀池与接触消毒池通过管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二沉池包括池体(10)、转动组件(20)、排泥组件(30)、刮渣组件(40)与集渣组件(50),池体(10)为圆形池,且中部向下凹设有排泥槽(11),给水管(12)固定安装于排泥槽(11)的中部并向上延伸,出水管(13)固定安装于池体(10)上部的一侧,排渣管(14)固定安装于池体(10)上部的另一侧,排泥槽(11)的底壁开设有与排泥管(15)相对应的排泥孔,排泥管(15)固定安装于排泥孔的侧壁上且位于给水管(12)的一侧,转动组件(20)转动安装在排泥槽(11)的底部且套设于给水管(12)上部外侧,排泥组件(30)固定安装于转动组件(20)的下部且滑动设置于池体(10)下部的内侧壁,刮渣组件(40)固定设置于转动组件(20)上部,集渣组件(50)固定设置于池体(10)上部的内侧壁,且集渣组件(50)与排渣管(1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池体(10)上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浮渣斜向挡板(16),池体(10)上部的内侧壁还安装有若干个固定连接块(17),且若干个固定连接块(17)位于浮渣斜向挡板(16)的上方,固定连接块(17)背离池体(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浮渣竖直挡板(171),池体(10)上部向外侧凸设有集水L形环壁(18),集水L形环壁(18)与池体(10)外侧壁之间形成有集水槽(181),且集水L形环壁(18)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出水管(13)相匹配的出水槽,出水管(13)固定安装于出水槽内,池体(10)内侧壁的顶部向上凸设有若干个溢流堰(18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生物处理能力的污水管网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池体
(10)中部上方设置有观察台,观察台与地面通过连接桥连接,转动组件(20)包括防水转动电机(21)、转动连接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伟何敏樑曹容维郑晓明王伟誉汉祖王靖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立行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