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5672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涉及基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明确区间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S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条件段作为试桩段;S3、试桩后进行场地整平;S4、场地整后进行桩位布置;S5、进行成槽设备的选型;S6、进行导墙的结构布置;S7、进行泥浆的制备;S8、进行泥浆的灌浆;S9、进行质量检测。该方法通过使用三轴搅拌桩对导墙和地下连续墙进行加固,提高了基坑的地基承载力,同时由于泥浆中含有水泥成分,大大改良了泥浆性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富水松软地质中地下连续墙成槽容易“塌孔”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施工
,具体为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21世纪,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同时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人类的一个发展方向,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也同步加快。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中,深基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土层的状态各不相同,而部分特殊土层会极大的增加基坑工程的施工难度,如在临海回填区施工时,由于该土层较为复杂、敏感,因此难以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土层的稳定性,容易出现渗流、沉降等问题。其次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只是从某一种形式上表现了基坑破坏,实际上深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具有复杂性,深基坑工程事故的表现形式往往具有多样性。
[0004]由于基坑内外土层、地质的不确定性、施工工艺的不到位、作业人员熟练程度不同,难免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需要对此高度关注。
[0005]因此,如何保证质量和安全,如何降低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基于施工区间明确区间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0009]S2、施工前按设计基底地质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条件段作为试桩段,以试桩参数作为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并根据设计要求搅拌桩施工前应做试桩,试桩数不超总量的7%;
[0010]S3、试桩后进行场地整平;
[0011]S4、场地整后进行三轴搅拌桩机的桩位布置;
[0012]S5、进行成槽设备的选型;
[0013]S6、进行导墙的结构布置;
[0014]S7、进行泥浆的制备;
[0015]S8、进行泥浆的灌浆;
[0016]S9、进行质量检测。
[001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基于水文地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
结构的腐蚀影响,基于工程地质分析判定开挖基坑后土岩稳定状态。
[001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基坑地层由上往下依次为: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中粗砂层、砾砂层、粉质粘土层、全风化碎屑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
[001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三轴搅拌桩机在进行布置时,采用三轴搅拌桩固定装置对三轴搅拌桩机进行固定;
[0020]所述三轴搅拌桩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加固架,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贯穿加固架表面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为三轴搅拌桩机上的结构,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加固槽,所述加固架两侧的下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贯穿加固槽的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的一侧焊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一端焊接在加固杆的表面,所述U型架的另一端焊接有加固板。
[002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场地整平时,清除一切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处先抽水和清淤,分层务实回填粘性土,必要时可以搅拌石灰或水泥,确保桩机站位处地基稳定。
[002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基于三轴搅拌桩机按设计图排列布置桩位,在现场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定出每根桩的桩位,并做好标记,每根桩位误差
±
5厘米。
[002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地下连续墙选择采用宝峨BC32型和宝峨BC40型液压铣槽机纯铣法成槽。
[002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导墙采用“L”型结构进行设计,基于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搭建,所述导墙比地下连续墙厚度增加100mm,轴线两侧各增加50mm。
[002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7中,制备的泥浆进一步包括以下具体组成部分:
[0026]1)水泥:用于灌浆的水泥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细度要求通过80μm方孔筛,且其筛余量不大于5%;
[0027]2)膨润土:粘粒含量不小于35%;含砂量不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大于3%;膨润土配制浆液前,应进行粉碎、除砂、细分后再入池后碱化,进行浸泡溶胀待用;
[0028]3)水:灌浆用水选用经过处理的地下水,拌浆水的温度不得高于30℃,水的PH值应大于4;
[0029]4)外加剂:添加HY

1型外加剂,以实现浆材基本不发生析水,浆材的凝固时间可控,浆液在动水条件下不分散、不易被冲释的要求;
[0030]5)掺合料:添加活性或非活性掺合料代替水泥,进行灌浆,包括但不限于粉煤灰、矿渣微粉、石粉、砂、细石;
[0031]6)水玻璃:模数为2.4~3.4,浓度为30~40波美度。
[003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中,在灌浆时需埋设孔口管,用于对强风化粉砂岩层以下地层进行“自下而上分段、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灌浆”做准备。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4]该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通过使用三轴搅拌桩对导墙和地下连
续墙进行加固,提高了基坑的地基承载力,同时由于泥浆中含有水泥成分,大大改良了泥浆性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富水松软地质中地下连续墙成槽容易“塌孔”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中三轴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中泥浆灌浆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三轴搅拌桩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1、固定架;2、安装座;3、加固架;4、搅拌轴;5、加固槽;6、加固杆;7、U型架;8、焊接板;9、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实施例:
[0042]请参阅图1,一种富水松软地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施工区间明确区间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S2、施工前按设计基底地质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条件段作为试桩段,以试桩参数作为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并根据设计要求搅拌桩施工前应做试桩,试桩数不超总量的7%;S3、试桩后进行场地整平;S4、场地整后进行三轴搅拌桩机的桩位布置;S5、进行成槽设备的选型;S6、进行导墙的结构布置;S7、进行泥浆的制备;S8、进行泥浆的灌浆;S9、进行质量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基于水文地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影响,基于工程地质分析判定开挖基坑后土岩稳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基坑地层由上往下依次为: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中粗砂层、砾砂层、粉质粘土层、全风化碎屑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搅拌桩机在进行布置时,采用三轴搅拌桩固定装置对三轴搅拌桩机进行固定;所述三轴搅拌桩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的上方设置有加固架(3),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贯穿加固架(3)表面的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为三轴搅拌桩机上的结构,所述安装座(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加固槽(5),所述加固架(3)两侧的下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贯穿加固槽(5)的加固杆(6),所述加固杆(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焊接板(8),所述焊接板(8)的一侧焊接有U型架(7),所述U型架(7)的一端焊接在加固杆(6)的表面,所述U型架(7)的另一端焊接有加固板(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松软地质防塌成槽的施工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场地整平时,清除一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淼耿永松陈烈发魏军唐芝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