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565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3
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步骤为:粗铣底层轴承槽;先利用工装对轴承座小径端工艺边进行定位压紧,找正轴承座大径端外圆和端面,保证圆跳动不大于0.02mm,之后采用φ4mm的铣刀垂直于零件端面沿轴向从上向下走刀,铣刀转速为1269r/min,进给量为100mm/min;精铣底层轴承槽;采用φ4mm的铣刀以每进给3mm则退刀一次的方式进行走刀,铣刀转速为700r/min,进给量为80mm/min;粗铣上层轴承槽;采用φ3mm的铣刀对防干涉槽进行逐层铣削,给精铣留0.1mm余量,铣刀转速为1000r/min,进给量为40mm/min;精铣上层轴承槽;采用φ3mm的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中的高温合金使用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航空发动机内的转子件是高温合金的主要应用部件,以GH4169高温合金为例,其具有综合力学性能好以及锻造、热处理和焊接工艺性能优良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难加工的特点,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黏刀现象,进而导致加工面出现严重的硬化现象,被加工零件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和扭曲,加工精度不易保证。
[0003]以GH4169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零件为例,其属于环型薄壁结构件,在其上需要加工防转槽,目前主要采用拉削加工、电火花加工或电解加工方式实现。但是,当采用拉削加工方式时,由于会产生很大的切削力,零件容易产生拉削变形,并且不同尺寸的防转槽都需要单独配套一组拉刀,而拉刀的制造成本高昂,导致拉削加工的经济性较差。当采用电火花加工方式时,电火花加工电极与零件的接触面积大,造成放电面积有限,存在去余量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加工长度内需要分段分次加工完成,零件容易产生较大变形;此外,电火花加工时会在零件表面产生重熔层,使金属表面质地变得不均匀,容易产生微裂纹,降低了零件的表面质量。当采用电解加工方式时,受到零件的结构限制,零件的装夹困难,这给电解加工设备的阴极和夹具设计和修正也带来了困难,导致电解加工的准备周期特别长,加工成本最高,因此其只适用于小批量零件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铣削加工方式,加工过程中能够避免黏刀现象的发生,避免加工面出现严重的硬化现象,避免被加工零件产生较大变形和扭曲,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粗铣底层轴承槽
[0007]先利用工装对轴承座小径端工艺边进行定位压紧,找正轴承座大径端外圆和端面,保证圆跳动不大于0.02mm,之后采用φ4mm的铣刀垂直于零件端面沿轴向从上向下走刀,铣刀转速为1269r/min,进给量为100mm/min;
[0008]步骤二:精铣底层轴承槽
[0009]采用φ4mm的铣刀以每进给3mm则退刀一次的方式进行走刀,铣刀转速为700r/min,进给量为80mm/min;
[0010]步骤三:粗铣上层轴承槽
[0011]采用φ3mm的铣刀对防干涉槽进行逐层铣削,给精铣留0.1mm余量,铣刀转速为
1000r/min,进给量为40mm/min;
[0012]步骤四:精铣上层轴承槽
[0013]采用φ3mm的28
°
~35
°
螺旋角立铣刀垂直于零件轴线沿轴向进行轮廓铣,去除0.1mm的余量,铣刀转速为1300r/min,进给量为60mm/min。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的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铣削加工方式,加工过程中能够避免黏刀现象的发生,避免加工面出现严重的硬化现象,避免被加工零件产生较大变形和扭曲,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双层轴承防转槽与轴承座的位置关系图;
[0017]图中,1—轴承座,2—双层轴承防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轴承座1内距端面50mm的φ203mm内孔处包含4个双层轴承防转槽2,该双层轴承防转槽2的宽度为40mm,具有R1.5mm的圆倒角,位置度为0.1mm,双层轴承防转槽2处于φ203mm内孔的圆弧型面上,材料周向分布不均匀。
[0020]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一:粗铣底层轴承槽
[0022]先利用工装对轴承座小径端工艺边进行定位压紧,找正轴承座1大径端外圆和端面,保证圆跳动不大于0.02mm,之后采用φ4mm的铣刀垂直于零件端面沿轴向从上向下走刀,铣刀转速为1269r/min,进给量为100mm/min;具体的,由于双层轴承防转槽2处于φ203mm内孔的圆弧型面上,材料周向分布不均匀,致使刀具处于侧向受力状态,因此采用小直径铣刀;
[0023]步骤二:精铣底层轴承槽
[0024]采用φ4mm的铣刀以每进给3mm则退刀一次的方式进行走刀,铣刀转速为700r/min,进给量为80mm/min;具体的,由于容屑空间小,排屑困难,同时切削液不能到达铣刀的全部,切削热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引起热量聚集而影响刀具寿命,因此采用断续式进给方式;
[0025]步骤三:粗铣上层轴承槽
[0026]采用φ3mm的铣刀对防干涉槽进行逐层铣削,给精铣留0.1mm余量,铣刀转速为1000r/min,进给量为40mm/min;具体的,防干涉槽的深度为1mm,宽度为1.5mm,倒圆角为R1.5mm,加工时存在刀具振动大的问题,因此采用逐层铣削进给方式;
[0027]步骤四:精铣上层轴承槽
[0028]采用φ3mm的28
°
~35
°
螺旋角立铣刀垂直于零件轴线沿轴向进行轮廓铣,去除0.1mm的余量,铣刀转速为1300r/min,进给量为60mm/min;具体的,进行轮廓铣之前,需要先在仿真软件中对复杂的型面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和模拟,避免零件和刀具之间发生干涉现象,优化切削路线和切削参数,减少刀具振动对零件的影响;在轮廓铣过程中,需要充分浇
注切削液,降低温度的上升,从而抑制热变形;之所以采用28
°
~35
°
螺旋角立铣刀,目的是保证刀具在长时间切削时不削弱刀齿,以减小因刀具与零件的摩擦产生的热磨损,避免切削力的下降;采用较大的转速和进给,既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又可以提高零件表面质量。
[0029]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合金双层轴承防转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粗铣底层轴承槽先利用工装对轴承座小径端工艺边进行定位压紧,找正轴承座大径端外圆和端面,保证圆跳动不大于0.02mm,之后采用φ4mm的铣刀垂直于零件端面沿轴向从上向下走刀,铣刀转速为1269r/min,进给量为100mm/min;步骤二:精铣底层轴承槽采用φ4mm的铣刀以每进给3mm则退刀一次的方式进行走刀,铣刀转速为700r/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威张晓霞宁旭超里泽房雨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