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64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用以克服现有功率二极管正向导通性能与方向性能的制约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的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的基础上,通过分次离子注入工艺,增大了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区的间距,实现了在不改变器件耐压水平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电流密度;或者通过刻蚀沟槽后用多晶硅区域来替代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区和肖特基接触,实现了器件更大的电流密度,更小的泄漏电流和更多的导通压降选择;综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牺牲反向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器件的正向导通性能,有效改善了器件的整体性能。的整体性能。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
,具体提供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碳化硅材料被认为是最有望在高温、高压、大功率和高频领域取代硅材料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在大功率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常作为大功率整流器件应用在新能源和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目前,碳化硅晶圆的制备工艺越来越成熟,碳化硅功率二极管作为结构最简单的功率器件,制备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已有相应的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器件商品化。
[0003]传统功率二极管通常采用结势垒肖特基(JBS)结构,该结构综合了PiN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的优势,是目前的主流功率二极管结构。对于传统功率二极管器件,如何协调器件的正向电流密度、导通压降、反向耐压与漏电流密度等性能之间的矛盾一直是研究热点;一般来说,提高器件正向电流密度的方法就是提高半导体材料的掺杂浓度,但是这种方法又会大幅度降低器件的反向耐压,同时也会带来器件反向漏电流增加的问题。因此,找到突破上述限制的解决方法成为了目前热门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用以克服现有功率二极管正向导通性能与方向性能的制约关系;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的基础上,提出在相同的耐压等级下具有更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改进结构,同时该结构不引入不可接受的反向泄漏电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1、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5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5上方形成的第一导电类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4中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3,在宽掺杂区3上方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2,在窄掺杂区2上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阳极金属1,在碳化硅外延层4上方与之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肖特基金属7,肖特基金属7位于阳极金属1之间。
[0007]2、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5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5上方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4中分别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3与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区8,在宽掺杂区3上方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2,在窄掺杂区2上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阳极金属1,在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区8上方与之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肖特基金属7,肖特基金属7位于阳极金属1之间。
[0008]3、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5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5上方形成的第一导电类
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4中分别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区3与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区8,在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区3与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区8上方覆盖的多晶硅区,在多晶硅区上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阳极金属1。
[0009]进一步的,上述第1、2类碳化硅功率二极管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替换为窄多晶硅区,窄多晶硅区为第二导电类型或第一导电类型。更进一步的,所述肖特基金属替换为多晶硅区,并与外延层形成多晶硅和碳化硅的异质结。
[0010]进一步的,上述第1、2类碳化硅功率二极管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替换为宽多晶硅区,宽多晶硅区的宽度与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相等,宽多晶硅区为第二导电类型或第一导电类型。更进一步的,所述肖特基金属替换为多晶硅区,并与外延层形成多晶硅和碳化硅的异质结。
[0011]进一步的,上述第2、3类碳化硅功率二极管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区8的深度小于等于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
[0012]进一步的,上述第3类碳化硅功率二极管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区3上方全部或部分被多晶硅区覆盖。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在现有的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的基础上,通过分次离子注入工艺,增大了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区2的间距,实现了在不改变器件耐压水平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电流密度;或者通过刻蚀沟槽后用多晶硅区域来替代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区2和肖特基接触,实现了器件更大的电流密度,更小的泄漏电流和更多的导通压降选择;综上,本专利技术在不牺牲反向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器件的正向导通性能,有效改善了器件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4提供的另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5提供的另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实施例6提供的另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实施例7提供的另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8提供的另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与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器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5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5上方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形成的第一导电类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4中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3、且分别位于两端,在宽掺杂区3上方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2,在窄掺杂区2上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阳极金属1,在碳化硅外延层4上方与之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肖特基金属7,肖特基金属7位于阳极金属1之间。该器件相比传统器件而言,减小了部分掺杂区(即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2)的宽度,使得二极管导通电阻降低的同时,增加了肖特基接触的面积,而且保留的宽掺杂区屏蔽层(即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3),使得器件的耐压几乎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正向电流密度的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功率二极管器件,其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5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5上方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4中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3和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上方形成的第一导电类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中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3),在宽掺杂区上方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2),在窄掺杂区上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阳极金属(1),在外延层(4)上方与之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肖特基金属(7),肖特基金属位于阳极金属之间。2.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上方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中分别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宽掺杂区(3)与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区(8),在宽掺杂区上方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窄掺杂区(2),在窄掺杂区上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阳极金属(1),在第一导电类型CSL掺杂区(8)上方与之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肖特基金属(7),肖特基金属位于阳极金属之间。3.高正向电流密度的新型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衬底(5),在碳化硅衬底下方与之形成欧姆接触的阴极金属(6),在碳化硅衬底上方形成的第一导电类型碳化硅外延层(4),在外延层中分别形成的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谋夫陈宗棋于宁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