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63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拦渣坝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包括拦渣坝体和透水孔,拦渣坝体的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迎水坡,拦渣坝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适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支撑侧柱和底支撑主柱,有利于通过支撑侧柱和底支撑主柱来对拦渣坝体进行初步的加固,在通过支撑侧柱和底支撑主柱整体倾斜的角度,来提高拦渣坝体在面对大流量的水流时,提高拦渣坝体的稳定程度,在通过底支撑主柱上支撑块的设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拦渣坝体的稳定性,利于避免出现拦渣坝体被较大流量冲垮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稳定程度,对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拦渣坝
,具体是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导流洞进口相关建筑物的上游河流,一般会随水流漂流大量的杂物,这些杂物如果不加阻拦,随水流冲向下游后,会对河流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造成一定程度危害,这是便会在水利水电工程所在河道的上游修建拦渣坝,对杂物进行拦截,其中透水式拦渣坝使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拦渣坝,因为透水式拦渣坝所在的河流一般水流量较大,对拦渣坝透水能力要求较高。
[0003]现有的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在进行使用时,因其所在河流流量较大,这使得多孔的拦渣坝能够正常工作的时间相对其他拦渣坝较少,因一些地方为了便就地取材,会采用土石混合及铁丝和土石混合方式来搭建拦渣坝,这会导致拦渣坝自身结构的疏松,且与河流的两侧及底部连接不够牢固,导致其在面对较大的水流量时会出现被冲垮的情况,这会导致拦渣坝所阻挡的杂物会快速的流向下游,会对下游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具有支撑能力强的优点,本技术通过设有支撑侧柱和底支撑主柱,利于提高整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拦渣坝体的稳定性,利于避免出现拦渣坝体被较大流量冲垮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稳定程度,对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包括拦渣坝体和透水孔,所述拦渣坝体的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迎水坡,所述拦渣坝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适配槽,所述第一适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柱,所述拦渣坝体的外表面位于迎水坡两两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的周围开设有透水支孔,所述拦渣坝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适配槽,所述迎水坡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适配槽,所述第三适配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支撑主柱,所述第二适配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支撑次柱。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透水孔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三十度,所述拦渣坝体正面靠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水位刻度线。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透水支孔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四十五度,所述支撑侧柱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七十度。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拦渣坝体整体呈现四棱台状,所述拦渣坝体的正面及背部均为坡状,所述迎水坡靠近正面的一次呈现倾斜状,所述迎水坡的背部与拦渣坝体的正面相贴合,且迎水坡与拦渣坝体为无缝连接。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支撑主柱与底支撑次柱的构造一致,所述底支撑主柱与底支撑次柱的大小比为五比七。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支撑主柱的左右两侧固定卡接有支撑块,所述底支撑主柱与支撑块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固定杆。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正面及背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靠近正面及背部的位置均固定套接有限位固定块,所述底支撑主柱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与透水孔倾斜的角度一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设有支撑侧柱和底支撑主柱,有利于通过支撑侧柱和底支撑主柱来对拦渣坝体进行初步的加固,在通过支撑侧柱和底支撑主柱整体倾斜的角度,来提高拦渣坝体在面对大流量的水流时,提高拦渣坝体的稳定程度,在通过底支撑主柱上支撑块的设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拦渣坝体的稳定性,利于避免出现拦渣坝体被较大流量冲垮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稳定程度,对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支撑侧柱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底支撑主柱示意图。
[0018]图中:1、拦渣坝体;2、迎水坡;3、支撑侧柱;4、透水孔;5、水位刻度线;6、透水支孔;7、底支撑次柱;8、底支撑主柱;9、第一适配槽;10、第二适配槽;11、第三适配槽;12、支撑块;13、连接孔;14、固定杆;15、限位固定块;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包括拦渣坝体1和透水孔4,拦渣坝体1的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迎水坡2,拦渣坝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适配槽9,第一适配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柱3,拦渣坝体1的外表面位于迎水坡2两两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透水孔4,透水孔4的周围开设有透水支孔6,拦渣坝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适配槽11,迎水坡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适配槽10,第三适配槽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支撑主柱8,第二适配槽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支撑次柱7,提高了整体的稳定程度,对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1]如图2所示,透水孔4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三十度,拦渣坝体1正面靠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水位刻度线5。
[002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透水孔4的设有,利于将水流快速的导流向下,利于缓解水流带来的冲击力。
[0023]如图3所示,透水支孔6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四十五度,支撑侧柱3整
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七十度。
[002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撑侧柱3的设有,利于听过支撑侧柱3对拦渣坝体1的两侧进行加固,以此来保证拦渣坝体1左右两侧的稳定性。
[0025]如图3所示,拦渣坝体1整体呈现四棱台状,拦渣坝体1的正面及背部均为坡状,迎水坡2靠近正面的一次呈现倾斜状,迎水坡2的背部与拦渣坝体1的正面相贴合,且迎水坡2与拦渣坝体1为无缝连接。
[00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拦渣坝体1的设有,拦渣坝体1整体采用混凝土搭建,通过拦渣坝体1的一体化制成,进一步的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0027]如图4所示,底支撑主柱8与底支撑次柱7的构造一致,底支撑主柱8与底支撑次柱7的大小比为五比七。
[00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底支撑主柱8的设有,进一步的提高拦渣坝体1底部的支撑能力,避免出现底部支撑力不足的情况。
[0029]如图4所示,底支撑主柱8的左右两侧固定卡接有支撑块12,底支撑主柱8与支撑块12上均开设有连接孔13,连接孔1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固定杆14。
[00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撑块12的设有,利于将底支撑主柱8承受的冲击力进行分化,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的支撑作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包括拦渣坝体(1)和透水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渣坝体(1)的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迎水坡(2),所述拦渣坝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适配槽(9),所述第一适配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柱(3),所述拦渣坝体(1)的外表面位于迎水坡(2)两两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透水孔(4),所述透水孔(4)的周围开设有透水支孔(6),所述拦渣坝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适配槽(11),所述迎水坡(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适配槽(10),所述第三适配槽(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支撑主柱(8),所述第二适配槽(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支撑次柱(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4)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三十度,所述拦渣坝体(1)正面靠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水位刻度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支孔(6)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四十五度,所述支撑侧柱(3)整体呈现倾斜状,且倾斜的角度为七十度。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倩王贻琴周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水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