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39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灭火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带、输送辊和输送辊驱动件;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架、控制器和用于检测灭火器瓶体的检测件;次品传送装置,次品输送装置包括次品传送带;其中,输送带安装在输送架上,输送辊在输送辊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输送带运转,控制器和检测件均安装在安装架上,控制器可控制输送装置、检测件和次品传送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不会在灭火器瓶体表面残留水分。灭火器瓶体表面残留水分。灭火器瓶体表面残留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灭火器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灭火器在生产过程中,灭火器瓶体经过焊接成型后,需要对灭火器瓶体进行气密性检测,目前常规的检测方式是通过工人手动向灭火器瓶体中充入高压气体,然后将其放入水中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气泡的方式进行气密性检测作业,这种检测方式完全依赖于工人操作,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检测效率较低,同时还容易因为疏于观察导致检测准确性下降的现象,而且灭火器在水中检测后其表面残留的水分还需额外进行处理,非常不便,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达到了减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的效果。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
[0005]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带、输送辊和输送辊驱动件;
[0006]还包括:
[0007]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架、控制器和用于检测灭火器瓶体的检测件;
[0008]次品传送装置,所述次品输送装置包括次品传送带;
[0009]其中,所述输送带安装在输送架上,所述输送辊在输送辊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输送带运转,控制器和检测件均安装在安装架上,控制器可控制输送装置、检测件和次品传送装置。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待测的灭火器瓶体沿输送带方向均匀间隔输送,通过检测装置对移动至检测位置的灭火器瓶体进行检测,合格品在检测后继续沿输送带移动以进入后续工序,不合格品则移动至次品传送装置进行回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不会在灭火器瓶体表面残留水分。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还包括:
[0012]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设置在安装架上;
[0013]检测头安装座,所述检测头安装座上设置有高压气输入口和传感器接口;
[0014]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上设置有高压气输出口和气压传感器;
[0015]其中,所述升降驱动件可带动检测头安装座升降移动,所述检测头安装在检测头安装座上,所述高压气输入口与高压气输出口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与传感器接口电连接,所述检测头可以与灭火器瓶体的瓶口密封接触。
[0016]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待检测的灭火器瓶体移动至检测件的正下方后,输送带停止运转,同时升降驱动件启动带动检测头安装座下降,检测头随检测头安装座的下降一同下
降,并将检测头由灭火器瓶体的开口插入灭火器瓶体内部,高压气输出口以及气压传感器随检测头一同插入灭火器瓶体中,同时密封圈与灭火器瓶体的开口的内壁接触形成一重密封,压力密封垫与灭火器瓶体的开口的端面压力接触形成二重密封,密封气囊可形成三重密封,将高压气体由高压气输入口输入并有高压气输出口输送至灭火器瓶体的内部,带加压到目标值后停止加压,通过气压传感器对灭火器瓶体内部的压力值进行监测,在压力值稳定一段时间后,控制器判定为合格品,并对灭火器瓶体进行泄压,接着由升降驱动件带动使得检测头拔出,启动输送带将下一待测灭火器瓶体移动至检测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在气密性检测过程中,检测件与灭火器瓶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好,提高了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头还包括:
[0018]大径段,所述大径段与检测头安装座连接,所述大径段的下表面设置有压力密封垫;
[0019]小径段,所述小径段上设置有密封圈和密封气囊;
[0020]其中,所述小径段安装在大径段的下端。
[0021]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待检测的灭火器瓶体移动至检测件的正下方后,输送带停止运转,同时升降驱动件启动带动检测头安装座下降,检测头随之一同下降并将其小径段由灭火器瓶体的开口插入灭火器瓶体内部,通过密封圈和密封气囊进行密封,同时大径段的下表面与灭火器瓶体的开口的上端面压力接触,从而通过压力密封垫形成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效果好,减少了气密性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提高了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气囊还包括:
[0023]气囊本体,所述气囊本体底部设置有与高压气输出口连通的充气口;
[0024]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置在气囊主体的上表面;
[0025]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设置在气囊主体的下表面;
[0026]其中,所述耐磨层与防滑层均与气囊主体固定连接。
[0027]在本技术方案中,灭火器瓶体在检测过程中,随着灭火器瓶体内部的不断加压,高压气体可由充气口进入到气囊本体内部从而将密封气囊充分鼓起,保证密封气囊的密封效果,耐磨层能够提高气囊本体的耐磨性能,防止气囊本体在检测头插拔过程中被磨损,防滑层能够提高气囊本体的安装稳定性,防止气囊本体在检测头插拔过程中出现滑动脱落的现象。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气囊还包括:
[0029]侧防护板,所述侧防护板设置在气囊本体的两侧。
[0030]在本技术方案中,侧防护板能够进一步保护气囊本体,防止气囊本体出现损坏的现象。
[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0032]机械压力表,所述机械压力表设置在检测头安装座上;
[0033]压力表气管,所述压力表气管设置在检测头上;
[0034]其中,所述压力表气管可将机械压力表的接口与灭火器瓶体内部连通。
[0035]在本技术方案中,灭火器瓶体在检测过程中,其内部在加压后,机械压力表能够与
气压传感器一通对灭火器媒体内部的压力稳定性进行检测,并且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灭火器瓶体内部的压力进行反馈,防止气压传感器因损坏而导致气密性检测失效的情况出现,保证了气密性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00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次品传送装置还包括:
[0037]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次品传送带的两侧;
[0038]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设置在次品传送带上,所述限位凹槽的中心处设置有负压孔;
[0039]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在负压孔的下方;
[0040]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设置在次品传送带的一侧用于移动灭火器瓶体;
[0041]其中,所述抽风机的数量与负压孔的数量对应。
[0042]所述抽风机的进气口处设置有柔性支撑气管。
[0043]在本技术方案中,灭火器瓶体在检测过程中,瓶体内部的气压无法稳定时,控制器判定其为次品,并启动次品传送装置,机械手将不合格的灭火器瓶体移动至次品传送带上进行回收,灭火器瓶体被机械手防止在限位凹槽中并随着次品传送带移动,灭火器瓶体放置在限位凹槽中时将负压孔的一端封闭,从而使得负压孔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将灭火器瓶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1),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100)、输送带(101)、输送辊(102)和输送辊驱动件;还包括: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安装架(200)、控制器(201)和用于检测灭火器瓶体的检测件(3);次品传送装置(4),所述次品输送装置(4)包括次品传送带(40);其中,所述输送带(101)安装在输送架(100)上,所述输送辊(102)在输送辊(102)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输送带(101)运转,控制器(201)和检测件(3)均安装在安装架(200)上,控制器(201)可控制输送装置(1)、检测件(3)和次品传送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3)还包括:升降驱动件(30),所述升降驱动件(30)设置在安装架(200)上;检测头安装座(31),所述检测头安装座(31)上设置有高压气输入口(310)和传感器接口(311);检测头(32),所述检测头(32)上设置有高压气输出口(320)和气压传感器(321);其中,所述升降驱动件(30)可带动检测头安装座(31)升降移动,所述检测头(32)安装在检测头安装座(31)上,所述高压气输入口(310)与高压气输出口(320)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321)与传感器接口(311)电连接,所述检测头(32)可以与灭火器瓶体的瓶口密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头(32)还包括:大径段(322),所述大径段(322)与检测头安装座(31)连接,所述大径段(322)的下表面设置有压力密封垫;小径段(323),所述小径段(323)上设置有密封圈(5)和密封气囊(6);其中,所述小径段(323)安装在大径段(322)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气囊(6)还包括:气囊本体(60),所述气囊本体(60)底部设置有与高压气输出口(320)连通的充气口(61);耐磨层(62),所述耐磨层(62)设置在气囊主体(60)的上表面;防滑层(63),所述防滑层(63)设置在气囊主体(60)的下表面;其中,所述耐磨层(62)与防滑层(63)均与气囊主体(60)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灭火器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气囊(6)还包括:侧防护板(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勇华
申请(专利权)人:京开消防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