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热机构、电器盒、室外机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339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热机构、电器盒、室外机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热组件与热源接触时,导热效果不佳以及导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热机构,包括吸热组件、导热组件和散热组件,其中,吸热组件与发热器件接触,并且吸热组件上设置有吸热部,吸热部用于吸收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导热组件用于连接吸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位于远离发热器件的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热机构,可将发热器件表面的热量快速转移至导热组件,并经导热组件传导至散热组件处释放,进而可提高吸热组件的导热效果和导热效率,提高发热器件的散热性能。提高发热器件的散热性能。提高发热器件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热机构、电器盒、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传热机构、电器盒、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多联室外机领域,机组外部的微尘、小生物、水汽等可通过电器盒上的通风孔进入电器盒内,使电器盒内元器件表面聚集灰尘或受潮,造成元器件表面温度过高或短路等问题。为此,行业内普遍采用全面密封电器盒以解决此问题,但与此同时,全密封电器盒使得元器件产生的热量无法通过通风孔散出,造成热量在电器盒内聚集,导致元器件温度过高而被损坏。
[0003]为解决元器件产生的热量无法通过通风孔散出的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在电器盒内安装风扇,通过风扇使电器盒内空气流动,从而使电器盒内各处温度均匀。申请人发现,通过风扇使电器盒内各处温度均匀的方案,至少存在风扇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低和售后维修困难的问题。具体的,风扇使用寿命短一般为1万小时左右,极端工况下,风扇的使用寿命更短,需要经常更换风扇,增加售后难度和成本;另外,风扇可靠性低,一旦风扇发生故障,电器盒内温度上升,导致元器件接连失效,使售后维修范围和维修难度加大。
[0004]针对电子组件的散热问题,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解决方式,除了直接以散热组件局部接触于该热源上,以增加其整体的散热效果外,也有利用一导热效率较佳的导热组件(例如:导热管)以其局部接触于该热源,且该导热组件另结合一散热组件(例如:散热片、风扇),利用该导热组件将热源的热量传输至远程,并由散热组件加以发散,以减缓热量过度集中的问题。但是,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导热组件与热源接触时,导热效果不佳,导热效率不高,从而使得电子组件的散热性能不佳。因此,为了提高导热组件与热源之间的导热效果和导热效率,急需对现有技术中的导热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传热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热组件与热源接触时,导热效果不佳以及导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传热机构,包括吸热组件、导热组件和散热组件,其中,所述吸热组件与发热器件接触,并且所述吸热组件上设置有吸热部,所述吸热部用于吸收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所述导热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吸热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位于远离发热器件的区域。
[000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热部包括第一导热胶层,所述第一导热胶层设置于所述吸热组件和所述发热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且所述第一导热胶层位于所述吸热组件和所述发热器件相接触处。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热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用于安装所述发热器件,并且所述第一导热胶层设置于所述安置腔底部。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置腔的深度满足:H1≥1mm,所述第一导热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安置腔的深度;其中,H1为所述安置腔的深度。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热部包括吸热柱,所述吸热柱凸出于所述吸热组件的基板表面,并且所述吸热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器件之间。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热柱与所述发热器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处设置有第二导热胶层,所述第二导热胶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吸热柱和所述发热器件接触。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间隙的宽度满足:0.5mm≤H2≤4mm,所述第二导热胶层的厚度与所述间隙的宽度相同,其中,H2为所述吸热柱与所述发热器件之间的间隙。
[00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至少一根导热管,所述吸热组件的基板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安装所述导热管。
[00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热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通道与所述导热管之间间隙内的第三导热胶层,所述第三导热胶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通道和所述导热管接触。
[001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道位于所述基板的安置腔的中心处,并且所述通道的数量与所述导热管的数量相匹配。
[001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道与所述安置腔底面之间的距离满足:0≤H3≤10mm,其中,H3为所述通道与所述安置腔底面之间的距离。
[0018]本技术提供的传热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的传热机构,包括吸热组件、导热组件和散热组件,其中,吸热组件与发热器件接触,并且吸热组件上设置有吸热部,吸热部用于吸收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导热组件用于连接吸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位于远离发热器件的区域,一方面,通过吸热组件、导热组件和散热组件的作用,可将发热器件表面的热量传递至远离发热器件的区域释放,避免热量集中于发热器件表面而导致发热器件被烧毁的问题,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风扇使电器盒内各处温度均匀的方案,本技术的传热机构用于为电器盒内的发热器件散热时,还具有装配简单、无需电力驱动、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售后维修方便、售后成本低的优势;另一方面,吸热组件上设置有吸热部,吸热部可用于吸收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从而可将发热器件表面的热量快速转移至导热组件,并经导热组件传导至散热组件处释放,进而可提高吸热组件的导热效果和导热效率,提高发热器件的散热性能,即本技术的传热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热组件与热源接触时,导热效果不佳以及导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0020]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器盒。
[0021]本技术的电器盒,包括电器盒主体和传热机构,其中,所述传热机构为本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传热机构,所述电器盒主体内的功率器件为发热器件。
[002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器盒主体为密闭结构。
[0023]本技术提供的电器盒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4]本技术的电器盒,包括本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传热机构,利用传热机构为电器盒主体内的功率器件散热,由于传热机构具有导热效果好和导热效率高的优势,从而可使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转移至低温区域释放,使得功率器件的散热性能提
高,电器盒的可靠性提高。
[0025]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外机。
[0026]本技术的室外机,包括室外机主体和电器盒,其中,所述电器盒为本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安装于所述室外机主体的机壳内。
[0027]本技术提供的室外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8]本技术的室外机,包括本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电器盒,由于电器盒的可靠性提高,从而可使室外机的可靠性提高。
[0029]本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0030]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所述室外机为本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连接。
[0031]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组件(10)、导热组件(20)和散热组件(30),其中,所述吸热组件(10)与发热器件接触,并且所述吸热组件(10)上设置有吸热部,所述吸热部用于吸收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所述导热组件(20)用于连接所述吸热组件(10)和所述散热组件(30);所述散热组件(30)位于远离发热器件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包括第一导热胶层(1011),所述第一导热胶层(1011)设置于所述吸热组件(10)和所述发热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且所述第一导热胶层(1011)位于所述吸热组件(10)和所述发热器件相接触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10)包括基板(101),所述基板(101)上设置有安置腔(1012),所述安置腔(1012)用于安装所述发热器件,并且所述第一导热胶层(1011)设置于所述安置腔(1012)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腔(1012)的深度满足:H1≥1mm,所述第一导热胶层(1011)的厚度小于所述安置腔(1012)的深度;其中,H1为所述安置腔(1012)的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包括吸热柱(1013),所述吸热柱(1013)凸出于所述吸热组件(10)的基板(101)表面,并且所述吸热柱(101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器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柱(1013)与所述发热器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处设置有第二导热胶层(1014),所述第二导热胶层(101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吸热柱(1013)和所述发热器件接触。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琪吴梅彬张红梅袁国炉李子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