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325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包括: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SWISS整流单元,SWISS整流单元将经由滤波单元滤波后的交流输入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流控逆变单元,连接SWISS整流单元,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脉冲信号;地面端隔离谐振单元,连接流控逆变单元,将高频脉冲信号转换为谐振信号并输出;车载端谐振单元,连接车载端整流单元,车载端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汽车电池,车载端谐振单元接收谐振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车载端整流单元对脉冲信号进行整流后为汽车电池充电。有益效果是攻克无线充电效率低、电网污染大、电池充电范围窄、地面和车载线圈对齐误差大等难题,兼容三相快速充电和单相居家充电。单相居家充电。单相居家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度过漫长炎热的2022年夏季,碳排放超标给人民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降污的指标,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消费者出行的首选。
[0003]然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低、充电慢、成本高、尤其是无人驾驶汽车亏电后的无人值守充电等问题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0005]地面充电端,所述地面充电端包括:
[0006]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接入外部的交流输入电源,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SWISS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SWISS整流单元用于将经由所述滤波单元滤波后的所述交流输入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
[0007]流控逆变单元,所述流控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高频脉冲信号;
[0008]地面端隔离谐振单元,所述地面端隔离谐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控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将所述高频脉冲信号转换为谐振信号并输出;
[0009]车载充电端,无线连接所述地面充电端,所述车载充电端包括:
[0010]车载端谐振单元,所述车载端谐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车载端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车载端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汽车电池,所述车载端谐振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谐振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所述车载端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脉冲信号进行整流后为所述汽车电池充电。
[0011]优选的,所述滤波单元包括:
[0012]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电源,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
[0013]第二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电源,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
[0014]第三滤波电感,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电源,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滤波电容接地;
[0015]所述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的输入端。
[0016]优选的,所述交流输入电源为三相交流电源,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A相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一端,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B相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一端,所述三相交流
电源的C相连接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一端。
[0017]优选的,所述地面充电端还包括地面控制单元,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所述SWISS整流单元包括:
[0018]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
[0019]第三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
[0020]第五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
[0021]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0022]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与第四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0023]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与第六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0024]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和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
[0025]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和所述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
[0026]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地面控制单元;
[0027]第一降压储能电感,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滤波电容的正极;
[0028]第二降压储能电感,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五滤波电容的负极;
[0029]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
[0030]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流控逆变单元的输入端。
[0031]优选的,所述地面充电端还包括地面控制单元,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所述SWISS整流单元包括:
[0032]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
[0033]第三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
[0034]第五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
[0035]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0036]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与第四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0037]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与第六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0038]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地面控制单元;
[0039]第一降压储能电感,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的一端连接第四滤波电容的正极;
[0040]第二降压储能电感,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五滤波电容的负极;
[0041]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
[0042]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流控逆变单元的输入端。
[0043]优选的,所述交流输入电源为单相交流电源,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一端,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零线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四滤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充电端,所述地面充电端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接入外部的交流输入电源,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SWISS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SWISS整流单元用于将经由所述滤波单元滤波后的所述交流输入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流控逆变单元,所述流控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高频脉冲信号;地面端隔离谐振单元,所述地面端隔离谐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控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将所述高频脉冲信号转换为谐振信号并输出;车载充电端,无线连接所述地面充电端,所述车载充电端包括:车载端谐振单元,所述车载端谐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车载端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车载端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汽车电池,所述车载端谐振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谐振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所述车载端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脉冲信号进行整流后为所述汽车电池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电源,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第二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电源,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第三滤波电感,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电源,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滤波电容接地;所述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的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电源为三相交流电源,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A相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一端,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B相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一端,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C相连接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充电端还包括地面控制单元,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所述SWISS整流单元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第三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第五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与第四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与第六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和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和所述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地面控制单元;第一降压储能电感,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滤波电容的正极;第二降压储能电感,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五滤波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降压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二降压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流控逆变单元的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充电端还包括地面控制单元,连接所述SWISS整流单元,所述SWISS整流单元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第三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第五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六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与第四晶体管共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锋杨国勋罗嗣锦寇秋林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