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199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及系统,接收不同船舶停入港口的泊船申请信息,并从泊船申请信息中提取需求特征,基于所有船舶的需求特征建立每个船舶的需求申请画像;确定港口划分的泊位数量以及对应每个泊位配置的岸桥数量,根据泊位类型和船舶入港排队原则初步建立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基于岸桥联合动态调度操作更改岸桥匹配的泊位对象,以岸桥的再分配结果重新优化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匹配需求申请画像和优化后的动态调度模型,并为该船舶分配符合船舶泊船需求的泊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快了每个泊位的工作效率,处于排队状态的船舶可以提前进入泊位进行货物装卸操作。货物装卸操作。货物装卸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泊位分配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港口吞吐量的不断提升,每日进港和离港的船舶数量日益增加,亟需开发高效安全的港口管理系统,在整个港口作业过程中,处于码头前沿的泊位资源显得格外重要,泊位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加快船舶的装卸过程,加快整个港口作业效率。
[0003]船舶到达港口后,因各种因素影响,可能并不会立即进行靠泊作业,会在锚地等待码头调度人员的安排。目前有很多港口是采取先到先服务的策略,船舶按照来港时间顺序在锚地排队等待,有空闲泊位时则依次靠泊等待作业。目前的这一方式还存在的缺陷如下:
[0004]为每个船舶分配额定的岸桥,空余泊位如果与等待的船舶规格不符合时,则需要等待至与该船舶尺寸匹配的泊位空闲时才能靠泊工作,而空余泊位上的岸桥则为待机状态,导致整个港口泊位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每个船舶分配额定的岸桥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00、接收不同船舶停入港口的泊船申请信息,并从所述泊船申请信息中提取需求特征,基于所有船舶的需求特征建立每个船舶的需求申请画像;
[0009]步骤200、确定港口划分的泊位数量以及对应每个泊位配置的岸桥数量,根据泊位类型和船舶入港排队原则初步建立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基于岸桥联合动态调度操作更改所述岸桥匹配的泊位对象,以所述岸桥的再分配结果重新优化每个泊位的所述动态调度模型;
[0010]步骤300、匹配需求申请画像和优化后的动态调度模型,并为该船舶分配符合船舶泊船需求的泊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从船舶的泊船申请信息中提取的需求特征包括船舶进港时间点、卸载货物总量、船舶离港时间点以及船舶尺寸规格;
[0012]所述需求申请画像用于设定与优化后的动态调度模型进行匹配时的不同需求特征的匹配优先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依据泊位的泊位类型设定港口划分的泊位数量,所述泊位类型分为离散型泊位和连续型泊位,所述离散型泊位的大小设定为固定状态,在相同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传播停靠在单一的泊位上,所述连续型泊位无固定尺寸;
[0014]每个泊位上存在有至少一个额定配置的固定式岸桥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配置到该
泊位的调度式岸桥,且该活动配置的调度式岸桥只能转移至与该泊位相邻的其他泊位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初步建立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的实现方式具体为:
[0016]确定每个泊位与调度到该泊位的岸桥之间的映射关系;
[0017]根据船舶入港排队原则以及建立的需求申请画像,确定每个泊位与船舶之间的分配关系,并计算每个泊位的占用时长和空闲时长,形成具有每个泊位的使用时刻表、泊位规格尺寸以及分配的岸桥的动态调度模型。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确定每个泊位与匹配到该泊位的岸桥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实现方式为:
[0019]基于港口划分的泊位数量,以及岸桥的数量,确定每个泊位与其额定配置的岸桥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0020]根据每个泊位的规格尺寸确定其最大工作效率下对应的岸桥数量,并计算能够活动调度至该泊位的岸桥,基于活动调度的岸桥修订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每个泊位与其对应的总岸桥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泊位的岸桥只能移动至与该泊位相邻的泊位对象使用,初步建立的所述动态调度模型以每个泊位额定配置的岸桥工作状态下的工作效率,计算该泊位的使用时刻表;
[0022]优化后的所述动态调度模型为所述泊位的岸桥数量超出额定配置量,且该泊位存在活动配置的岸桥组合工作下的使用时刻表,实时更新每个泊位的占用时长和空闲时长。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实时更新每个泊位的占用时长和空闲时长的实现方式为:
[0024]按照固定时间间隔更新使用时刻表,且以更新的使用时刻表为准则,确定正在使用的泊位以及未被占用的空闲泊位;
[0025]根据与该未被占用的空闲泊位相邻的正在使用的泊位的规格尺寸,确定正在使用的泊位在最大工作效率下对应的岸桥数量;
[0026]将未被占用的空闲泊位上的岸桥活动调度至正在使用的泊位,结合岸桥总量计算泊位的工作效率,以更新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的占用时长和空闲时长。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匹配需求申请画像和优化后的动态调度模型时,以提取的需求特征为参考参数筛选每个泊位对应的使用时刻表,为该船舶分配泊位,具体的实现方法为:
[0028]获取进港停泊的船舶尺寸规格,先从所有泊位中选择符合该船舶尺寸大小的泊位;
[0029]以船舶进港时间点为第二筛选条件,从一次筛选的泊位中二次筛选出空闲时长的空闲起点不晚于船舶进港时间点的泊位;
[0030]以卸载货物总量为第三筛选条件,从二次筛选的泊位中三次筛选出空闲时长内的总工作量满足卸载货物总量的泊位。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当二次筛选的泊位的空闲时长内的工作量无法满足卸载货物总量时,根据该泊位的规格尺寸确定能够活动调度至该泊位的岸桥数量,先判断相邻泊位的空闲时长与该泊位的空闲时长是否存在重叠段;
[0032]若存在,则根据该相邻泊位能够提供的岸桥转移至当前泊位的时间点;
[0033]综合计算该泊位在额定配置的岸桥工作效率对应的工作量,以及该泊位的岸桥活动调度后的总工作效率对应的工作量,计算该泊位在空闲时长内的总工作量,若总工作量满足卸载货物总量时,则将该泊位对应分配给船舶,否则该船舶进入排队状态。
[0034]若不在,则该船舶进入排队状态。
[003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的泊位分配系统,包括:
[0036]泊位岸桥调度模块,用于为每个泊位分配额定的岸桥以及能够活动调度至该泊位的岸桥,建立泊位与岸桥之间的活动式映射关系;
[0037]停泊特征信息模块,用于按照排队原则提取每个船舶的停泊申请信息,并提取每个船舶的需求特征;
[0038]泊位动态自调模块,基于停泊申请信息确定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且利用每个泊位的活动式映射关系更新所述动态调度模型;
[0039]泊位分配模块,将每个船舶的需求特征与所述泊位动态自调模块的动态调度模型进行对比,筛选出符合停港时间以及在空闲时长内满足卸载货物总量的泊位。
[004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1]本专利技术主要先以泊位的规格尺寸建立与船舶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泊位与岸桥之间的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接收不同船舶停入港口的泊船申请信息,并从所述泊船申请信息中提取需求特征,基于所有船舶的需求特征建立每个船舶的需求申请画像;步骤200、确定港口划分的泊位数量以及对应每个泊位配置的岸桥数量,根据泊位类型和船舶入港排队原则初步建立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基于岸桥联合动态调度操作更改所述岸桥匹配的泊位对象,以所述岸桥的再分配结果重新优化每个泊位的所述动态调度模型;步骤300、匹配需求申请画像和优化后的动态调度模型,并为该船舶分配符合船舶泊船需求的泊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船舶的泊船申请信息中提取的需求特征包括船舶进港时间点、卸载货物总量、船舶离港时间点以及船舶尺寸规格;所述需求申请画像用于设定与优化后的动态调度模型进行匹配时的不同需求特征的匹配优先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泊位的泊位类型设定港口划分的泊位数量,所述泊位类型分为离散型泊位和连续型泊位,所述离散型泊位的大小设定为固定状态,在相同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传播停靠在单一的泊位上,所述连续型泊位无固定尺寸;每个泊位上存在有至少一个额定配置的固定式岸桥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配置到该泊位的调度式岸桥,且该活动配置的调度式岸桥只能转移至与该泊位相邻的其他泊位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步建立每个泊位的动态调度模型的实现方式具体为:确定每个泊位与调度到该泊位的岸桥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船舶入港排队原则以及建立的需求申请画像,确定每个泊位与船舶之间的分配关系,并计算每个泊位的占用时长和空闲时长,形成具有每个泊位的使用时刻表、泊位规格尺寸以及分配的岸桥的动态调度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泊位与匹配到该泊位的岸桥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实现方式为:基于港口划分的泊位数量,以及岸桥的数量,确定每个泊位与其额定配置的岸桥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每个泊位的规格尺寸确定其最大工作效率下对应的岸桥数量,并计算能够活动调度至该泊位的岸桥,基于活动调度的岸桥修订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每个泊位与其对应的总岸桥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需求分析的泊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泊位的岸桥只能移动至与该泊位相邻的泊位对象使用,初步建立的所述动态调度模型以每个泊位额定配置的岸桥工作状态下的工作效率,计算该泊位的使用时刻表;优化后的所述动态调度模型为所述泊位的岸桥数量超出额定配置量,且该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森松齐越冯云郝军黄力王达川杨琼宋莉莉杨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