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涉及风电并网技术领域,包括共振减缓机构,底座的上端架设有导振柱,导振柱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传动减缓组件安装在底座的表面上,且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的输出轴端设置有偏心块,偏心块的一端与减缓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中的导振柱可通过连接法兰与风电机组进行固定,且在工作时可利用导振柱将机组产生的共振力传导出,且在启动振动电机后,可通过偏心块与减缓组件进行持续前后往复振动,利用减缓组件产生的振动力对导振柱传导出的共振力进行干扰和减缓,破坏风电机组的共振频率,尽量避免共振力过大对风电机组部件造成损伤,保证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机组的正常运行。机组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并网
,特别是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独立运行的即离网型,二是接入电力系统运行的即并网型,并网型的风力发电是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场,容量大约为几兆瓦到几百兆瓦,由几十台甚至成百上千台风电机组构成;但现有的风电机组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风电共振现象,在共振力的影响下,共振力加大机械钢铁的疲劳破坏,加大机械的损害力度,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要减缓共振,且保证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包括,
[0007]共振减缓机构,其包括底座、导振柱、限位卡环、振动电机以及传动减缓组件,所述底座的上端架设有导振柱,所述导振柱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传动减缓组件安装在底座的表面上,且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轴端设置有偏心块,所述偏心块的一端与减缓组件相连。
[000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装置中的导振柱可通过连接法兰与风电机组进行固定,且在工作时可利用导振柱将机组产生的共振力传导出,且在启动振动电机后,可通过偏心块与减缓组件进行持续前后往复振动,利用减缓组件产生的振动力对导振柱传导出的共振力进行干扰和减缓,破坏风电机组的共振频率,尽量避免共振力过大对风电机组部件造成损伤,保证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供导振柱卡入的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与导振柱卡接配合。
[00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工作前,可将导振柱卡入弧形卡槽中并进行固定。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表面还设置有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与导振柱卡接配合,且限位卡环的内
壁周围设置有橡胶缓冲垫,所述橡胶缓冲垫与导振柱的表面相贴合。
[00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通过弧形卡槽卡接之余,还能利用限位卡环对导振柱进行固定,利用橡胶缓冲垫与导振柱进行软接触且尽量减缓导振柱的共振频率。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缓组件包括定位器、活动压盘、压板、振动杆、固定架、活动部以及辅助滑板,所述定位器的一端与底座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定位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定位器的一端与活动压盘固定连接。
[00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活动压盘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且弹簧可起到减缓频率的作用。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压盘的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压板和活动压盘均与定位器滑移套设连接,且压板的一侧还与偏心块固定连接。
[00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偏心块的作用下,压板可进行前后振动,且压板和活动压盘可在定位器上进行滑动,且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板远离活动压盘的一端与振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杆远离压板的一端穿过固定架且端部设置有缓冲圆垫,所述缓冲圆垫与导振柱软接触。
[001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压板进行前后振动时,可带动振动杆在固定架中进行运动,且利用振动杆端部的缓冲圆垫不断带动导振柱进行振动,此时风电机组上的振动经导振柱传导而来,在振动杆产生的不同振动频率的作用下,导振柱上的共振频率被破坏。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表面上,且固定架的内腔中开设有通槽,所述辅助滑板的两端均伸入通槽中且与振动杆滑动套设配合。
[00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辅助滑板可在振动杆上进行滑动。
[0021]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滑板的一端固设有辅助振动杆,所述辅助振动杆的端部设置有辅助圆垫。
[002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振动杆前后振动时,辅助滑板能在振动杆上进行滑动,且利用辅助振动杆端部的辅助圆垫振动式敲击在导振柱上,引起导振柱产生振动,改变和破坏导振柱从风电机组上传导而来的共振频率。
[0023]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部包括摆臂、第一支臂、第一连接板、第二支臂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摆臂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与底座转动连接。
[002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摆臂可通过转轴在底座上进行转动。
[0025]作为本技术所述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摆臂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支臂,所述第一支臂远离摆臂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摆臂远离第一支臂的一端与第二支臂铰接,所述第二支臂远离摆臂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与辅助滑板固定连接。
[002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压板进行振动时,可利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臂带动摆臂
进行转动,且在摆臂转动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二支臂和第二连接板带动辅助滑板进行前后振动,且辅助滑板可在振动杆上进行滑动,且利用辅助振动杆端部的辅助圆垫振动式敲击在导振柱上。
[0027]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装置中的导振柱可通过连接法兰与风电机组进行固定,且在工作时可利用导振柱将机组产生的共振力传导出,且在启动振动电机后,可通过偏心块与减缓组件进行持续前后往复振动,利用减缓组件产生的振动力对导振柱传导出的共振力进行干扰和减缓,破坏风电机组的共振频率,尽量避免共振力过大对风电机组部件造成损伤,保证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在振动杆前后振动时,辅助滑板能在振动杆上进行滑动,且利用辅助振动杆端部的辅助圆垫振动式敲击在导振柱上,引起导振柱产生振动,改变和破坏导振柱从风电机组上传导而来的共振频率。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振减缓机构(100),其包括底座(101)、导振柱(102)、限位卡环(103)、振动电机(104)以及传动减缓组件(105),所述底座(101)的上端架设有导振柱(102),所述导振柱(10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102a),所述传动减缓组件(105)安装在底座(101)的表面上,且所述底座(101)的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104),所述振动电机(104)的输出轴端设置有偏心块(104a),所述偏心块(104a)的一端与减缓组件(105)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的表面开设有供导振柱(102)卡入的弧形卡槽(101a),所述弧形卡槽(101a)与导振柱(102)卡接配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的表面还设置有限位卡环(103),所述限位卡环(103)与导振柱(102)卡接配合,且限位卡环(103)的内壁周围设置有橡胶缓冲垫(103a),所述橡胶缓冲垫(103a)与导振柱(102)的表面相贴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缓组件(105)包括定位器(105a)、活动压盘(105b)、压板(105c)、振动杆(105d)、固定架(105e)、活动部(105f)以及辅助滑板(105g),所述定位器(105a)的一端与底座(10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定位器(105a)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05a
‑
1),所述弹簧(105a
‑
1)远离定位器(105a)的一端与活动压盘(105b)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压盘(105b)的一端与压板(105c)固定连接,且所述压板(105c)和活动压盘(105b)均与定位器(105a)滑移套设连接,且压板(105c)的一侧还与偏心块(104a)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风电共振减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05c)远离活动压盘(105b)的一端与振动杆(105d)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杆(105d)远离压板(105c)的一端穿过固定架(105e)且端部设置有缓冲圆垫(105d
‑
1),所述缓冲圆垫(105d
‑
1)与导振柱(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卓驰,余幸,周昱,林磊,张浩尘,雷标,苏海鹏,谢海平,谢旭泉,黄曦丰,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江西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