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爆炸容器窗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93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爆炸容器窗口,目的是解决通过光学测量窗口观察密封爆炸容器实验时,产生的爆炸破坏和有害气体,威胁测试设备和测试人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设置在窗口通道内,包括防爆单元和密封单元,防爆单元靠近容器内,密封单元靠近容器外;所述防爆单元包括朝容器内依次装配的前压紧圈、前压圈、第一O形圈、前玻璃、前内衬、第一橡皮垫圈、钢垫圈、第二橡皮垫圈、第二O形圈和第一保持圈;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朝容器外依次装配的第二保持圈、第三O形圈、后内衬、后玻璃、第四O形圈、后压圈、调节环和后压紧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爆炸容器窗口。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爆炸容器窗口。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爆炸容器窗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爆炸容器窗口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爆炸观察窗口防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爆炸容器窗口。

技术介绍

[0002]爆炸容器中可进行爆炸类实验,通过力学测量、光学测量等可对容器结构效应和装置的破坏情况进行研究。其中光学观测具有直观、实时、准确、信息量丰富等优点。
[0003]在爆炸容器壁面设计并安装光学测量窗口,可用于爆炸过程的光学照相、高速摄影、爆轰产物的激光诊断等,通过光学窗口进行测试,具有图像直观清晰、测试设备放置调试简便、可事后观测等优点。实验中,容器内部爆炸装置外壳及其周围结构、测试设备会产生大量高速破片,为了保证容器的密闭性和保护容器外光学测试仪器的正常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光学窗口结构,使其能承受包括冲击波和破片在内的强冲击载荷,光学窗口测试对于了解爆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空间、时间分布,爆炸过程中的物质化学变化过程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0004]密封爆炸容器实验时不仅会产生爆炸破坏,而且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需要一种为测试设备和测试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的窗口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通过光学测量窗口观察密封爆炸试验时,实验产生的爆炸破坏和有害气体,容易威胁到测试设备和测试人员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7]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设置在窗口通道内,其特殊之处在于:
[0008]包括防爆单元和密封单元,防爆单元靠近容器内侧,密封单元靠近容器外侧;
[0009]所述防爆单元包括前压紧圈、前压圈、第一O形圈、前玻璃、前内衬、第一橡皮垫圈、钢垫圈、第二橡皮垫圈、第二O形圈和第一保持圈,第一保持圈卡装在窗口通道内的凸台上,第二O形圈套装在第一保持圈上,前内衬套装在第二O形圈上并紧贴窗口通道内壁,前玻璃、第一橡皮垫圈、钢垫圈、第二橡皮垫圈由左至右依次装配在前内衬内,第二橡皮垫圈紧贴第二O形圈和第一保持圈,前压圈套装在前玻璃上,前压圈和前玻璃之间设置有第一O形圈,前压紧圈抵接前压圈并固定在窗口通道内;
[0010]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二保持圈、第三O形圈、后内衬、后玻璃、第四O形圈、后压圈、调节环和后压紧圈,第二保持圈卡装在窗口通道内的凸台上,第三O形圈套装在第二保持圈上,后内衬套装在第三O形圈上并紧贴窗口通道内壁,后玻璃装配在后内衬内并且一侧紧贴第三O形圈和第二保持圈,后玻璃另一侧抵接有后压圈,后压圈和后玻璃之间设置有第四O形圈,所述调节环一端抵接后压圈,另一端抵接后压紧圈,后压紧圈固定在窗口通道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玻璃的厚度大于后玻璃,前玻璃和后玻璃均采用防爆玻璃,较厚
的前玻璃具有更好的防冲击能力。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压紧圈、钢垫圈、调节环和后压紧圈为金属材料;所述前压圈、后压圈、前内衬、后内衬、第一保持圈、第二保持圈为聚乙烯材料;所述第一O形圈、第二O形圈、第三O形圈、第四O形圈、第一橡皮垫圈、第二橡皮垫圈为橡胶材料,不同材料的组件相互配合,对爆炸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具有减缓作用,从而改善前后玻璃的受力状态。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压紧圈通过螺纹安装窗口通道内;所述后压紧圈通过螺纹安装窗口通道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压紧圈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至少为两个;所述后压紧圈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至少为两个,设置盲孔使得安装前、后压紧圈更方便。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爆炸容器窗口,其特殊之处在于:
[0016]包括窗口通道以及上述的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所述窗口通道为筒状结构,与容器壳体一体而成,窗口通道内壁中段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使得防护结构固定更方便。
[0017]进一步地,所述窗口通道突出容器外的一端设置可拆卸保护罩,用于保护窗口通道免于遭到外界破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通过玻璃窗口能够观测容器内部的景象,同时为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提供安全保障。
[0020]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其中前玻璃、第一橡皮垫圈、钢垫圈、第二橡皮垫圈依次装配在前内衬内形成动态密封,可以有效地抵御爆炸冲击波和碎片,后玻璃的设置可以更好地防止有害气体泄漏。
[0021]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利用不同材料的组件相互配合发挥作用,对爆炸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具有减缓作用,从而改善前、后玻璃的受力状态,有效地提高了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A为容器内,B为容器外);
[0023]附图说明:1

前压紧圈、2

前压圈、3

第一O形圈、4

前玻璃、5

前内衬、6

第一橡皮垫圈、7

钢垫圈、8

第二橡皮垫圈、9

第二O形圈、10

第一保持圈、11

第二保持圈、12

第三O形圈、13

后内衬、14

后玻璃、15

第四O形圈、16

后压圈、17

调节环、18

后压紧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本技术的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设置在窗口通道内,如图1所示,包括防爆单元和密封单元,防爆单元靠近容器内侧,密封单元靠近容器外侧;所述防爆单元包括前压紧圈1、前压圈2、第一O形圈3、前玻璃4、前内衬5、第一橡皮垫圈6、钢垫圈7、第二橡皮垫圈8、第二O形圈9和第一保持圈10,第一保持圈10卡装在窗口通道内的凸台上,第二O形圈9套装在第一保持圈10上,前内衬5套装在第二O形圈9上并紧贴窗口通道内壁,前玻璃4、
第一橡皮垫圈6、钢垫圈7、第二橡皮垫圈8由左至右依次装配在前内衬5内,第二橡皮垫圈8紧贴第二O形圈9和第一保持圈10,前压圈2套装在前玻璃4上,前压圈2和前玻璃4之间设置有第一O形圈3,前压紧圈1抵接前压圈2并固定在窗口通道内;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二保持圈11、第三O形圈12、后内衬13、后玻璃14、第四O形圈15、后压圈16、调节环17和后压紧圈18,第二保持圈11卡装在窗口通道内的凸台上,第三O形圈12套装在第二保持圈11上,后内衬13套装在第三O形圈12上并紧贴窗口通道内壁,后玻璃14装配在后内衬13内并且一侧紧贴第三O形圈12和第二保持圈11,后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爆炸容器玻璃窗口防护结构,设置在窗口通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单元和密封单元,防爆单元靠近容器内侧,密封单元靠近容器外侧;所述防爆单元包括前压紧圈(1)、前压圈(2)、第一O形圈(3)、前玻璃(4)、前内衬(5)、第一橡皮垫圈(6)、钢垫圈(7)、第二橡皮垫圈(8)、第二O形圈(9)和第一保持圈(10),第一保持圈(10)卡装在窗口通道内的凸台上,第二O形圈(9)套装在第一保持圈(10)上,前内衬(5)套装在第二O形圈(9)上并紧贴窗口通道内壁,前玻璃(4)、第一橡皮垫圈(6)、钢垫圈(7)、第二橡皮垫圈(8)由左至右依次装配在前内衬(5)内,第二橡皮垫圈(8)紧贴第二O形圈(9)和第一保持圈(10),前压圈(2)套装在前玻璃(4)上,前压圈(2)和前玻璃(4)之间设置有第一O形圈(3),前压紧圈(1)抵接前压圈(2)并固定在窗口通道内;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二保持圈(11)、第三O形圈(12)、后内衬(13)、后玻璃(14)、第四O形圈(15)、后压圈(16)、调节环(17)和后压紧圈(18),第二保持圈(11)卡装在窗口通道内的凸台上,第三O形圈(12)套装在第二保持圈(11)上,后内衬(13)套装在第三O形圈(12)上并紧贴窗口通道内壁,后玻璃(14)装配在后内衬(13)内并且一侧紧贴第三O形圈(12)和第二保持圈(11),后玻璃(14)另一侧抵接有后压圈(16),后压圈(16)和后玻璃(14)之间设置有第四O形圈(15),所述调节环(17)一端抵接后压圈(16),另一端抵接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军秦学军张德志程帅李琦刘凯胡华权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