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储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8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储能箱,属于电池箱技术领域。该散热储能箱包括电芯模组、电池箱、若干个散热组件和若干个散热孔,散热组件的散热器包括主散热片、第一副散热片和第二副散热片,第一副散热片设置于主散热片的第一端面,第二副散热片设置于主散热片的第二端面,在每个散热区间均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器上设置的主散热片、第一副散热片和第二副散热片可以将散热区划分成多个散热通道,增大散热器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进一步促进散热,将散热孔与散热区连通,便于空气进出散热区,加快空气的流动,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储能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箱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储能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能源发展由粗放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进一步解决能源波动性问题,将储能等技术融入到电网对电能的输送和存储中,优化电网对电能分配。在基站中引入储能设备,有效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对能源消费方式产生良好的影响。
[0003]目前,大部分电池企业通过锁合螺丝成组结构或电芯激光焊接工艺,此种成组方式操作简单,但组装后的散热效果较差,存在电池模组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不能自动进行散热调节,对能源损失较大;而且电池模组外壁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不利于电池模组快速散热。
[0004]为此,亟需提供一种散热储能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储能箱,增大电池模组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改善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散热储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电芯模组,包括电芯和安装框架,若干个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内;
[0009]电池箱,内设有中空的容置腔,若干个所述电芯模组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散热区,相邻所述电芯模组之间形成第二散热区,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三散热区;
[0010]若干个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和第三散热区,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主散热片、第一副散热片和第二副散热片,所述第一副散热片设置于所述主散热片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副散热片设置于所述主散热片的第二端面;
[0011]若干个散热孔,开设于所述电池箱并与所述散热区连通。
[0012]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扣接件,所述主散热片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设置有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与所述第二扣接件卡接。
[0013]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扣接件包括两个挂板,所述挂板的一端开设带有缺口的开孔,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挂柱,所述挂柱的外径大于所述开孔的内径,所述挂柱卡接于所述开孔内。
[0014]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挂板上开设有卡孔,所述挂柱的两端设置有L形卡舌,所述L形卡舌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卡孔内。
[0015]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电池箱包括相互扣合的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
内凹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贯通设置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箱盖贯通设置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均与所述第一散热区连通。
[0016]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贯通设置有第三散热孔,所述箱盖贯通设置有第四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和所述第四散热孔均与所述第二散热区连通。
[0017]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贯通设置有第五散热孔,所述箱盖贯通设置有第六散热孔,所述第五散热孔和所述第六散热孔均与所述第三散热区连通。
[0018]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壁贯通设置有第七散热孔,所述第二侧壁贯通设置有第八散热孔,所述第七散热孔与所述第一散热区连通,所述第八散热孔与所述第三散热区连通。
[0019]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呈L形且两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设置有反扣连接部,所述反扣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伸出。
[0020]作为散热储能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第一铆接孔,所述反扣连接部的伸出部分开设有第二铆接孔,铆钉穿过所述第二铆接孔与所述第一铆接孔铆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储能箱,将电芯模组间隔设置在电池箱的容置腔内,电芯模组之间形成第二散热区,电芯模组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散热区,电芯模组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三散热区,通过增设散热区的数量便于空气带走电芯模组的热量;在每个散热区间均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器上设置有主散热片、第一副散热片和第二副散热片,位于主散热片两端面的第一副散热片和第二副散热片可以将散热区划分成多个散热通道,增大散热器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进一步促进散热,将散热孔与散热区连通,便于空气进出散热区,加快空气的流动,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储能箱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储能箱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储能箱的俯视图(箱盖未示出);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器的俯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箱体和电芯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芯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芯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0033]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电芯模组;2、电池箱;3、散热组件;4、散热孔;
[0036]11、电芯;12、安装框架;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安装孔;16、反扣连接部;17、铆钉;18、导热片;
[0037]21、箱体;211、容置腔;212、第一侧壁;213、第二侧壁;214、底壁;22、箱盖;23、第一散热区;24、第二散热区;25、第三散热区;
[0038]31、散热器;311、主散热片;312、第一副散热片;313、第二副散热片;32、第一扣接件;321、挂板;322、开孔;323、卡孔;33、第二扣接件;331、挂柱;332、L形卡舌;
[0039]41、第一散热孔;42、第二散热孔;43、第三散热孔;44、第四散热孔;45、第五散热孔;46、第六散热孔;47、第七散热孔;48、第八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41]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储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模组(1),包括电芯(11)和安装框架(12),若干个所述电芯(11)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2)内;电池箱(2),内设有中空的容置腔(211),若干个所述电芯模组(1)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11)内,所述容置腔(2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所述电芯模组(1)与所述第一侧壁(212)之间形成第一散热区(23),相邻所述电芯模组(1)之间形成第二散热区(24),所述电芯模组(1)与所述第二侧壁(213)之间形成第三散热区(25);若干个散热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区(23)、第二散热区(24)和第三散热区(25),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器(31),所述散热器(31)包括主散热片(311)、第一副散热片(312)和第二副散热片(313),所述第一副散热片(312)设置于所述主散热片(311)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副散热片(313)设置于所述主散热片(311)的第二端面;若干个散热孔(4),开设于所述电池箱(2)并与所述散热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还包括第一扣接件(32),所述主散热片(311)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设置有第二扣接件(33),所述第一扣接件(32)与所述第二扣接件(33)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接件(32)包括两个挂板(321),所述挂板(321)的一端开设带有缺口的开孔(322),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挂柱(331),所述挂柱(331)的外径大于所述开孔(322)的内径,所述挂柱(331)卡接于所述开孔(32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板(321)上开设有卡孔(323),所述挂柱(331)的两端设置有L形卡舌(332),所述L形卡舌(332)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卡孔(3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有强陈郑阳易昊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