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439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其中,外壳内部具有导风通道,刷头能转动地设置在吸尘腔内且转动轴线竖向延伸,通过将导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布置在吸尘腔的前后两侧,使待清洁表面的脏污能够分别被两个进风口吸取。其中,毛发和大颗粒灰尘杂物等,在与刷头接触前就被第一进风口吸走,而污水和掺杂在污水中的小灰尘颗粒则一起进入到吸尘腔内,在刷头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洗刷处理后,被第二进风口一起吸入至导风通道内,由于刷件的竖向延伸,能够为导风通道的布局提供便利,致使导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能够绕开吸尘腔而直接布局在吸尘腔的前侧,因此,对大颗粒和毛发的处理十分理想,避免毛发在刷头上缠绕。上缠绕。上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家庭清洁设备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家庭清洁领域,手持式负压清洁工具已经从有线插电设备的时代,逐渐过渡为以无线吸尘器、洗地机为主流的无线设备时代,省去了线束的限制,使机身具有了高度自由化的操作空间,从而大大降低了家务劳动的强度,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现有的负压清洁设备,大多通过前置滚刷的清洁模式实现对地面的扫刷,并利用负压的抽吸作用将灰尘颗粒收集,虽然这个组合清洁模式对一般的灰尘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但是一些大颗粒和毛发由于体积较大,无法第一时间被负压抽走,导致在刷头处残留。
[0003]为此,专利号为CN202120157524.7的中国技术专利《清洁头和洗地机》和专利号为CN201710680218.X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地刷及其清洗吸尘器》均公开了双风道的设计,两个申请中,均提到了将风道的两个进口分别设计在双滚刷前后或者双滚刷的间隙内,一旦第一个进口的负压清洁执行不到位导致吸尘不净,第二个进口就能对第一个进口起到弥补的作用,双重保险以确保清洁效果。这种设计形式虽然有效地改善了刷头部分颗粒堆积和毛发残留,但是本质上依然没有处理较大颗粒的能力,且滚刷结构通常与地刷模块壳体件间距较小,结构上的天然劣势使其很难针对大颗粒进行专门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直接处理大颗粒和毛发的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地刷模块的清洁机。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包括:
[0007]外壳,其内部具有导风通道,且该外壳还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腔,所述导风通道具有用来输出流体的出风口,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出风口位于吸尘腔的下游;
[0008]刷头,用来对待清洁物体进行清扫,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吸尘腔内且转动轴线竖向延伸;
[0009]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刷头驱动连接;
[0010]所述导风通道还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沿着地刷模块的行进方向,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吸尘腔前侧,而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吸尘腔的后侧,且所述吸尘腔通过第二进风口与导风通道流体连通。
[0011]导风通道和吸尘腔之间可以有多种布局形式,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有支撑框体和设于所述支撑框体前侧的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的前侧内部中空且底部开口形成所述
吸尘腔,所述局部导风通道设于导风壳体内。
[0012]具体地,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通道具有前后布置的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其中所述第一流段的进口即为所述第一进风口,而第二流段的进口即为所述第二进风口。
[0013]为了确保大颗粒的杂物和毛发能直接被负压吸走,优选地,所述导风壳体横向布置,该导风壳体上还穿设有导风套,该导风套的内部中空形成所述第一流段,所述导风套的前端至少局部位于导风壳体的之前,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吸尘腔的前侧。
[0014]为了确保负地刷模块覆盖到的清洁范围内,杂物都能被引导至第一进风口处,优选地,所述导风壳体的前壁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杂物颗粒导向至导风套之第一进风口处的导流板。
[0015]具体地,所述导流板有两个,分别布置在导风壳体的前壁板的两侧,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留有间隔形成供导风套前端伸出的缺口。
[0016]为了确保集中吸取以确保对负压充分利用,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导风壳体的中部区域,沿着地刷模块的行进方向,两个所述导流板均自前向后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倾斜布置。
[0017]为了保证地刷模块的扫刷覆盖面积,优选地,所述刷头至少有两个,且各所述刷头沿着所述导风壳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导风套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至少两个驱动器,每个刷头都对应具有一个驱动器与之驱动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导风壳体在吸尘腔具有向下延伸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留有间隔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
[0019]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机,具有上述的地刷模块,还包括有风机模块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分离模块,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分离模块位于所述地刷模块和风机模块之间,并且,所述地刷模块、分离模块和风机模块流体连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中,通过将导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布置在吸尘腔的前后两侧,使待清洁表面的脏污能够分别被两个进风口吸取。其中,毛发和大颗粒灰尘杂物等,在与刷头接触前就被第一进风口吸走,而污水和掺杂在污水中的小灰尘颗粒则一起进入到吸尘腔内,在刷头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洗刷处理后,被第二进风口一起吸入至导风通道内。由于刷件的竖向延伸,能够为导风通道的布局提供便利,致使导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能够绕开吸尘腔而直接布局在吸尘腔的前侧,因此,这样两个进风口的组合形式,对大颗粒和毛发的处理十分理想,避免毛发在刷头上缠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地刷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3]图3为地刷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仰视);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地刷模块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清洁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技术所涉及的地刷模块适用于清洁机中,这里提到的清洁机是具有负压功能的清洁设备,以洗地机为例,该清洁机地刷模块01、风机模块03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分离模块02,沿着气流流动路径,分离模块02位于地刷模块01和风机模块03之间,并且,地刷模块、分离模块02和风机模块03流体连通。
[0028]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具体包括外壳1、刷头2和驱动机构3。其中外壳1内部具有导风通道10,且该外壳1还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腔1a,导风通道10具有用来输出流体的出风口1b,沿着气流流动路径,出风口1b位于吸尘腔1a的下游,上述的刷头2用来对待清洁物体进行清扫,该刷头2能转动地设置在吸尘腔1a内且转动轴线竖向延伸,而驱动机构3则是设于外壳1内,且其动力输出端与刷头2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刷件2转动。具体而言,上述的外壳1包括有支撑框体11和设于支撑框体11前侧的导风壳体12,导风壳体12的前侧内部中空且底部开口形成吸尘腔1a。
[0029]为了实现负压清洁,上述的导风通道10还包括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二进风口102,沿着地刷模块的行进方向,第一进风口101位于吸尘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包括:外壳(1),其内部具有导风通道(10),且该外壳(1)还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腔(1a),所述导风通道(10)具有用来输出流体的出风口(1b),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出风口(1b)位于吸尘腔(1a)的下游;刷头(2),用来对待清洁物体进行清扫,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吸尘腔(1a)内且转动轴线竖向延伸;驱动机构(3),设于所述外壳(1)内,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刷头(2)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10)还包括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二进风口(102),沿着地刷模块的行进方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01)位于所述吸尘腔(1a)前侧,而第二进风口(102)位于所述吸尘腔(1a)的后侧,且所述吸尘腔(1a)通过第二进风口(102)与导风通道(10)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有支撑框体(11)和设于所述支撑框体(11)前侧的导风壳体(12),所述导风壳体(12)的前侧内部中空且底部开口形成所述吸尘腔(1a),所述导风通道(10)局部位于导风壳体(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模块,其特征在于: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通道(10)具有前后布置的第一流段(103)和第二流段(104),其中所述第一流段(103)的进口即为所述第一进风口(101),而第二流段(104)的进口即为所述第二进风口(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体(12)横向布置,该导风壳体(12)上还穿设有导风套(13),该导风套(13)的内部中空形成所述第一流段(103),所述导风套(13)的前端至少局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琦曹斌郑军妹张金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