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4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一气流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二气流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柱壳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壳的横向一侧。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引风间隔,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所述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三气流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柱壳绕第一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引风间隔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匀风功能模式下,扩大出风角度。扩大出风角度。扩大出风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比如,用户在使用空调制冷时,出现由于空调出风温度低、风速高,吹人身上不舒服的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太“硬”,不够柔和。现有立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在壳体前侧设置一个竖条状的出风口,通过导风装置实现上下左右摆风,扩大送风角度。在此基础上,一些现有技术对出风结构进行了很多改进,但由于受到出风口本身朝向的约束,空调的送风方向、送风范围和送风距离仍然受到较大限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空调吹风太“硬”和送风角度小,送风距离短的问题,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提升用户舒适性。
[0004]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0005]第一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一气流的第一出风口;
[0006]第二柱壳,所述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二气流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柱壳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壳的横向一侧;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引风间隔,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0007]第三柱壳,所述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三气流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柱壳绕第一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引风间隔后侧。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二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
[0009]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三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三柱壳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的后侧;所述第三柱壳可转动至第三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柱壳远离所述第一柱壳一侧。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竖直轴线位于所述第三柱壳内,所述第一竖直轴线与第三出风口间隔设置;
[0012]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三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横向排列;所述第二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
渐变小,构成渐缩状;所述第三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绕第二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0014]所述第二竖直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柱壳内,所述第二竖直轴线与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贯流风机和换热器;所述第一贯流风机和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壳内;
[0016]所述第一柱壳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0017]可选地,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0018]第二贯流风机,所述第二贯流风机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内部;所述第二竖直轴线与所述第二贯流风机同轴;所述第二柱壳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或者,
[0019]下壳和第一引风风机,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下方;所述第二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第一引风风机设置于所述下壳内,用于将所述第二气流引入所述第二柱壳的下端的进风口。
[0020]可选地,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0021]第三贯流风机,所述第三贯流风机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三柱壳内部;所述第一竖直轴线与所述第三贯流风机同轴;所述第三柱壳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进风口;或者,
[0022]下壳和第二引风风机,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下方;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引风风机设置于所述下壳内,用于将所述第三气流引入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的进风口。
[0023]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
[0024]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
[0025]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0026]下壳,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下方;
[0027]第三引风风机,所述第三引风风机设置于所述下壳内,用于将所述第二气流和所述第三气流引入所述第二柱壳的下端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的进风口。
[0028]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竖条状;
[0029]所述第二柱壳内设置有连通第二出风口的第一风道;
[0030]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导流片,每个所述第一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0031]所述第三出风口呈竖条状;
[0032]所述第三柱壳内设置有连通第三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0033]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导流片,每个所述第二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第二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0034]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利用第一柱壳吹出第一气流,利用第二柱壳吹出第
二气流,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之间形成引风间隔。如此,当第一柱壳和第二柱壳同时向彼此的前方出风时,在引风间隔处形成负压环境,促使立式空调室内机后方的室内空气经引风间隔向前流动,以混入第一柱壳和第二柱壳的出风气流,形成引流混风效果。混风气流的温度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即所谓的“软风”。并且,第二柱壳吹出室内空气时,能实现更强力的混风效果,使得气流更加接近室温。当第二柱壳吹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或水洗气流等调节气流时,使得这些调节气流能更早、更多地与换热气流的进行混合,增强掺混率,并使其更好地向室内各处扩散。特别地,通过设置第三柱壳吹出第三气流,且随着第三出风口朝向的变化,第三气流既可以通过引风间隔汇聚到混风气流中,使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也可以朝向远离第一柱壳的方向,从而在立式空调室内机送出混风气流的同时,又加大了送风角度,满足了用户对立式空调室内机送风角度的多种需求。
[0035]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的送风种类的不同和转动的设置使立式空调室内机有多样的送风模式。比如,第二柱壳吹出新风气流,第三柱壳吹出室内空气,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同时向远离第一柱壳的不同方向送风,在不产生混风气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向多个角度送风和送出不同种类的风。
[0036]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一气流的第一出风口;第二柱壳,所述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二气流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柱壳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壳的横向一侧;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引风间隔,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第三柱壳,所述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三气流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柱壳绕第一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引风间隔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二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三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柱壳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的后侧;所述第三柱壳可转动至第三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柱壳远离所述第一柱壳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轴线位于所述第三柱壳内,所述第一竖直轴线与第三出风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三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横向排列;所述第二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所述第三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壳绕第二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竖直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柱壳内,所述第二竖直轴线与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贯流风机和换热器;所述第一贯流风机和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壳内;所述第一柱壳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秀洁王永涛张蕾李英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