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帆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17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帆船,属于船舶技术领域。风帆船包括船体和龙骨模块,龙骨模块包括箱体和加强板,箱体凸设于船体,箱体内填充有填充件,箱体的顶板焊接于船体底部的船体外板;加强板连接于箱体和船体,加强板焊接于船体底部的船体外板,加强板和箱体沿船体的纵向排布,顶板靠近船体的艏部,顶板和箱体形成的底部线型逐渐向上收敛,且与所述艏部线型光顺过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帆船,解决了船体大幅度横摇及成本高的问题。及成本高的问题。及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帆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风帆船。

技术介绍

[0002]风帆船在航行过程中,依靠风对帆的推力而前行,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风帆船包括船体100和船帆103,总风力F1作用于船帆103后形成两个分力,一个分力为升力F4,船体100受到升力F4作用实现前行,另一个分力为侧向力F3,同时船体100也会产生反作用力F2对附近船只造成干扰,船体100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横摇。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风帆船两侧增加子船以减小其横摇幅度。然而,一方面,子母船的结构形式适用于小型风帆船,对于较大型风帆船,子船的结构复杂,造价特别高,且子船对风帆船出入、停靠港口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大型风帆船吃水随着载重量不断变化,而子船的位置无法灵活变动,产生的抗横摇效果不显著。
[0003]因此,亟需一种风帆船,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帆船,解决船体大幅度横摇及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风帆船,包括船体和龙骨模块,所述龙骨模块包括:
[0007]箱体,凸设于船体,所述箱体内填充有填充件,所述箱体的顶板焊接于所述船体底部的船体外板;
[0008]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箱体和所述船体,所述加强板焊接于所述船体底部的船体外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箱体沿船体的纵向排布,所述顶板靠近所述船体的艏部,所述顶板和所述箱体形成的底部线型逐渐向上收敛,且与所述艏部线型光顺过渡。<br/>[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板为长条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A,所述艏部的外板最大厚度为B,所述加强板的宽度为C,其中A≥3B,C≥2A。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设有开槽,所述加强板贯穿所述开槽,所述加强板包括插入于所述箱体内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长度为L,所述开槽的长度为M,其中,L≥M。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设有开槽,所述加强板贯穿所述开槽,所述加强板包括插入于所述箱体内的插入部,所述加强板为长条板,所述插入部靠近所述船体的一侧削斜形成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的角度X的取值范围为25
°‑
40
°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底板、所述顶板、两个盖板和分隔组件,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沿所述船体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盖板沿船体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盖板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分隔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若干分隔腔,若干所述填充件分别填充于若干所述分隔腔。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船体包括中内龙骨,中内龙骨沿船体的纵向宽度和高度均为定值,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互平行,和/或两个所述盖板相互平行。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船体的纵向间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和/或
[0015]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腹板,所述腹板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腹板时,所述腹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采用角焊焊接,所述盖板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采用45
°
坡口的单面焊焊接;
[0017]所述分隔组件包括隔板时,所述隔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衬垫,所述盖板开设有塞焊孔,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垫采用塞焊焊接,所述盖板和所述衬垫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块。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板穿过所述顶板并焊接于所述分隔组件。
[00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个所述盖板为一体结构,第二个所述盖板为分体结构。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帆船,龙骨模块设于船体的底部,箱体内填充有填充件,增强了船舶的总纵强度,并且降低了船舶重心,减小了船舶的横摇幅度,解决了船体大幅度横摇的问题,从而给船员及旅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感。通过箱体和加强板分别与船体的底部的船体外板焊接,龙骨模块和船体分体式设计以及箱体和填充件分体式设计,节约了建造成本,加强板、箱体与船体之间的连接,龙骨模块能够承受并向后传递一部分波浪冲击力,进而能够保护艏部结构,以及提高龙骨模块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风帆船的受力图;
[0023]图2是船体与龙骨模块的组装示意图;
[0024]图3是箱体与加强板的组装图;
[0025]图4是箱体安装有部分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箱体安装有部分盖板的侧视图;
[0027]图6是图5的a

a剖视图;
[0028]图7是船体与箱体的组装图。
[0029]图中:
[0030]100、船体;101、船体外板;102、艏部;103、船帆;200、龙骨模块;
[0031]1、箱体;11、顶板;111、开槽;12、底板;13、盖板;131、塞焊孔;14、分隔组件;141、隔板;142、腹板;15、衬垫;16、环氧树脂块;
[0032]2、加强板;21、插入部;22、倒角部;
[0033]F1、总风力;F2、反作用力;F3、侧向力;F4、升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帆船,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船体100和龙骨模块200,龙骨模块200包括箱体1和加强板2,箱体1凸设于船体100,箱体1内填充有填充件,箱体1的顶板11焊接于船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帆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00)和龙骨模块(200),所述龙骨模块(200)包括:箱体(1),凸设于所述船体(100),所述箱体(1)内填充有填充件,所述箱体(1)的顶板(11)焊接于所述船体(100)底部的船体外板(101);加强板(2),连接于所述箱体(1)和所述船体(100),所述加强板(2)焊接于所述船体(100)底部的船体外板(101),所述加强板(2)和所述箱体(1)沿所述船体(100)的纵向排布,所述顶板(11)靠近所述船体(100)的艏部(102),所述顶板(11)和所述箱体(1)形成的底部线型逐渐向上收敛,且与所述艏部(102)线型光顺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为长条板,所述加强板(2)与所述顶板(11)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加强板(2)的厚度为A,所述艏部(102)的外板最大厚度为B,所述加强板(2)的宽度为C,其中A≥3B,C≥2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设有开槽(111),所述加强板(2)贯穿所述开槽(111),所述加强板(2)包括插入于所述箱体(1)内的插入部(21),所述插入部(21)的长度为L,所述开槽(111)的长度为M,其中,L≥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设有开槽(111),所述加强板(2)贯穿所述开槽(111),所述加强板(2)包括插入于所述箱体(1)内的插入部(21),所述加强板(2)为长条板,所述插入部(21)靠近所述船体(100)的一侧削斜形成倒角部(22),所述倒角部(22)的角度X的取值范围为25
°‑
40
°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风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底板(12)、所述顶板(11)、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炳鸿何广勇单林林李巧娜黄加丽王平刘方杰郑留记何玮王英杰王继成宋鹏黄荆州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