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黄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410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蛋黄油及其制备方法。以蛋黄粉为原料,加入甘油和脂肪酶并充分混匀,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设备,先进行超临界静态酶促反应,再进行超临界动态提取分离得到蛋黄油。与常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天然原料出发,集超临界酶促反应与超临界提取、分离于一体,简便快捷,容易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与常规蛋黄油相比,所得蛋黄油中富含单脂肪酸甘油酯和二脂肪酸甘油酯,自乳化能力增强,肤感更加轻薄爽滑,更易被皮肤吸收,可用于化妆品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蛋黄油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产物提取
,具体涉及一种蛋黄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蛋黄油是指从禽蛋蛋黄中提取的油脂,研究较多的或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来源于鸡蛋黄。鸡蛋黄油又称鸡子油、凤凰油、至圣膏等,使用历史悠久,药食同源,安全性高。蛋黄油中含有丰富的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抗炎镇痛、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表皮修复等功效,可用于烫伤、湿疹、慢性溃疡、皮肤皲裂、小儿红臀等的治疗。在个人护理品领域,蛋黄油可做柔润剂、调理剂等,具有良好的皮肤养护功效。
[0003]蛋黄油传统提取工艺主要有干馏法和烘焙法,由于是高温工艺,所得蛋黄油色泽、气味较差,且可能生产苯并芘等致癌物质。现代提取工艺主要包括减压蒸馏法、溶剂提取法、酶解法、亚临界丙烷萃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其中以亚临界丙烷萃取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的出油率较高。但亚临界萃取法所用丙烷是易燃易爆气体,工业应用中安全性要求较高,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除了温度低、压力适中、二氧化碳不燃而安全性较高外,还具有无污染、无残留、提取分离效率高等特点,是提取蛋黄油行之有效的方法。
[0004]单脂肪酸甘油酯(MAG)和二脂肪酸甘油酯(DAG),简称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是化妆品中常用的优良乳化剂,少量天然存在于各类动植物油脂中。MAG也是皮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是皮肤内脂质层的屏障,具有保湿和光滑肌肤的作用。新生婴儿的胎脂中富含单油酸甘油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皮肤的保湿能力和光滑感逐渐变差。二脂肪酸甘油酯中的1,2

DAG作为一种细胞内第二信使,是蛋白酶C的内源性激活剂,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调控,在跨膜信号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外源性的1,2

DAG同样可以发挥第二信使的作用,相关产品已被证实具有促进表皮和真皮再生的作用。此外,1,2

DAG还是一种细胞内的趋化因子,当炎症反应发生时,可以促进白细胞向感染部位迁移,促进伤口愈合。
[0005]综合,提高蛋黄油中MAG和DAG含量,将有可能赋予蛋黄油新的应用价值。MAG和DAG可以由脂肪酸与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也可以由甘油三酯(TAG,油脂主要成分)通过水解或甘油解得到。由于甘油和脂肪酸主要由油脂水解得到,因此再以二者为原料制备MAG和DAG成本较高。而甘油三酯水解法由于反应程度不易控制,且副产物脂肪酸的存在增加了纯化难度,同样应用较少。当前,采用甘油三酯的甘油解反应是生产MAG和DAG的主要途径,而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脂肪酶催化的油脂甘油解反应,相比于传统无溶剂体系和其他溶剂体系,由于兼具超临界反应传质速率高与生物酶催化反应温和、专一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甘油解逆反应发生,从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该类型反应主要以油脂为原料,使用比较昂贵的固定化脂肪酶,且不具备成熟的工业化生产设备,因此目前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发挥现有超临界提取设备的成熟优势,直接以蛋黄粉为原料,实现超临界静态酶促反应与动态提取、分离的无缝连接,最终获得富含单脂肪酸甘油酯和二脂肪酸甘油酯的新型蛋黄油。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蛋黄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将甘油、脂肪酶加入蛋黄粉中,混合均匀得料体A;
[0010]S2.将料体A和石英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超临界萃取釜,设置萃取釜的压力和温度,开始静态反应;
[0011]S3.静态反应结束后,保持萃取釜的参数不变,调节分离釜的压力、温度、及二氧化碳流量,开始动态萃取;
[0012]S4.动态萃取结束后,放出分离釜中的蛋黄油。然后放出萃取釜中的残余物料并筛分,回收石英砂和残余蛋黄粉。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1中,蛋黄粉的水分含量<5%。低的水分含量可以减少甘油三酯水解副反应的发生,避免生产过多的游离脂肪酸。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1中,脂肪酶由微生物发酵或动物内脏提取而来。常用于发酵脂肪酶的微生物包括黑曲霉、疏棉状嗜热丝孢菌、假丝酵母等,常见的动物脂肪酶主要来自猪胰脏。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1中,蛋黄粉、甘油和脂肪酶的重量比为100:(1~20):(1~15)。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1中,蛋黄粉、甘油和脂肪酶的混合方式包括搅拌、高速剪切、挤压、研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保证酶与蛋黄粉、甘油的充分混合,可促进反应进行,提高产物得率。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2中,料体A与石英砂的重量比为1:(1~5)。石英砂的作用是提高萃取釜料体通透性,防止堵料发生。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2中,萃取釜的压力保持在10~30MPa,温度保持在35~6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3中,分离釜的压力为4~15MPa,温度为25~55℃,调节二氧化碳流量控制萃取时间为2~6小时。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4中,回收的石英砂可以重复使用。
[002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蛋黄油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所述的蛋黄油在护肤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旨在发挥现有超临界提取设备的成熟优势,直接以蛋黄粉为原料,实现超临界静态酶促反应与动态提取、分离的无缝连接,最终获得富含单脂肪酸甘油酯和二脂肪酸甘油酯的新型蛋黄油。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超临界提取设备是工业成熟设备,容易实现新型蛋黄油的工业化生产。
[0025]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直接从天然原料蛋黄粉出发,将超临界酶促反应、蛋黄油的提取和分离无缝连接,工艺路径短,效率高。
[0026]3.本专利技术所得蛋黄油富含单脂肪酸甘油酯和二脂肪酸甘油酯,自乳化能力增强,肤感更加轻薄爽滑,更易被皮肤吸收,是有别于常规蛋黄油的新型蛋黄油。
附图说明
[00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8]图1蛋黄油制备工艺流程图;
[0029]图2蛋黄油的薄层色谱图;
[0030]图3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蛋黄油的自乳化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蛋黄油的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蛋黄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甘油、脂肪酶加入蛋黄粉中,混合均匀得料体A;S2.将料体A和石英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超临界萃取釜,设置萃取釜的压力和温度,开始静态反应;S3.静态反应结束后,保持萃取釜的参数不变,调节分离釜的压力、温度、及二氧化碳流量,开始动态萃取;S4.动态萃取结束后,放出分离釜中的蛋黄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蛋黄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蛋黄粉的水分含量<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蛋黄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脂肪酶由微生物发酵或动物内脏提取获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蛋黄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蛋黄粉、甘油和脂肪酶的重量比为100:(1~20):(1~15)。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福坤高宏旗秦枭陈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