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4002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目标城市现状的基础数据;构建强度分区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因子层、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以强度分区等级为评价目标,所述强度分区等级按照目标城市的对标城市的强度分区进行划分;因子层包括服务因子、交通因子、环境因子;指标层包括与区域中心的距离、交通便捷度、与公共绿地的距离;为各区域的服务因子赋值;为各区域的交通因子赋值;为各区域的交通因子赋值;分别针对各区域的服务因子、交通因子、环境因子的赋值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各区域的初步强度分区等级;根对初步强度分区等级进行调整,形成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级。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规划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呈现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用地紧张,集约度不高、城市品质低下等现象,尤其是在城市边缘地带则呈现低强度无序蔓延开发,导致城市开发强度不合理。因此,合理的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城市品质,盘活用地存量,释放低效、闲置用地的潜力的有效选择。
[0003]当前,我国倡导城市建设集约发展、控制总量、限定容量,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靠拢。
[0004]容积率是城市用地建设强度的核心指标。如果容积率过高,将会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负荷过重;如果容积率过低,则难以有效发挥土地使用效率及使用价值,将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加大、城市“扩张”速度加快。
[0005]用地建设强度研究是“三维”层面的系统研究,旨在落实城市用地建设指标、引导城市规划及建设实施、引导城市的空间布局发展及城市用地的建设、经营和管理。
[0006]现有的专利CN 108335007(一种城市用地再开发强度的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CN 114066334(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CN 113849976 A(规划用地的开发强度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往往从中微观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约束指标,通过对用地、交通特征数据的输入,交通承载力模型的计算,给出用地开发强度数据,为相关规划编制提供体量开发依据。使用的方法大多采用经验分析法(类比类似地区的用地性质与容积率情况)、交通需求预测法(运用交通需求预测软件VISUM、TransCAD预测交通量从而预测用地容积率)。
[0007]这种视角下往往是从交通承载极限的条件下取得的用地极值容积率,但城市规划实际采用的容积率往往是基于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因此对于城市规划用地的配套设施条件、环境条件、城市历史、文脉保护、生态环境、地价因子、规划意图、景观结构、地价因子等评价因子的考虑还有待补充。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便捷、直观、综合的评估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与各影响因子的定量化之间的定量化匹配关系,进而提高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对于城市用地强度评估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收集目标城市现状的基础数据,包括交通数据、服务设施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地
价数据、规划意图数据、规划人口与人均建筑面积数据;
[0011]构建强度分区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因子层、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以强度分区等级为评价目标,所述强度分区等级按照目标城市的对标城市的强度分区进行划分;因子层包括服务因子、交通因子、环境因子;指标层包括与区域中心的距离、交通便捷度、与公共绿地的距离;
[0012]分别根据目标城市的服务设施数据获取各区域与区域中心的距离,基于各区域与区域中心的距离为各区域的服务因子赋值;
[0013]分别根据目标城市的交通数据获取各区域的交通便捷度,基于各区域的交通便捷度为各区域的交通因子赋值;
[0014]分别根据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数据获取各区域与公共绿地的距离,基于各区域与公共绿地的距离为各区域的交通因子赋值;
[0015]分别针对各区域的服务因子、交通因子、环境因子的赋值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各区域的初步强度分区等级;
[0016]获取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如果计算得到的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误差大于设定值,则根据生态环境数据、地价数据、规划意图数据对初步强度分区等级进行调整,直到计算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误差小于设定值,则形成最终的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的计算过程包括:
[0018]区分目标城市各区域用地的属性;所述属性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公服用地和工业用地;
[0019]获取目标城市的对标城市的各强度分区等级下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公服用地的容积率,作为目标城市各强度分区等级下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公服用地的容积率;
[0020]获取目标城市的对标城市的工业用地建设强度指标分区方式及其对应的容积率,参照对标城市的工业用地建设强度指标分区方式对目标城市的工业用地进行强度分区等级划分以及容积率设定;
[0021]根据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属性及其对应的强度分区和相应的容积率,计算得到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的误差进行校核从而论证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的合理性,进一步保证了最终输出的强度分区结果的有效性,为后期的规划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最终的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分别形成目标城市的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强度分区图和工业和仓储用地强度分区图并输出;其中,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强度分区图用于表征目标城市中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公服用地区域对应的强度分区等级;工业和仓储用地强度分区图用于表征目标城市中工业用地区域对应的强度分区等级。以图表的形式有利于更直观地展示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控制的结果,便于数据的直接利用。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交通因子包括轨道交通因子和道路交通因子;轨道交通因子对应的交通便捷度为临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道路交通因子对应的交通便捷度为与主干路的距离和与次干路的距离。通过交通因子反映道路交通的可达性,有利于体现交通条件对城
市规划用地强度的影响,保证强度分区结果更符合实际的城市场景,提高了强度分区结果的准确性。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生态环境数据、地价数据、规划意图数据对初步强度分区等级重新进行调整的过程包括:
[0025]判定计算得到的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误差大于设定值后,比较计算得到的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大小;
[0026]如果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小于规划的建筑总量,则依次根据地价数据和规划意图数据提升特定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地价数据调整至极限后,再采用规划意图数据进行调整;
[0027]如果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大于规划的建筑总量,则依次根据生态环境数据、地价数据和规划意图数据降低特定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生态环境数据调整至极限后,再采用地价数据调整;地价数据调整至极限后,再采用规划意图数据进行调整;
[0028]采用生态环境数据调整特定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时,直接调整成最低强度;采用地价数据和规划意图数据调整特定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时,每次只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目标城市现状的基础数据,包括交通数据、服务设施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地价数据、规划意图数据、规划人口与人均建筑面积数据;构建强度分区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因子层、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以强度分区等级为评价目标,所述强度分区等级按照目标城市的对标城市的强度分区进行划分;因子层包括服务因子、交通因子、环境因子;指标层包括与区域中心的距离、交通便捷度、与公共绿地的距离;分别根据目标城市的服务设施数据获取各区域与区域中心的距离,基于各区域与区域中心的距离为各区域的服务因子赋值;分别根据目标城市的交通数据获取各区域的交通便捷度,基于各区域的交通便捷度为各区域的交通因子赋值;分别根据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数据获取各区域与公共绿地的距离,基于各区域与公共绿地的距离为各区域的交通因子赋值;分别针对各区域的服务因子、交通因子、环境因子的赋值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到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初步强度分区等级;获取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如果计算得到的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误差大于设定值,则根据生态环境数据、地价数据、规划意图数据对初步强度分区等级进行调整,直到计算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误差小于设定值,则形成最终的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的计算过程包括:区分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属性;所述属性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公服用地和工业用地;获取目标城市的对标城市的各强度分区等级下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公服用地的容积率,作为目标城市各强度分区等级下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公服用地的容积率;获取目标城市的对标城市的工业用地建设强度指标分区方式及其对应的容积率,参照对标城市的工业用地建设强度指标分区方式对目标城市的工业用地进行强度分区等级划分以及容积率设定;根据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属性及其对应的强度分区和相应的容积率,计算得到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最终的目标城市各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分别形成目标城市的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强度分区图和工业和仓储用地强度分区图并输出;其中,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强度分区图用于表征目标城市中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公服用地区域对应的强度分区等级;工业和仓储用地强度分区图用于表征目标城市中工业用地区域对应的强度分区等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交通因子包括轨道交通因子和道路交通因子;轨道交通因子对应的交通便捷度为临轨道交通
站点的距离;道路交通因子对应的交通便捷度为与主干路的距离和与次干路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生态环境数据、地价数据、规划意图数据对初步强度分区等级重新进行调整的过程包括:判定计算得到的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误差大于设定值后,比较计算得到的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与规划的建筑总量大小;如果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小于规划的建筑总量,则依次根据地价数据和规划意图数据提升特定区域的强度分区等级;地价数据调整至极限后,再采用规划意图数据进行调整;如果目标城市的建筑总量大于规划的建筑总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李凯贾依晨石雪莉辜康林肖毅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