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938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散热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包括:主排风机,所述主排风机设置在墙体内部;冷凝模块,主排风机与冷凝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冷凝模块包括储冰仓、风道盘管和进风盘管,所述主排风机过来的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盘管和风道盘管,储冰仓内冰块融化形成的低温水对通过进风盘管空气进行冷凝降热,由储冰仓中冰块融化吸收风盘管空气进入风道盘管中空气热量,完成二次冷凝的空气通过管道送入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凝模块将降温后空气分散到各处的目的,提高热量分布均匀程度,减少冰块的整体使用量,有效降低车间为降温投入的成本。有效降低车间为降温投入的成本。有效降低车间为降温投入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35℃以上持续性高温天气经常性的出现,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生产车间内部的生产环境温度也由于面积扩张变得不容易控制,无法有效应对极端高温天气。
[0003]现有技术设备大多采用空调对生产车间进行降温,但是很多生产车间生产过程中伴随有异味产生,必须要通风对流,需要足够的换气次数,对车间内进行空气更新,采用空调的方式无法满足这些车间换气的需要,很多工厂直接采购冰块对车间进行降温,冰块降温成本低、降温快,但是冰块降温会出现降温效果差别大,很多区域温度分布不均匀;对冰块利用效率低,造成能源浪费、降温成本高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降温区域分布不均匀、降温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包括:用于吸收空气的主排风机,所述主排风机设置在墙体内部,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墙体上的外出风口和外进风口连通,主排风机还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室内的内进风口和内出风口连通,实现空气循环对流;冷凝模块,主排风机与冷凝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冷凝模块包括储冰仓、风道盘管和进风盘管,所述主排风机过来的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盘管和风道盘管,储冰仓内冰块融化形成的低温水对通过进风盘管空气进行冷凝降热,进风盘管空气进入风道盘管中再次由储冰仓中冰块融化吸收热量,完成二次冷凝的空气通过管道送入室内;优选地,主排风机安装在固定在墙体内的排风箱内。
[0006]优选地,储冰仓和风道盘管的外侧设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的内壁敷设保温材料,所述风道盘管出风口与设置在冷凝箱顶部的内进风口通过管道连通优选地,冷凝箱的下方设有进风室,所述进风室内包括:蓄水区,所述进风盘管设置在蓄水区内;辅助风扇,所述辅助风扇的进风口与与主排风机通往内出风口的管道连通,所述辅助风扇的出风口与进风盘管连通;优选地,内进风口设置在进风室的底部;优选地,储冰仓滑动于冷凝箱底部内壁设有的滑轨上,所述储冰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滚动的滚轮,靠近箱体底板的箱体的侧壁设有用于排水的出水口;用保温材料制成的外封门,隔绝外界环境的外封门设置在箱体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主排风机通往内进风口的管道与连通辅助风扇的管道接口处设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另外一端连接有用于辅助降温的压缩冷凝模块,主排风机送来的空气经过压缩冷凝模块冷凝降温后通过内出风口释放到室内;一种如上述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排风箱固定在墙体离地面高度不低于2米的位置;步骤二、将外出风口和外进风口分别开设在排风箱两侧的外墙上,在墙体内埋设外出风口和外进风口与排风箱内主排风机连通的管道;步骤三、选定合适位置,将冷凝箱和进风室通过螺栓固定在靠近设有的排风箱墙体的室内地面上;步骤四、连接冷凝箱与排风箱之间的管道,将冷凝箱与排风箱之间管道埋入墙体表面的沟槽内。
[0007]优选地,所述冷凝箱表面设有辅助降温进风口和辅助降温出风口。
[0008]优选地,所述外出风口和外进风口处设有格栅。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通过用于降温的冰块存放在保温材料制成的冷凝箱内,对经过冷凝箱内的循环空气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将降温后空气分散到各处的目的,提高热量分布均匀程度,避免温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出现。
[0010]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通过换热方式还可以让冰块对热量吸收更加充分,减少冰块的整体使用量,有效降低车间为降温投入的成本,减少开支。
[0011]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中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采用多通道模式可以实现散热通风新风等多种工作模式,有效提高设备应用范围,满足生产过程中多元化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的旋转调节阀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的冷凝箱和进风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的中冷凝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的储冰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1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如图1

图5所示,所述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包括: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包括排风箱101、冷凝箱102和进风室103,所述冷凝箱102安装在进风室103的上方,所述排风箱101与冷凝箱102之间通过风道连接,所述进风室103的底部设有内进风口430,所述冷凝箱102的顶部设有内出风口440,所述排风箱101上设有与室外连通的外出风口410和外进风口420的管道;进出风模块包括设置在排风箱101内的主排风机220和设置在进风室103的辅助风扇210,所述主排风机210的进风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外进风口420和内进风口430连通,所述主排风机210的出风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外出风口410和内出风口440连通,所述辅助风扇210的进风口与主排风机210通往内出风口440的管道连通;冷凝模块300包括储冰仓310、风道盘管320和进风盘管330,所述多组储冰仓310滑动装配于冷凝箱102上,所述风道盘管320设置在储冰仓310之间,进风盘管330设置于进风室103内,所述进风盘管330的进风口与辅助风扇210的出风口连通,由辅助风扇210吸入的空气经过进风盘管330初步冷凝降温后通过管道送到冷凝箱102内的风道盘管320内,在储冰仓310的作用下冷凝作用下进行高效冷凝,完成冷凝的空气被再次通过管道输送至内出风口440处,通过内出风口440释放到室内进行降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箱102的内壁敷设保温材料,在保温材料的作用下,储冰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吸收空气的主排风机,所述主排风机设置在墙体内部,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墙体上的外出风口和外进风口连通,主排风机还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室内的内进风口和内出风口连通,实现空气循环对流;冷凝模块,主排风机与冷凝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冷凝模块包括储冰仓、风道盘管和进风盘管,所述主排风机过来的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盘管和风道盘管,储冰仓内冰块融化形成的低温水对通过进风盘管空气进行冷凝降热,进风盘管空气进入风道盘管中再次由储冰仓中冰块融化吸收热量,完成二次冷凝的空气通过管道送入室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风机安装在固定在墙体内的排风箱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仓和风道盘管的外侧设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的内壁敷设保温材料,所述风道盘管出风口与设置在冷凝箱顶部的内进风口通过管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的下方设有进风室,所述进风室内包括:蓄水区,所述进风盘管设置在蓄水区内;辅助风扇,所述辅助风扇的进风口与与主排风机通往内出风口的管道连通,所述辅助风扇的出风口与进风盘管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风口设置在进风室的底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崇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