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771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排水装置,涉及隧道排水技术领域,包括主体一侧设置可开合密封盖;进水口、主体、排水口三者贯通连接;主体内部设置过滤网;主体内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轮;保护箱内活动设置自动清理机构;过滤网外侧开设环形开口,主体内部下端开设垃圾收集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在同一条中心线上,可促使水流更快排出;通过设置过滤网,避免垃圾进入排水口发生堵塞现象;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轮和自动清理机构,水流冲击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带动自动清理机构转动,对过滤网上的垃圾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环形开口及垃圾收集腔,在离心力作用下垃圾由环形开口掉入垃圾收集腔内。垃圾收集腔内。垃圾收集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
,具体为一种引流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工程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隧道工程中是通过设置排水沟将隧道内的积水集中排向废水泵房,排水沟分为明沟及暗沟,明沟中的垃圾较易清理,且不易发生堵塞现象,而暗沟容易导致垃圾滞留堆积,不方便将垃圾取出,进而导致隧道排水沟被堵塞,隧道内积水无法顺利排出,积水会留在隧道内部,影响车辆的安全通行,目前对暗沟内垃圾清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些引流排水设备能够进行垃圾自动清理,但是这些设备多数是通过电气元件控制,电气元件在水流环境中易存在电路隐患;另一种是采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对堵塞的垃圾进行清理,保障隧道内排水引流系统正常运行,但是人工进行垃圾清理劳动强度大。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水流实现垃圾自动清理的引流排水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流排水装置,包括主体、进水口、排水口、保护箱、过滤网、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转动杆、第三转动轮、清理板、垃圾收集腔;
[0006]所述主体一侧设有可开合的密封盖;
[0007]所述主体上端安装有贯通的进水口,所述主体下端安装有贯通的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主体、排水口三者贯通连接;
[0008]所述主体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排水口上方;
[0009]所述主体内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自由端下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外侧设有若干导水浆;
[0010]所述主体内部通过固定杆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位于支撑架一侧,所述保护箱内活动设有自动清理机构,所述第一转动轮与自动清理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和保护箱;
[0011]所述主体内部下端开设有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开口设置在过滤网外侧,所述主体内部下端开设有垃圾收集腔,所述垃圾收集腔与环形开口贯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清理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轮、第三转动轮、清理板,所述保护箱内活动设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0013]所述保护箱内部设有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外侧设有若干第一拨动杆,所述第三转动轮外侧设有若干与第一拨动杆相配合的第二拨动杆,所述第一拨动杆与第二拨动杆相啮合,所述主体内部垂直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端转动连接在主体上方底端,所述转动杆下端分别贯穿保护箱与第三转动轮连接有清理板,所述清理板与过滤网活动连
接。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板下端设有摩擦刷,所述摩擦刷与过滤网活动连接。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同一条中心线上。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架和保护箱连接处分别设有滚动轴承。
[0017]本技术的优点:
[0018](1)本技术通过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在同一条中心线上,可促使水流更快排出;
[0019](2)通过主体内部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可对水流中的垃圾进行过滤,避免垃圾进入排水口发生堵塞现象;
[0020](3)通过凹槽内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轮,保护箱内活动设置自动清理机构,在对公路隧道内的积水进行排水时,积水由进水口流入,水流冲击第一转动轮外侧的导水浆,在水流的冲击下,导水浆带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转动轮同步转动,第二转动轮外侧的第一拨动杆带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二拨动杆转动,第二拨动杆带动第三转动轮转动,第三转动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下方的清理板转动,清理板对过滤网上的大块垃圾进行清理,同时清理板下方的摩擦刷可进一步对过滤网进行刷洗,保证排水引流的正常进行;
[0021](4)通过过滤网外侧开设环形开口,主体内部下端开设垃圾收集腔,清理板在转动进行垃圾清理的过程中,垃圾会在离心力作用下由环形开口掉入垃圾收集腔内,经过一段时间,打开密封盖对收集腔内的垃圾进行清理;
[0022](5)通过利用排水过程中水流实现垃圾自动清理,一方面解决了电气元件控制垃圾自动清理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解决了人工清理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2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三维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第一转动轮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自动清洗机构剖面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29]图5是本技术第一转动轮与自动清洗结构结构三维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垃圾收集腔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为主体;2为进水口;3为排水口;4为密封盖;5为保护箱;6为过滤网;7为支撑架;8为第一转动轮;801为导水浆;9为连接杆;10为第二转动轮;1001为第一拨动杆;11为转动杆;12为第三转动轮;1201为第二拨动杆;13为清理板;14为固定杆;15为环形开口;16为垃圾收集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引流排水装置,包括主体1、进水口2、排水口3、保护箱5、过滤网6、第一转动轮8、第二转动轮10、转动杆11、第三转动轮12、清理板13、垃圾收集腔16;
[0036]主体1上端安装有贯通的进水口2,主体1下端安装有贯通的排水口3,进水口2、主体1、排水口3三者贯通连接,公路隧道内的水可由进水口2进入,经过主体1后经排水口3排出,其中进水口2和排水口3在同一条中心线上,可促使水流更快的排出。
[0037]主体1内部设置过滤网6,过滤网6设置在排水口3上方,在对公路隧道内的积水进行排水过程中,过滤网6可对水流中的垃圾进行过滤,避免垃圾进入排水口3发生堵塞现象。
[0038]主体1内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进水口(2)、排水口(3)、保护箱(5)、过滤网(6)、第一转动轮(8)、第二转动轮(10)、转动杆(11)、第三转动轮(12)、清理板(13)、垃圾收集腔(16);所述主体(1)一侧设有可开合的密封盖(4);所述主体(1)上端安装有贯通的进水口(2),所述主体(1)下端安装有贯通的排水口(3),所述进水口(2)、主体(1)、排水口(3)三者贯通连接;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设置在排水口(3)上方;所述主体(1)内部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自由端下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8),所述第一转动轮(8)外侧设有若干导水浆(801);所述主体(1)内部通过固定杆(14)连接有保护箱(5),所述保护箱(5)位于支撑架(7)一侧,所述保护箱(5)内活动设有自动清理机构,所述第一转动轮(8)与自动清理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杆(9)连接,所述连接杆(9)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7)和保护箱(5);所述主体(1)内部下端开设有环形开口(15),所述环形开口(15)设置在过滤网(6)外侧,所述主体(1)内部下端开设有垃圾收集腔(16),所述垃圾收集腔(16)与环形开口(15)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新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