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399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激光雷达和汽车,其中,该激光雷达包括激光雷达本体和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安装于汽车顶部,并设于所述激光雷达本体的外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气流敏感区,所述气流敏感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流引导区和气流过渡区,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为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面,所述气流过渡区截面的第一轮廓线为朝向所述汽车前方凸出的曲线,且所述第一轮廓线靠近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截面的第二轮廓线为曲线,且所述第二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轮廓线连接处的曲率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切线斜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汽车风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汽车风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汽车风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雷达和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能够高效利用交通资源,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激光雷达的配合,对周围的障碍物和行驶环境进行感知与判断,以便于进行障碍物的躲闪以及行驶速度的调整。“3D激光雷达+高精度导航地图+云计算”被认为是L3及以上级别辅助驾驶的理想的综合性能解决方案。搭载激光雷达的汽车将是智能汽车的不二选择。
[0003]目前激光雷达通常设置在车顶,通过各类钢制支架相互焊接或螺栓拼接连接到车身上,不仅影响整体的美观性,而且在汽车行驶时易引起很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激光雷达,旨在降低汽车风噪。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激光雷达,包括:
[0006]激光雷达本体;
[0007]外壳,用于安装于汽车顶部,并设于所述激光雷达本体的外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气流敏感区,所述气流敏感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流引导区和气流过渡区,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面,所述气流过渡区截面的第一轮廓线为朝向所述汽车前方凸出的曲线,且所述第一轮廓线靠近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截面的第二轮廓线为曲线,且所述第二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轮廓线连接处的曲率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切线斜率。
[0008]可选地,所述气流敏感区还包括第二气流引导区,所述第二气流引导区为朝向所述汽车前方的所述外壳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气流引导区连接于所述气流过渡区远离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气流引导区截面的第三轮廓线为曲线。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轮廓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三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轮廓线连接处的曲率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的切线斜率。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轮廓线至所述汽车顶部的距离沿朝向所述汽车后方的方向变大设置;和/或,
[0011]所述第三轮廓线至所述汽车顶部的距离沿朝向所述汽车后方的方向变大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轮廓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15mm;和/或,
[0013]所述第二轮廓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15mm;和/或,
[0014]所述第三轮廓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15mm。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轮廓线为三次曲线。
[0016]可选地,所述外壳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安装腔,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汽车前方,所述激光雷达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激光雷达本体的发射区设于所述开口处。
[0017]可选地,所述气流敏感区与所述发射区曲面过渡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外壳的顶壁相对所述激光雷达本体向所述汽车前方凸出设置,且所述发射区的外周缘与所述开口的内周缘之间设有密封件。
[0019]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设于汽车顶部。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于汽车顶部设置激光雷达,外壳用于安装于汽车顶部,并设于激光雷达本体的外周,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气流敏感区,气流敏感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流引导区和气流过渡区,气流过渡区截面的第一轮廓线为朝向汽车前方凸出的曲线,即气流过渡区为设于外壳外表面的曲面,以有效降低流经气流过渡区的气流的流动速率,减少气流直接高速冲击壳体的可能,从而降低汽车的行车风噪。第一气流引导区为设于外壳的顶面,第一气流引导区截面的第二轮廓线为曲线,即第一气流引导区为曲面,从而进一步引导气体沿外壳的外表面流动,减少气流直接高速冲击壳体的可能,进一步降低汽车风噪。第一轮廓线靠近第一气流引导区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点,且第二轮廓线与第一轮廓线连接处的曲率等于第一连接点的切线斜率。从而有效减少高速气流发生脱体的可能,增加气流的引导作用,减少气流发生紊乱,有效降低汽车的行车风噪。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激光雷达一实施例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激光雷达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激光雷达沿竖直方向的截面轮廓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激光雷达本体214第一连接点110发射区215第二轮廓线20外壳216第二气流引导区210气流敏感区217第三轮廓线211第一气流引导区218第二连接点212气流过渡区30汽车顶部213第一轮廓线
ꢀꢀ
[002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本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雷达,安装于汽车顶部30。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激光雷达包括激光雷达本体10和外壳20,外壳20用于安装于汽车顶部30,并设于激光雷达本体10的外周,外壳20的外表面形成有气流敏感区210,气流敏感区2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流引导区211和气流过渡区212,第一气流引导区211设于外壳20的顶面,气流过渡区212截面的第一轮廓线213为朝向汽车前方凸出的曲线,且第一轮廓线213靠近第一气流引导区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雷达本体;外壳,用于安装于汽车顶部,并设于所述激光雷达本体的外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气流敏感区,所述气流敏感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流引导区和气流过渡区,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面,所述气流过渡区截面的第一轮廓线为朝向所述汽车前方凸出的曲线,且所述第一轮廓线靠近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截面的第二轮廓线为曲线,且所述第二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轮廓线连接处的曲率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切线斜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敏感区还包括第二气流引导区,所述第二气流引导区为朝向所述汽车前方的所述外壳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气流引导区连接于所述气流过渡区远离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气流引导区截面的第三轮廓线为曲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廓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三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轮廓线连接处的曲率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的切线斜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花垒岳中英刘巍巍张现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