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30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3
电饭煲(1)具备:主体(2);被收纳于主体(2)的上表面开口的内锅(3);覆盖主体(2)的上表面开口的外盖(4);覆盖内锅(3)的上表面开口的内盖(4a);以及能够相对于供穿过内盖(4a)的蒸气孔(4b)后的蒸气通过的外盖排气部(61)装卸的蒸气回收罩(62),其中,蒸气回收罩(62)具备第二延伸部(62d),该第二延伸部(62d)设为妨碍从蒸气回收罩(62)的下方朝向上方流动的蒸气的流动,蒸气在向主体(2)外排出时所通过的排气口(6a)设于比第二延伸部(62d)靠上方。口(6a)设于比第二延伸部(62d)靠上方。口(6a)设于比第二延伸部(62d)靠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饭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具备蒸气回收部的现有的电饭煲,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在该文献的说明书摘要中记载了“构成为在盖3的蒸气通路33的蒸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第一捕捉室11、第二捕捉室12,将该第一捕捉室11设置在盖环6的下表面与散热板9之间,并且将第二捕捉室12设置在盖环6上表面与蒸气口部件13之间,将上述第一捕捉室11的蒸气入口孔18设于上述散热板9,并且将第二捕捉室12的蒸气入口孔23设于成为其底面22的盖环6,在上述第一捕捉室11设置与上述第二捕捉室12的蒸气入口孔23相通的连通部21,使上述第一捕捉室11与第二捕捉室12在俯视时重叠”,公开了装卸自如地在盖上部件的上表面安装有封闭第二捕捉室的蒸气口部件的电饭煲。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658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的电饭煲中,用于将煮饭中的蒸气排出至主体外部或回收的构件由一个部件形成。因而,减轻了在进行维护时分解构件的劳力和时间。但是,流入至盖内部的蒸气通过排气口向电饭煲主体外排出的路径简单,无法减少向电饭煲主体外排出的蒸气量,因此存在设置电饭煲的场所受到限制的课题。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减少向电饭煲主体外排出的蒸气量的电饭煲。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饭煲具备:主体;内锅,其被收纳于上述主体的上表面开口;外盖,其覆盖上述主体的上表面开口;内盖,其覆盖上述内锅的上表面开口;以及蒸气回收罩,其能够相对于供穿过上述内盖的蒸气孔后的蒸气通过的外盖排气部装卸,其中,上述蒸气回收罩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设为妨碍从上述蒸气回收罩的下方朝向上方流动的上述蒸气的流动,上述蒸气在向上述主体外排出时所通过的排气口设于比上述延伸部靠上方。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饭煲,能够更加减少向主体外部排出的蒸气排出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纵剖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蒸气回收部的放大图。
[0015]图3是构成蒸气回收部的下半部分的外盖排气部的立体剖视图。
[0016]图4是构成蒸气回收部的上半部分的蒸气回收罩的外观立体图。
[0017]图5是图4的蒸气回收罩的剖视图。
[0018]图6是图4的蒸气回收罩的仰视图。
[0019]图7是蒸气回收罩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0]图8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图7的剖视图的图。
[0021]图9是示出电饭煲的外盖关闭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2]图10是示出电饭煲的外盖打开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3]图11是图10的放大图。
[0024]图12是图10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电饭煲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说明。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修改,并且最初也预定适当地省略下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以下,如图1所示,以与电饭煲1面对面的使用者的视线为基准,如各图所示地定义前后、上下、左右。
[0026]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煲1的纵剖视图。如此处所示,电饭煲1具备主体2、内锅3、外盖4、调压机构5以及蒸气回收部6。
[0027]主体2在上表面开口的内容器内装卸自如地收纳内锅3。并且,在主体2的下部设有对内锅3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2a。
[0028]内锅3是被收纳于主体2的有底圆筒形状的容器,为了能够实现感应加热,例如由含有铁等强磁性金属的磁性金属和非磁性金属的复合材料形成。并且,内锅3在开口缘部的整周具有凸边部3a。
[0029]在外盖4的下表面安装有内盖4a,该内盖4a具备使内锅3所产生的蒸气释放的蒸气孔4b。通过关闭外盖4来覆盖主体2的内容器的上表面开口,并且由在外周具备衬垫的内盖4a封闭内锅3的上表面开口。
[0030]调压机构5是配置在内盖4a与外盖4之间的用于控制内锅3的内压的机构,具备调压阀51和调压阀控制部52。调压阀51具备与内盖4a的蒸气孔4b连通的开口51a和封闭开口51a的球体51b,若内锅3的内压超过例如1.3气压,则球体51b被抬起,开口51a敞开而蒸气向上方释放,因此能够将内锅3的内压维持在1.3气压以下。并且,调压阀控制部52在不想提高内锅3的内压等情况下,预先通过螺线管使球体51b移动,将调压阀51的状态控制为敞开状态。
[0031]蒸气回收部6用于回收通过调压机构5后的蒸气来抑制向电饭煲1的外部排出的蒸气,配置为横跨形成于外盖4的上表面后部的凹部4c的底面的开口4d的上下。
[0032]图2是示出通过调压机构5后的蒸气的排出路径亦即蒸气通路4e和蒸气回收部6的详细构造的局部放大图。如此处所示,穿过内盖4a的蒸气孔4b而从内锅3朝向调压机构5的蒸气在通过调压阀51的开口51a之后,向朝向蒸气回收部6的蒸气通路4e流入。流入至蒸气
通路4e的蒸气碰到形成于构成蒸气回收部6的外盖排气部61的弯曲板状的第一肋61b(其它肋),从而而朝向由虚线包围的第一空间S1引导,向蒸气回收部6的内部流入。流入至第一空间S1的蒸气在构成蒸气回收部6的蒸气回收罩62的上表面反射,以在形成于蒸气回收罩62内部的弯曲板状的第二肋62b(肋)与第一肋61b之间通过的形式被引导至由虚线包围的第二空间S2。被引导至第二空间S2的蒸气在碰到由第一肋61b和第一圆筒部61a包围的倾斜部61c后,在第二空间S2向正上方行进。
[0033]通过蒸气通路4e而流入至蒸气回收部6的蒸气大部分在蒸气回收部6内在前进中停滞、被冷却而成为结露水,因此能够减少从形成于蒸气回收部6的上表面的排气口6a排出的蒸气量。并且,结露水的大半部分通过蒸气通路4e返回至内盖4a,剩余部分积存于倾斜部61c。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使用者在进行维护时通过从外盖4的凹部4c拆下蒸气回收罩62,能够将积存于倾斜部61c的结露水除去。
[0034]图3是构成蒸气回收部6的外盖排气部61的立体剖视图。此外,图3示出外盖排气部61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也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如此处所示,外盖排气部61具备相当于蒸气回收部6的下半部分的第一圆筒部61a。在该第一圆筒部61a的内侧的靠前位置形成有从下表面伸出的第一肋61b。如上所述,第一肋61b是弯曲板状的肋,其两端与第一圆筒部61a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在第一肋61b的左右的下端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61d,能够使积存于倾斜部61c的结露水向下方释放。此外,在第一圆筒部61a的上端安装有衬垫,在从上方嵌入蒸气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饭煲,具备:主体;内锅,其被收纳于上述主体的上表面开口;外盖,其覆盖上述主体的上表面开口;内盖,其覆盖上述内锅的上表面开口;外盖排气部,其供穿过上述内盖的蒸气孔后的蒸气通过;以及蒸气回收罩,其能够相对于上述外盖排气部装卸,上述电饭煲的特征在于,上述蒸气回收罩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设为妨碍从上述蒸气回收罩的下方朝向上方流动的上述蒸气的流动,上述蒸气在向上述主体外排出时所通过的排气口设于比上述延伸部靠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气回收罩在上表面具备肋,从上述主体的前方起依次配置有设于上述蒸气回收罩的上表面的上述肋、设于上述蒸气回收罩的上表面的排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野椋多井上大介森田贤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