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带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262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扶手带张紧领域,具体为一种扶手带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竖直部分连接有导向轮和夹持机构,所述导向轮包括以竖直部分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的左侧导向轮和右侧导向轮,所述水平部分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拉力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增加了安装时,方便拿取的把手。该扶手带张紧装置降低了装置的整体厚度,同时不失转动效率和精度,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稳定性更高,与此同时,电机包于整个装置钣金件之中,增强了耐冲击性,避免了安装过程中,磕磕碰碰带来的损坏。装置的总体长度和厚底都降低了,重量也降低了,安装时会更加轻松便捷。松便捷。松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带张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扶手带张紧领域,具体为一种扶手带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一般均采用固定张紧装置,即当扶手带安装好后,使用张紧装置进行一次性的预张紧,这种情况下,当自动扶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扶手带会由于长时间的张紧受力而拉伸,造成整个扶手带回路有冗长产生,此时会造成扶手带驱动局部压力过大,从而影响寿命,同时由于冗长的产生,会造成扶手带在摩擦运行时产生较明显的串动现象,影响扶梯乘坐的舒适感。
[0003]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上安装扶手带张紧装置,现有技术中的扶手带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该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持机构和压力轮,且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拉力机构;该拉力机构产生拉力使得夹持机构往下拉动压力轮往下压,从而让扶手带张紧。但是上述技术特征还存在以下缺点:
[0004]1、整体装置安装时或者维修时非常难提取,没有手持部;2、原先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主要特点是具有反向自锁功能,可以有较大的减速比,但输入轴和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也不在同一平面上。一般体积较大,传动效率不高,精度不高.导致整体厚度偏大,在安装时和扶梯内部部件存在干扰。3、装置的总体长度和厚底都比较大,又电机在装置外悬挂,因此碰撞后损坏率非常高。
[000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带张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扶手带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竖直部分连接有导向轮和夹持机构,所述导向轮包括以竖直部分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的左侧导向轮和右侧导向轮,所述水平部分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拉力机构;
[000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竖直部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连接有压力轮系统装置,所述压力轮系统装置包括以竖直部分中心线为轴对称的第一压力轮和第二压力轮,以及用于安装第一压力轮和第二压力轮的安装结构,所述活动板还设置有L型安装结构,所述拉力机构贯穿所述L型安装结构设置;
[0008]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自固定板的水平部分向下延伸形成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内自下向上设置有直流无刷电机、涡轮蜗杆减速器、连接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杆外套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L型安装结构接触,所述连接杆外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0009]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涡轮蜗杆减速器、连接杆和套筒的中心轴线都重合。优选的,所述导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导向轮两个为一组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板正面的两侧,所述活动板滑动连接在四个导向轮相对的一侧。
[0010]优选的,所述压力轮系统装置还包括纠偏轮,所述纠偏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轮和第二压力轮的中心线处,且所述纠偏轮的轴心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压力轮或第二压力轮的轴心线方向垂直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采用磁性编码器。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为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嵌入的凹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增加了安装时,方便拿取的把手。
[0015]该扶手带张紧装置采用的是优化的蜗轮蜗杆减速结构,在保证扭矩和速比的情况下,使得输入轴和输出轴处于同一轴线上,从而降低了装置的整体厚度,同时不失转动效率和精度。
[0016]采用定制的直流无刷电机,保证扭矩的同时,尺寸更小,采用磁性编码器,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稳定性更高,与此同时,电机包于整个装置钣金件之中,增强了耐冲击性,避免了安装过程中,磕磕碰碰带来的损坏。装置的总体长度和厚底都降低了,重量也降低了,安装时会更加轻松便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中:1、固定板;2、导向轮;3、活动板;301、第一压力轮;302、第二压力轮;303、安装结构;304、纠偏轮;305、L型安装结构;4、电机支架;401、直流无刷电机;402、涡轮蜗杆减速器;403、连接杆;404、压力传感器;405、复位弹簧;406、套筒;5、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一种扶手带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竖直部分连接有导向轮2和夹持机构,所述导向轮2包括以竖直部分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的左侧导向轮2和右侧导向轮2,所述水平部分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拉力机构;
[0023]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固定板1的竖直部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3连接有压力轮系统装置,所述压力轮系统装置包括以竖直部分中心线为轴对称的第一压力轮301和第二压力轮302,以及用于安装第一压力轮301和第二压力轮302的安装结构303;所述活动板3还设置有L型安装结构303,所述拉力机构同时也贯穿所述L型安装结
构305设置;
[0024]所述压力轮系统装置还包括纠偏轮304,所述纠偏轮304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轮301和第二压力轮302的中心线处,且所述纠偏轮304的轴心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压力轮301或第二压力轮302的轴心线方向垂直设置。
[0025]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自固定板1的水平部分向下延伸形成的电机支架4,所述电机支架4内自下向上设置有直流无刷电机401、涡轮蜗杆减速器402、连接杆403和压力传感器404,所述连接杆403外套接有复位弹簧405,且所述复位弹簧405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404接触,另一端与所述L型安装结构305接触,所述连接杆403外套接有套筒406,所述套筒406与所述电机支架4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401的输出端与所述涡轮蜗杆减速器40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涡轮蜗杆减速器402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403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403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404连接;
[0026]所述直流无刷电机401、涡轮蜗杆减速器402、连接杆403和套筒406的中心轴线都重合。优选的,所述导向轮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导向轮2两个为一组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板1正面的两侧,所述活动板3滑动连接在四个导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竖直部分连接有导向轮和夹持机构,所述导向轮包括以竖直部分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的左侧导向轮和右侧导向轮,所述水平部分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拉力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竖直部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连接有压力轮系统装置,所述压力轮系统装置包括以竖直部分中心线为轴对称的第一压力轮和第二压力轮,以及用于安装第一压力轮和第二压力轮的安装结构,所述活动板还设置有L型安装结构,所述拉力机构贯穿所述L型安装结构设置;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自固定板的水平部分向下延伸形成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内自下向上设置有直流无刷电机、涡轮蜗杆减速器、连接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杆外套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接触,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潇周许梁程文超李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太阳德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